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实验室装备规范-必修
一、编制说明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指导全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实验室建设,促进通用技术实验室装备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特制定本规范。
㈠、建设目标
通用技术实验室是学生进行技术设计、制作、试验和探究等活动重要场所,学生在实验室里可以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从而促进心智技能与动手技能协调发展,促进动脑与动手有机整合。
因此,各学校应高度重视通用技术实验室建设,要本着立足现状、着眼未来高度,分阶段、分层次推进通用技术实验室建设。
依据通用技术装备不同教学功能,本规范中通用技术实验室主要涵盖“技术设计、技术试验、技术制作、技术探究”等功能。
其中技术设计主要作用是让学生针对技术问题进行多方案设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技术试验主要作用是让学生亲历技术试验过程,初步掌握测量、加工、安装、调试等简单技术操作技能,形成初步技术试验能力;技术制作主要作用是为学生提供亲自动手机会,经历技术方案实现和物化过程,促进学生动作技能发展;技术探究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提高学生技术探究能力。
㈡、建设原则
1、本规范依据国家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和《安徽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通用技术教学指导意见(试行)》制定。
2、通用技术是一门全新课程。
通用技术实验室建设要体现新课程理念,有利于创设技术设计、技术试验、技术探究和技术创新能力培养环境,有利于探索通用技术教学新模式,有利于各种信息传播媒体使用;注重营造浓郁技术氛围,体现技术文化特色;在满足基础性通用性技术设施基础上,适当体现时代先进技术特征;注重安全、环保建设,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验室设计应有一定前瞻性,以适应技术课程可持续发展需要。
3、本规范以装备属性进行设计,摆脱了以技术工种分类、以基本技能训练为主传统设计模式,在具体设计过程中,本着纵向衔接和横向拓展原则进行,实现教育装备建设可持续发展。
4、本规范主要适用于通用技术课程必修模块。
㈢、规范类别
本规范将通用技术实验室装备分为两类,即“基本要求”和“规划建议”两个层次。
“基本要求”是学校通用技术实验室建设必须达到要求,有条件地区和学校应逐步达到“规划建议”要求。
同时,本规范也留有充分扩展空间,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创建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验室,以满足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对通用技术教学要求。
二、通用技术实验室设置指标表和装备要求
㈠、通用技术实验室设置指标表
说明:1、学校规模小于18个班,参照18~36个班数据指标执行。
2、学校规模大于72个班,以72个班数据为基准,学校规模每增加6个平行班时相关功能室应相应增加。
3、学校对“指标设置表”中一~四室暂不具备单独设置条件时,“技术设计室”与“技术探究室”,“技术试验室”与“技术制作室”可合并设置,“技术设计室”也可与其它综合实验室合用。
各学校应根据自身条件参照执行。
㈡、装备要求
三、通用技术实验室建设要求
㈠、位置:实验室应保证最佳建筑朝向,室内避免直射阳光,主要采光面应位于学生座位左侧。
金属制品和木制品制作实验室应在底层,应与其他教室保持一定距离。
㈡、实验室平面设计要求(金属制品和木制品制作实验室可不受此限制):第一排实验桌前沿与黑板水平距离不小于2500mm,边坐学生与黑板远端水平视角不小于300;最后一排实验桌后沿距后墙不小于1200mm,与黑板水平距离不大于11000mm。
㈢、地面: 各室与走廊地面不宜设台阶,地面易清洁、耐磨、防滑。
㈣、照明:采用自然光及辅助照明。
实验室照明灯具数量、功率、布置方式和悬挂高度必须满足平均照度要求。
灯具悬挂高度距实验台面不应低于1700mm,不得用裸灯。
实验台面平均照度不应低于300Lx。
书写板平均照度不低于500Lx,书写板照度均匀度不低于0.7,室内无可见眩光。
窗户应安装窗帘,避免室内阳光直射。
㈤、通风条件:采用自然通风,必要时采用排气扇强制排风。
㈥、环保:教室内部装饰应选用环保型材料,室内环境噪声应低于55分贝,金属制品和木制品制作实验室可高于此标准。
新建、改建、扩建实验室及附属用房时,甲醛、苯、氡等有害气体和放射性污染应符合相关标准中限量值。
对于在学生活动中可能产生较多垃圾实验室,要配置足够垃圾桶,垃圾应分类收集。
㈦、温度:室内温度应在4℃至30℃之间。
有条件学校,室内可安装空调,温度宜控制在16℃~28℃。
㈧、供水:不少于一处水源。
供水指标:供水水压不低于2×105Pa。
㈨、综合布线:应按有关技术规范敷设强、弱电线。
强电电源插座与照明用电应分路设计、分别控制,用电负荷应留有余量,并安装漏电、过载和触电保护器,有可靠接地保护措施。
弱电应考虑冗余,在合适位置配备足够网络信息接口。
㈩、安全:实验室应配备有效防火、防盗、防潮等设施设备和外伤急救箱,急救箱中药品应注意及时更换。
应加强对工具、仪器和设备等安全管理,加强对师生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确保师生人身安全。
四、通用技术实验室配备目录
说明:
1、设备数量以每班56个学生为标准测算,2-4人或4-6人为一个合作小组,在实际配备中应充分考虑教室面积、班级人数多少、实际分组情况、教材版本、师资水平、教学需求及教学方式多样性,本着因地制宜、节约实用、合理配置、满足教学需求、完成教学目标原则,适当调整配备数量,对安全系数较低设备可暂缓配备。
2、配备目录分两个类别,分别为Ⅰ类、Ⅱ类,其中Ⅰ类可供条件较好学校采用,Ⅱ类为基本配置,以Ⅱ类为标准配备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达到Ⅰ类标准。
3、考虑到必修两个模块在技术设计、制作、试验等诸环节相似之处,配备目录按照设备属性进行划分,不再进行课程模块区分。
4、教学设备、器材配置分为必配和选配,表中“数量”有“()”项目为选配项目,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配备。
5、凡进入学校教学设备、器材必须经国家检测机构检验合格,其中专用设备必须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指定机构审定合格;各类教学软件、视听资料必须是国家合法出版物。
6、消耗性材料是保证教学实践活动顺利进行重要条件,学校应根据教学需要及时配备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