第二章民事法律关系
一、单项选择题
1.民事法律事实必须是()
A.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客观现象
B.与当事人意志有关的法律事实
C.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事实
D.所有的客观现象
2.当义务人拒不履行应尽义务时,权利人可诉请人民法院以()之诉的方式予以保护。
A.确认
B.给付
C.形成
D.请求
3.绝对权是一种()的民事权利。
A.权利主体特定、义务主体不特定
B.权利主体不特定、义务主体特定
C.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均不特定
D.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均特定
4.作为民事法律事实的行为()
A.只能是合法行为
B.只能是违法行为
C.可以是舍法行为,也可以是违法行为
D.只能是表意行为
5.凡权利主体行使权利时.任何人都负有不妨害其行使的义务的权利称为()
A.财产权
B.人身权C.绝对权
D.相对权
6.抗辩权是针对()的权利。
A.物权
B.债权
C.请求权
D.形成权
7.权利人依自己单方的意思表示.使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权利为()
A.形成权
B.请求权
C.抗辩权
D.主权利
8.在基础权利受到侵害或有受到侵害的现实危险时,为援助基础权利而发生的权利为()A.原权利
B.救济权
C.从权利
D.支配权
9.某甲杀害了某乙.某乙的继承人因乙死亡而继承某乙的遗产。
引起该继承关系的法律事实属于()
A.民事法律行为
B.事实行为
C.违法行为
D.自然事实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社会关系中.()关系属于民事法律关系。
A.债权债务
B.税收C.相邻
D.财产继承
E.财政
2.下列民事权利中,()属财产权。
A.承包经营权
B.债权
C.发表权
D.名称权E.修改权
3.下列民事权利中,()属人身权。
A.肖像权
B.留置权
C.名誉权D.共有权
E.荣誉权
4.财产所有权属于()权。
A.支配
B.人身
C.财产
D.形成
E.绝对
5.债权属于()权。
A.请求
B.人身
C.财产
D.相对
E.绝对
6.基于自然人姓名而发生的法律关系属于()A.绝对法律关系
B.相对法律关系
C.单一民事法律关系
D.复合民事法律关系
E.人身法律关系
7.民事法律事实的特征表现为()
A.民事法律事实属于客观现象
B.特殊情况下,主观现象也可成为民事法律事实C.民事法律事实由法律加以规定
D.民事法律事实能引起一定的民事法律后果E.民事法律事实与人的意志无关
三、简答题
1.民事法律关系有何特征?
2.简述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3.什么是民事法律事实?其有何特征?
4.简述民事权利行使的方式和原则。
5.简述权利滥用的构成条件。
6.民事责任有何特征?
7.简述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四、论述题
试述民事权利的保护。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B3.A4.C5.C6.C7.A8.B9.D
二、多项选择题
1.ACD2.AB3.ACE4.ACE5.ACD6.ACE7.ACD
三、简答题
1.民事法律关系有何特征?
答:民事法律关系是指根据民事法律规范确立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其特征如下:(1)民事法律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
(2)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一般是自愿设立的。
(3)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法律关系。
民法调整社会关系是赋予民事主体权利和义务,因此,民事法律关系也就是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2.简述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答: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有三,即主体、内容和客体。
(1)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即参加民事法律关系的享受权利、承担义务的人。
民事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必须有人作为主体。
(2)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间的权利和义务。
它是民事法律关系存在的标志和形式,而且也是识别民事法律关系的性质、类别和社会属性的重要根据。
(3)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它是民事法律关系存在的目的和意义。
3.什么是民事法律事实?其有何特征?
答:民事法律事实.是指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终止的客观现象。
其特征表现为:(1)客观性。
民事法律事实是一种客观现象,而不是主观现象。
单纯的主观意志并不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终止。
(2)法定性。
何种客观现象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是由法律规定的,而不是由个人决定的。
4.简述民事权利行使的方式和原则。
答:民事权利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并受法律保护的利益范围或者实施某一行为(作为或不作为)以实现某种利益的可能性。
民事权利行使的方式有两种:(1)事实方式.即权利人通过事实行为行使权利;(2)法律方式,即权利人通过民事法律行为行使权利。
权利行使应遵循以下两项主要原则:(1)自由行使原则。
权利行使是权利人的自由,自应依当事人的意思决定,他人不得干涉。
(2)正当行使和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权利人应依权利的目的正当行使权利,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
5.简述权利滥用的构成条件。
答:权利滥用,是指权利人不正当地行使权利.损害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
构成权利滥用的条件有:(1)行为人具有权利;(2)行为人行使权利的行为损害了他人或社会利益;(3)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6.民事责任有何特征?
答: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义务而依法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
民事责任具有以下法律特征:(1)民事责任以民事义务为基础,是违反民事义务的法律后果。
(2)民事责任以恢复被侵害的权利为目的;(3)民事责任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性;(4)民事责任是保护性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7.简述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答: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是指民事主体承担民事责任的具体措施。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1)停止侵害;(2)排除妨碍:(3)消除危险;(4)返还财产:(5)恢复原状:(6)修理、重作、更换;(7)赔偿损失;(8)支付违约金;(9)消除影响、恢复名
誉;(10)赔礼道歉。
以上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四、论述题
试述民事权利的保护。
答:民事权利保护,是指为保障权利不受侵害或恢复被侵害的民事权利所采取的救济措。
民事权利的保护分为自我保护和国家保护。
(1)民事权利的自我保护。
民事权利的自我保护又称为私力救济,是指权利人自己采取各种合法手段来保护其权利。
私力救济是权利固有的属性.是法律赋予权利人的权利。
但权利人只能在法律许可的限度内以法律许可的方式保护其权利,否则会构成权利的滥用或侵权行为。
自我保护的方式主要有自卫行为和自助行为两种。
自卫行为,是指权利人为使自己或他人的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采取的防卫或躲避措施,包括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正当防卫是指当公共利益、他人和本人的人身或其他利益遭受到不法侵害时,行为人所采取的一种防卫措施。
实施正当防卫的条件是:第一、防卫须以侵害行为的存在为前提;第二,防卫必须是针对非法的、不进行防卫就不能排除的侵害行为实施的;第三,防卫须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第四.防卫是为r保护本人、他人或社会公共利益免受正在实施的不法行为的侵害;第五.防卫不得超过必要的限度。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益免受现实和紧急的损害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致他人和本人损害的行为。
实施紧急避险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必须有合法的权益会受到损害的紧急危险;第二、必须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避险措施;第三、紧急避险行为不得超过必要限度,即避险行为所引起的损害应轻于所避免的损害。
自助行为.是指权利人在权利受到侵害来不及请求国家保护时而采取的对侵害人的财产或人身施以扣押或拘束等措施。
实施自助行为的条件是:第一、须为保护自己的权利;第二.须情事紧迫来不及请求国家保护;第三、须采取法律许可的方式;第四,须事后当即请求国家保护。
民事权利的国家保护,又称为公力救济,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由国家机关通过法定程序予以保护。
国家保护民事权利是由行政、司法等多种机关、多种手段实现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由人民法院予以保护。
权利人在其权利受侵害时,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依法保护其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