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失业
7.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自然失业率★★★
1.定义
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在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力量下应有的并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又被称作“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失业率”或“无加速通货膨胀下的失业率”。
2.公式推导
(1)建立劳动力的动态模型
令劳动力为L,就业工人数为E,失业工人数为U,劳动力等于就业者与失业者之和(L =E+U),失业率为U/L。
假设劳动力L为定值,劳动力中个体在就业和失业状态之间转换。
令s代表离职率,即每个月失去或离开自己的工作的就业者比例;令f代表入职率,即每个月找到工作的失业者比例,两者共同决定了失业率。
(2)劳动市场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公式
当找到工作的人数等于失去工作的人数时,劳动力市场处于稳定状态,即:
ƒU=sE
ƒU=s(L-U)
等式两边同除以L,化简得自然失业率的公式:
U/L=s/(s+f)
3.劳动力动态模型对公共政策的意义
自然失业率取决于离职率和入职率,高离职率对应高失业率,高入职率对应低失业率。
因此任何一种旨在降低自然失业率的政策都应该选择降低离职率或提高入职率。
同样,任何一种影响离职率和入职率的政策也会改变自然失业率。
考点二:自然失业★★★
自然失业是指由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在任何动态经济中这种失业都是必然存在的。
失业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工人与工作岗位相匹配需要花时间,二是工资刚性。
1.摩擦性失业
(1)定义
摩擦性失业也称“工作转换中的失业”,是指由于工人寻找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
摩擦性失业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力流动性的大小和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各种政策也会影响摩擦性失业的数量。
劳动力的流动是正常的,因此一定数量的摩擦性失业是不可避免的。
(2)摩擦性失业产生的原因
在动态经济中,部门转移即需求构成在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变动总在发生,工人改变部门需要时间,因此产生摩擦性失业。
此外,工人所在的企业破产,技能被淘汰等多种原因所导致离职,工人找到新工作都需要花费时间和努力。
因此在正常的劳动力流动下,一定数量的摩擦性失业是不可避免的。
(3)公共政策与摩擦性失业
①公共政策降低自然失业率
公共政策通过减少摩擦性失业来降低自然失业率。
如政府就业机构发布工作空缺信息,更有效匹配工人和工作岗位;公共政府资助再培训项目,便于工人更容易地完成行业转移等。
这些项目试图通过提高入职率,以降低自然失业率。
②公共政策提高自然失业率
一些公共政策无意中增加了摩擦性失业。
如失业保障项目为失业工人提供津贴,减轻其失业的经济困难,导致失业者更有可能放弃没有吸引力的工作机会,从而降低了入职率,提高了自然失业率。
2.结构性失业
(1)定义
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
分布等方面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是由于工资刚性与工作配给所引起的失业。
工资刚性,即工资未能调整到劳动供给与需求平衡的水平。
结构性失业的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
失业者因为没有合适的技能,或居住地点不当,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当实际工资保持在高于劳动供求均衡的水平时,劳动供给量大于需求量,企业必须以某种方法在工人中分配稀缺的工作岗位,此时愿意工作的人数与可分配工作岗位之间存在不匹配,结果产生了结构性失业。
如图7-1所示。
图7-1结构性失业
(2)工资刚性的原因(见表7-1)
表7-1工资刚性的原因
考点三:失业的形式(见表7-2)★
表7-2失业的形式
7.2课后习题详解
一、概念题
1.自然失业率
答:自然失业率又称“有保证的失业率”“正常失业率”“充分就业失业率”等,它是经济围绕其波动的平均失业率,是经济在长期中趋近的失业率,是充分就业时仍然保持的失业水平。
自然失业率是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
“没有货币因素干扰”是指失业率的高低与通货膨胀率的高低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
自然失业率决定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
因素,取决于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组成、失业者寻找工作的能力愿望、现有工作的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的人数等众多因素。
任何把失业降低到自然失业率以下的企图都将造成加速的通货膨胀。
任何时候都存在着与实际工资率结构相适应的自然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是弗里德曼对菲利普斯曲线发展的一种观点,他将长期的均衡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它可以和任何通货膨胀水平相对应,且不受其影响。
2.摩擦性失业
答:摩擦性失业指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者因为经济变动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劳动力在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失业。
在一个动态经济中,各行业、各部门和各地区之间劳动需求的变动是经常发生的。
即使在充分就业状态下,由于人们从学校毕业或搬到新城市而要寻找工作,总是会有一些人的周转。
摩擦性失业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力流动性的大小和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由于在动态经济中,劳动力的流动是正常的,所以摩擦性失业的存在也是正常的。
3.部门转移
答:部门转移是指需求构成在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变动。
由于许多原因,企业和家庭需要的产品类型一直在变动。
随着产品需求的变动,对生产这些产品的劳动力的需求也在改变,因此就出现劳动力在部门之间的转移。
由于工人改变部门需要时间,所以,部门再配置量越大,离职率就越高,摩擦性失业水平也越高。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部门转移的一个原因是国际石油卡特尔欧佩克引起的石油价格的巨大波动。
石油价格的这种巨大变动要求在高能源集约型部门和低能源集约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