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放射诊疗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放射诊疗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18871-2002 2002年10月8日发布---2003年4月1日实施
照射类别
• • • • • • 职业照射 医疗照射 公众照射 潜在照射 应急照射 持续照射
照射情况类型( ICRP 103 )
照射的分类
• 职业照射 • 公众照射 • 医疗照射(患者、慰问者、照顾 者、生物医学研究志愿者)
一、基础标准(包括基本标准等) 二、职业照射 三、医疗照射(放射诊断;放射治疗;核医学) 四、公众照射 五、应急准备与响应 六、检测规范与检测方法(包括医用辐射装置质 量控制检测) 七、防护设施与器材 八、管理 九、其他 目前现行有效的标准105个
为什么要重视放射防护?
• 随机性效应(癌症和遗传效应) 辐射的随机性效应概率随剂量而增加,而 且,在低剂量范围概率与剂量大概成比例。 在高剂量和高剂量率的情况下,这种概率常 常随剂量增加而增加,而且这种增加明显大 于简单的比例增加。 当电离辐射应用于医学程序时,这种效应的 发生概率则是增加的。
新标准的变化
• 删除了稳定性检测对SID值偏离的要求; • 修改了光野与照射野四边偏离的评价方法; 原:≦±2% SID 新:任一边 ≦±1% SID (1M) • 增加了光野与照射野中心偏离的检测与评价。
改动类型
项目 CT剂量指数 高对比空间 分辨力
修改前
修改后
nCTDIw
原因/依据 参考文献 3.1,3.2,3.3
CTDI100
高对比分辨力 修改
明确了为横断面高 对比空间分辨力, 2.4.1中的MTF评 增加了MTF评价方 价方法 法,且在评价标准 3.2 中添加了噪声限值 条件 低对比可探测能 力,综合利用模体 中的多种对比度细 节进行评价 重建层厚偏差,明 确是重建图像的层 厚 有 参考文献: 3.5 参考文献 3.2 几何效率直接影响 到受检者受照剂量 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3.2
医疗照射的正当性判断
• 正当性判断的一般原则 在考虑了可供采用的不涉及医疗照射的替代方 法的利益和危险之后,仅当通过权衡利弊,证明医 疗照射给受照个人或社会所带来的利益大于可能引 起的辐射危害时,该医疗照射才是正当的。 对于复杂的诊断与治疗,应注意逐例进行正当 性判断。还应注意根据医疗技术与水平的发展,对 过去认为是正当的医疗照射重新进行正当性判断 • 诊断检查的正当性判断 在判断放射学或核医学检查的正当性时,应掌 据好适应证,正确合理地使用诊断性医疗照射,并 应注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对妇女及儿童施行 放射学或核医学检查的正当性更应慎重进行判断。
放射治疗相关标准(续) 标准中要求 “使用中的体外放疗设备输出量 率或输出剂量的常规测量周期, 医用电子加速器至少每周二次; 医用治疗X射线机至少每周一 次;医用远距治疗γ射线机每月 一次”。
放射治疗相关标准(续)
2、医用γ射线远距治疗设备放射卫生标准(GB 16351-1996); 该标准规定了 医用γ射线远距治疗设备的放射卫生基 本要求。技术要求部分包括剂量当量限 制原则、γ治疗设备的技术要求、γ治 疗设备的安全防护要求、检测要求与方 法。对治疗室设施也提出了要求。 (上述2个标准合并修订)
低对比可探 测能力
低对比分辨力,只 利用一种对比度细 节进行评价 层厚偏差,不能确定 为扫描层厚还是重 建图像层厚 无
层厚偏差
几何效率 增加 CT值线性


主要内容
• 放射治疗单位的要求 • 碘-125粒子源管理要求 • 碘-125粒子源治疗中患者的防护 • 碘-125粒子源植入其他防护要求 • 质量控制检测 —近距离粒子源治疗活度测量 - 检测要求 - 检测方法
第四代
现行有效国家基本标准的形成
• 以上两个标准均以ICRP26号出版物为主要依据, 主要原则大致相同,但各有侧重,而且相隔4年发 布,又有若干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给各地各有关单位在贯彻实 施中带来许多困扰。 • 经过特殊经历后,在此基础上由四个主管部门卫 生部、国家环保局、国家核安全局和中国核工业 总公司联合制定现行的放射防护大标准
医疗照射的防护最优化
• 设备要求 所使用的设备不论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及规定; • 操作要求 采取一切合理措施防止故障和失误,包括选择合格人员、制定 适当的质量保证与操作程序,并就程序的执行和防护与安全问 题对有关人员进行充分的培训与定期再培训; 开具或实施放射诊断申请单的执业医师和有关医技人员所使 用的设备是合适的,在考虑了相应专业机构所制定的可接受图 像质量标准和有关医疗照射指导水平后,确保患者所受到的照 射是达到预期诊断目标所需的最小照射,并注意查阅以往的检 查资料以避免不必要的额外检查;
新标准的变化
• 修改了稳定性检测对自动曝光控制功能要求的 控制值和周期 原:影象光密度和空气比释动能分别为±30% 新:光密度为0.3 OD,剂量为±20% • 增加了自动照射量控制重复性的检测与评价; • 增加了SID的检测方法; • 修改了SID值偏离要求的控制值 原:验收和状态检测 ±5% 新:修改为±1.5%。
