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附加资料一福州大学与德国凯泽斯劳滕工业大学联合培养

附加资料一福州大学与德国凯泽斯劳滕工业大学联合培养

附件一:福州大学与德国凯泽斯劳滕工业大学联合培养
化学学院“5+5”项目
工作方案
一、概述
德国Kaiserslauter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凯泽斯劳滕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凯大)是我校的友好学校,双方有意发展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校在电气、土木、建筑化学等学科领域已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并率先在电气学院开展了本科生“5+5”培养计划。

“5+5”培养计划的基本内涵如下:我校本科生在福州大学(以下简称福大)进行4个学期的基础课程学习后进行一个学期的集中德育学习,然后交换到德国凯大,在凯大先进行一个学期的德语学习并通过德语入学考试的交换生,再继续4个学期的专业课程学习,交换生在福大与凯大各有5个学期的学习。

学业完成后,学生科同时获得福大和凯大两所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二、基本原则
以已进行的我校电气学院“5+5”培养方案与计划为蓝本,根据化学学科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福大化学学院本科生“5+5”培养计划从2013级本科生(即2013年9月入学的新生)中进行执行。

首批交换生人数为11人,今后将视情况由双方商定人数。

三、具体方案
1、培养计划
(1)学生选拔工作在第1学期后进行。

被选拔的学生从第2学期起,将进入德语学习。

(2)进入“5+5”培养计划的学生,从第2学期开始到第4学期结束,将以德语学习代替英语学习,其他课程同其他同学一样。

(3)第5学期脱离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独立出原班级,集中学习德语,并在国内参加德语入学考试。

(4)第6个学期-第10个学期学生前往凯大学习。

其中,第6学期,以继续德语学习为主,并参加一些已在福大修读课程的学习,以熟悉德国的教学与科技德语。

已在国内通过德语考试的学生可直接注册,未通过的学生可在这一学期参加德语入学考试。

(5)第7学期-第10学期为专业课程学习。

其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环节可考虑两校老师共同指导,可以是福大老师去德国,也可以是学生回到国内、德国老师过来指导,有待今后商量。

(6)具体培养方案见附件。

2、学生选拔
(1)选拔原则为自愿报名,以专业课、英语成绩为主要参考,必要时通过考察“德育成绩”、“外语水平”和“综合素质”面试等来选拔。

学生须与学院(校)签署相关协议。

(2)首批选拔的学生定11人,两年后若因变化,首批去德国的学生可少于11人,避免过多的候选人带来不利的因素。

3、学费与学业
(1)虽然凯大专业没有细分,交换生到德国后的专业学习可能与之前的专业有多差别,但申请福州大学相关毕业证和学位证时,无法转化专业,只能按照赴德前在我校的专业毕业。

(2)交换生从第6学期起直至毕业在德国凯大学习期间产生的所有费用,由交换生本人承担。

在凯大学习期间,福州大学的学费可以免交。

(3)选拔生如有特殊原因不能赴“凯泽工大”交流学习者,须事先向双方学校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可申请转回福州大学原专业继续学习。

学业完成时,以英语或德语作为第一外语申请毕业。

四、时间安排
1、首批交换生的时间安排
2013年9月,2013级新生入学。

2013年12月-2014年3月出确定选拔方案,召开两次”5+5“计划,并进行预报名。

2014年3月完成了11名学生的选拔,选拔完毕,针对课程选修、学费以及学籍管理等问题,入选学生与学院签署相关协议。

2014年3月-2015年7月,选拔生在完成其他课程的同时,学习德语。

2015年9月-2016年2月,选拔生进行专门的德语学习,并参加德语入学考试。

2016年5月前往德国凯大学习。

2016年5月-2018年7月在德国凯大学习。

2018年7月,毕业。

2、以后各届交换生的安排参照上述安排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福州大学化学学院 2014年3月20日
附件2:
福州大学与德国凯泽斯劳腾大学联合培养
“双学位”培养计划
(2013级化学专业)
一、学制:5+5(5学期在福州大学,5学期在凯泽斯劳滕大学)
二、授予学位:理学双学士
三、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和科学素养,掌握现代化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成为国家和福建省经济建设各相关行业中与化学学科相联系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或高等学校和海外科研机构中化学学科及其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生源的创新性研究型(或教学型)人才,或在海外企业等单位中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四、业务基本要求
1、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素养;
2、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及大学信息技
术基础等,了解现代数学、物理、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其他主要方面知识和应用前景;
3、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现代化化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
基本化学实验技能;
4、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受到科学研究和科技
开发的思维与方法的初步训练,有一定的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
5、知识面较广、适应性较强,具有从事有关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和技术管理等
方面的工作能力和素养。

具有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创新能力;
6、熟悉掌握英语和德语,了解中国和德国电科学实际问题;具备能在海外从事相
关科学技术工作的能力。

五、毕业生最低学分要求
注*:毕业设计可在福州大学进行,也可在凯泽斯劳滕大学进行。

**:凯泽斯劳滕大学的实践环节包括在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中。

六、第1学年、第2学年在福州大学完成的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必修课程
5th term 第5学期
2、学科基础必修课程
3、全校性选修课
(须修够6学分)
在面向全校开设的选修课程中选择。

全校性选修课可在面向全校开设的(除本学院开设的校选课)中选择,建议人文科科类、公共艺术类和经济管理类各选2学分。

(在前五学期修完)
4、实践教学安排
七、在凯泽斯劳滕大学完成的课程设置
6th term 第6学期
7th term (3rd term of the TU KL Bachelor course) 第7学期(TU KL学位课程的第3学
* Toxikology (compulsory) + credits from elective lectures, for example: scientific English, patent law, chemicals law, bio statistics, science theory 毒素学(必修课)+选修讲座学分如:科技英语,专利,化学法律,生物统计学,科学理论
8th term (4rd term of the TU KL Bachelor course) 第8学期(TU KL学位课程的第4学期)
chemistry. 选修课程可以是生物化学,技术化学或理论化学。

9th term (5rd term of the TU KL Bachelor course) 第9学期(TU KL学位课程的第5学期)
10th term (6rd term of the TU KL Bachelor course) 第10学期(TU KL学位课程的第6学期)
* Practical course in either bio chemistry, technical chemistry, or theoretical chemistry. 选修课程可以是生物化学,技术化学或理论化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