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105周年校庆105题校史知识竞赛(团委档案馆)一、优秀历史建筑和周边环境沪江大学原有1948年前建造的50余幢各类建筑,现存36幢,其中两幢于1994年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上海市第二批优秀近代建筑”,28幢于2005年公布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
同济德文医工学堂的工科讲堂(现为图书馆)于1999年公布为“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
1.关于沪江大学的选址,有一句话很有名:“每一艘开往上海的轮船都必须在这所大学的视线内经过;在这样一个校园里,任何有思想的学生都不能不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大的世界里。
”请问这句话是沪江大学教授、格致科主任谁说的?BA.魏馥兰B.梅佩礼C.柏高德D.万应远2.1936年,沪江大学30周年校庆前夕,思魏堂建成。
这样取名的原因是为了纪念1935年退休回国的老校长A ,他是沪江大学第三任也是最后一任美籍校长。
A.魏馥兰B.魏福恩C.魏光辉D.柏高德3.沪江大学第一幢建筑是C,现为校长办公楼。
1956年9月24日下午2时20分,学校突遭龙卷风袭击,该建筑损坏最为严重,计有37名学生遇难,158人受伤。
A.思裴堂B.思伊堂C.思晏堂D.思孟堂4.军工路位于上海市区东部,跨杨浦、宝山两区,南起平凉路,北过逸仙路,直达长江路,全长10公里有余。
军工路路基原是连接上海县和宝山县的江边土塘,名衣周塘(所以军工路又名衣周塘路),兼具防洪和交通的双重功能。
A年,因堤岸无人管理,年久失修,崎岖不平,给行人和货运带来不便,且直接影响淞沪兵防联系。
为军务需要,在沪北工巡捐局局长曹有成的筹划下,得到淞沪护军使的积极支持,由步兵第十师抽调土兵千余人,在原有堤岸上修筑道路。
当年8月24日动工,翌年4月底全路告竣,煤渣路面,命名为军工路。
军工路曾是上海的第一条近郊公路,沟通了上海北部农村地区与上海公共租界的联系。
A.1918B.1919C.1920D.19215.上海在历史上有一个不成文的命名地名的习惯:当河流发生急弯时,江岸突出的地方犹如飞禽的喙、走兽的嘴,就把这里叫做“嘴“,今上海理工大学南校区正大门的“周家嘴路”正是以“周家嘴”而得名的。
周家嘴路筑于 D年。
对面浦东庆宁寺地区有两条小路则分别叫做嘴角路、角断路,亦与此有关。
A.1918B.1921C.1922D.19236.复兴岛系黄浦江中一处浅滩,1906年其雏形已形成,1925至1927年在完成了滩地沿岸一侧的运河导治工程后,形成了四面环水的岛屿,成为浦江内唯一的封闭式内陆岛,1927年年底,建成了定海路桥,沟通了岛与陆地的联系。
后为庆祝抗战胜利而更名。
在人民解放军向上海外围进攻时,蒋介石于当年5月7日乘“江静号”轮船离岛,离开大陆,凄凉赴台。
复兴岛成为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一站。
复兴岛原为。
周家嘴岛7.在军工路与黄浦江之间,民星路的南面有一条叫“虬江码头”的小路,这里曾是上海滩颇有点名堂的“虬江码头”,这“虬江码头路”也是因为“虬江码头”而得名的。
虬江码头是曾任沪江大学校长的 D主持修建的。
A.魏馥兰B. 樊正康C.余日宣D.凌宪扬8.1991年11月10日,在沪江大学建校 B 周年之际,上海市政协主席、沪江大学校友谢希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崇基及海内外沪江校友300多人,到学校参加沪江大学首任中国籍校长刘湛恩烈士塑像暨湛恩纪念图书馆揭幕典礼。
A.75B.85C.80D.909. A曾经担任过沪江大学教授兼图书馆的馆长,曾在204号别墅居住。
后来他曾经担任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现为我校“湛恩纪念图书馆”的名誉馆长。
A.徐中玉 B.凌宪扬 C.章乃器 D.郑章成10.上海理工大学现存沪江大学(现军工路校区)和同济德文医工学堂(现复兴路校区)时期的优秀历史建筑幢,是目前上海保存最完好的历史建筑群。
3111.张乾源,浙江宁波人。
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曾任华东建筑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总建筑师),兼任上海锦江集团、新亚集团、中国信证公司顾问。
张乾源出身建筑世家,父亲张继光是近代城市建筑业的奠基人。
张乾源23岁时就参与北京苏联展览馆和上海中苏友好大厦的设计,在20多项重大工程项目中成绩卓著,1957年-1959年连续三年获上海市劳模奖章和前苏联青年劳模金质奖等殊荣。
张乾源担任上海电视一厂彩电装配车间设计项目的主设计,获国家银质奖工程;与倪天增(原上海市副市长)合作设计的上海龙柏饭店,获中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颁发的一等奖、国家设计一等奖、国家银质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并作为经典个案录入英国版的世界建筑史;张乾源还担任了联谊大厦(上海市最早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建筑结构)的设计总工程师;他为宁波市设计的40层高的中信国际大厦,成为当时宁波市最高的标志性建筑,他还是东方明珠两个球体的设计创意者,在设计波特曼大酒店、锦江花园饭店等重大工程中又作出杰出贡献。
张乾源编著的《建筑综合论》是我国第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学著作。
南校区(原上海海洋大学)的是张乾源的作品。
图书馆12.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园创建于,实行政府支持、学校主导、企业运作的方式。
建成后建筑面积为15.6万㎡,占地面积近160亩。
大学科技园区有四大平台:技术平台、转移平台、平台、创意设计平台。
2004年8月13.上海理工大学校园被称为,一共有756棵香樟树。