• 群体检查的正当性判断 涉及医疗照射的群体检查的正当性判断, 应考虑通过普查可能查出的疾病、对被查出的 疾病进行有效治疗的可能性和由于某种疾病得 到控制而使公众所获得的利益,只有这些受益 足以补偿在经济和社会方面所付出的代价(包 括辐射危害)时这种检查才是正当的。X射线 诊断的筛选性普查还应避免使用透视方法。
合并修订
• 将《医用X射线诊断影像质量保证的一般要求》 (WS/T 76 — 1996) 与《医用X射线诊断影像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WS/T 189 — 1999) 合并修订为《医用常规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 质量控制检测规范》(GB ××××××××) • 正在印刷之中。
新标准
• 第4章~第7章集中反映了原标准WS/T 76— 1996的内容; • 第8章~第10章反映的是WS/T 189—1999标 准的内容。 • 与WS/T 76—1996、WS/T 189—1999相比, 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
必须注意非检查部位的防护,特别应加强对性腺 及眼晶体的屏蔽防护。 前三个标准修订(合并)
放射治疗相关标准
1、体外射束放射治疗中患者的放射 卫生防护标准(GB 16362-1996) 该标准规定了体外射束放射治疗中患 者防护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要求。它适用 于使用电子加速器、远距治疗γ射线机 和治疗X射线机的体外放疗实践。
放射诊疗质量控制检测规范 及医疗照射需要 特别关注的几个问题
岳保荣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
放射卫生标准的历史沿革:
第一代: 《放射性工作卫生防护暂行规定》1960配套标准 第二代: 《放射防护规定》GBJ8-74,1974 第三代: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4792-84,1984 • 《辐射防护规定》GB8703-88,1988 第四代: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18871-2002
医疗照射的指导水平
• 当某种检查的剂量或活度超过相应指导水 平时,采取行动改善优化程度,使在确保 获得必需的诊断信息的同时尽量降低受检 者的受照剂量; • 当剂量或活度显著低于相应的指导水平而 照射又不能提供有用的诊断信息和给患者 带来预期的医疗利益时,按需要采取纠正 行动。
放射卫生标准防护标准体系
新标准的变化
• 删除了普通X射线体层摄影机的检测; • 修改了管电压指示偏离要求的控制值 原:验收和状态检测分别为 ±10% 新:±5%或±5 kV内,以较大者控制 • 修改了辐射输出量稳定性检测要求的控制值和 周期 原:基线值±30%(六个月) 新:基线值±20%(三个月)
新标准的变化
• 增加了状态检测对辐射输出量的要求; • 修改了测量输出量重复性的曝光次数,并 把80kV时每100mAs的输出量修改为80kV时 每mAs的输出量; 原:测量10次 新:测量5次 • 增加了稳定性检测对辐射输出量重复性的 要求;
主要内容
• 放射治疗单位的要求 • 患者防护的防护 • 后装放疗设备的要求 • 后装放疗操作要求 • 质量控制检测 —后装Ɣ治疗源活度测量 - 检测要求 - 检测方法
放射防护标准
X线诊断中受检者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对医疗单位的要求: • 必须配备性能合格的医用诊断X线机与相应防护设 备,所有设备必须定期进行质量检测和检查; • 合理设置X线工作区; • 必须具备足够专业技能和放射卫生防护知识; X线诊断的正当性判断:
第一代:
《放射性工作卫生防护暂行规定》
• 1960.1.7国务院批准, 1960.2.27卫生部、国家科 委联合发布实施 3个配套标准 • 《电离辐射的最大容许量标准》 • 《放射性同位素工作的卫生防护细则》 • 《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查须知》
第二代:
《放射防护规定》
• 由国家计委、国家建委、国防科工委和卫生部联合发布 GBJ8-74, 1974.4.27发布,1974.5.1实施; 七章、五个附录 1、总则 2、电离辐射的最大容许剂量当量和限制剂量当量 3、放射性物质的最大容许浓度和限制浓度 4、放射性物质污染表面的控制水平 5、放射性废物、废水、废气的治理和排放 6、开放型放射性工作单位的分类及其工作场所的分级 7、对建筑物的主要防护要求
第三代:
国家放射防护基本标准
•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GB4792-84 ,1984年批准发布 1985.4.1实施---2003.4.1废止 • 《辐射防护规定》 GB8703-88 1988.6.1实施---2003.4.1废止
从20世纪80年代,十几年的时间里。我国并存两个国家 放射防护基本标准
为什么要重视放射防护?
• 确定性效应(组织反应) 作为效应的结果,器官或组织中的许多细胞被 杀死,而这种效应在临床上又是可观察到 的,那么他的辐射剂量则在阈值之上。在阈 值以上增加剂量,那么发生的概率将上升到 100%(每一个受到照射的人将表现出这种效 应),这种效应的严重程度将随着剂量的增 加而增加。 放射治疗和介入程序的照射可发生这种效应, 特别当透视引导的复杂的介入操作和要求长 时间透视或采集大量的影像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