最大的树王多岁了,位于第二学生食堂和招生办公室之间。
这是大学生沪江文化研究会的调研成果。
香樟园 12014.近年来,上海理工大学在办学空间上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五食堂周围原是杨浦区苗圃15.靠近海安路地块原是。
杨浦木材厂16.军工路580号原址是,334号区域原为 ,解放前这里曾经是国民政府的中央水产试验研究所。
上海电工机械厂上海海洋大学17.我校拥有上海市第三批优秀近代建筑1幢,即。
其始建于1912年,1914年落成并开始启用,为普鲁士建筑风格的同济德文医工学堂的工科讲堂。
复兴路校区图书馆18.刘湛恩故居位于旁号。
研究生部 10819.著名文学家章靳以曾住在沪江大学号别墅。
20920、目前,校团委办公场所和大学生活动中心原系沪江大学的。
体育馆21.沪江大学校园整体规划的设计者是美国建筑师 20世纪上半叶,他还在中国先后规划设计了清华学堂、燕京大学、福建协和大学、金陵女子大学等多所重要大学的校园或主要建筑,是中国大学校园建设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1899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建筑系,1906年获美术学士学位,1908年在纽约开办建筑设计所,1914年5月来华。
1919年, 墨菲主持的建筑师事务所为沪江大学作了校园整体规划,绘制出校园总体规划图。
是年,思伊堂(Evanston Hall)竣工。
1928年,他受聘担任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筑顾问,主持制定了1929年南京的首都规划。
亨利·墨菲(Henry Killam Murphy)二、人物自沪江大学创办以来,已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除一大批院士外,文化领域有著名诗人徐志摩、文学家冯亦代等,政界则有李公朴、李储文、李道豫等。
此外,还有一批沪江才女,如:俞大綵、卢丽娟、毕玲、陈维姜等。
22.在“反基”尤其是“收回教育权”运动中,教会大学开始了中国化。
1928年1月,沪江大学校董会决定,聘请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年仅32岁的 C 博士为校长,这是沪江大学历史上首位华人校长。
1928年2月25日,刘湛恩在思晏堂前发表“大学的使命”就职演说,正式履职。
第二年,沪江大学在国民政府完成“立案”,改称“私立沪江大学”。
A.魏馥兰 B.董景安 C.刘湛恩 D.樊正康23.改革开放后的1982年11月,于原沪江大学图书馆的西南方新建成了图书馆,建筑面积达7547平方米。
为纪念原沪江大学校长刘湛恩烈士,1991年11月,图书馆再度被命名为“湛恩纪念图书馆”。
湛恩烈士塑像。
A.张森B.顾廷龙 C.商承祚 D.程及24.1946年11月32日,沪江大学隆重庆祝40周年校庆, A 手书“信义勤爱”,以示庆贺。
A.蒋介石B.孙中山 C.凌宪扬 D.孔祥熙下面8道题目是关于“沪江才女”的:25.倪征燠是中国当代德高望重的国际法学家,中国第一位国际大法官,新中国首任联合国国际法院法官。
在1946年到1948年期间,他亲历著名的“东京大审判”,担任中国检察官首席顾问。
他曾就读于沪江附中和沪江大学。
倪征燠的夫人是沪江才女 A 。
A.张凤桢B.张维桢 C.俞大綵D.卢丽娟26.傅斯年,字孟真,山东聊城人,祖籍江西永丰。
历史学家,“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
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
傅斯年的夫人是沪江才女 C。
A.张凤桢 B.张维桢C.俞大綵 D.卢丽娟27.罗家伦,“五四”运动领袖,曾任清华大学校长,中央大学校长等职。
他的夫人是沪江才女B。
他也曾经给冯玉祥将军当过翻译。
A.张凤桢 B.张维桢 C.俞大綵 D.卢丽娟28.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传唱者是沪江校友刘良模,刘良模的夫人是他沪江大学时期的同班同学。
他们是在江西庐山上举行的婚礼,后来在山上还刻有“爱石”二字,以为纪念。
DA.张维桢B.张凤桢C.俞大綵D.陈维姜29.何振梁,现任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奥委会文化和奥林匹克教育委员会主席,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顾问、执委。
何振梁的夫人是沪江才女A。
A.梁丽娟B.张凤桢C.俞大綵D.卢丽娟30.吴学谦,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国务院副总理,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他的的夫人是沪江才女 B。
A.张维桢B.毕玲C.俞大綵D.卢丽娟31. A解放前就读于沪江大学,曾担任沪江大学学生地下党支部书记,曾任虹口区区长、区委书记、区政协主席。
现任上海精武体育总会会长、上海市武术协会副主席、市政协之友社理事、上海沪江大学校友会副会长。
A.卢丽娟B.张维桢C.俞大綵D.梁丽娟32. A是沪江大学1932届教育专业生,其父是老同盟会会员,孙中山、黄兴“辛亥革命”的战友,徐特立的老师、国民党元老周震麟,她的丈夫是前上海高等法院首席检察官、前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检察官向哲浚。
A.周芳B.张维桢C. 张凤桢D.俞大綵33.1911年, A 当选为沪江大学首位华人教授,他生于1872年,浙江鄞县人。
1912年,为在教堂及夜校中提供文化扫盲教育,他编成一套语文课本《六百字编》,共9册,函盖600个常用汉字。
A.董景安 B.郑章成 C.李锦纶 D.凌宪扬34.1913年,沪江大学第一届大学生毕业,共2人,即邬志坚和D。
他曾经是“私立沪江大学”的题写者。
A.鲍哲庆B.樊正康C.朱博泉D.郑章成35.中国第一个健美体育组织——沪江大学健身会,是沪江校友A发起成立的,他为中国的健身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