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显而易见,第一作者是被认为论文所述工作的主要完成人,科研项目的主要承担者,能
见度极高。
比如,当某篇论文被引用,该文的第一作者在所有的科技刊物中被忽略过去,因为参考文献
规则可以规定非第一作者全都被“et al.”缩写掉。
这时候,第一作者就像电影或者电视剧里不
会早早去领盒饭的主角一个待遇
没有做过某项科研项目,在没有经过完成人、同意的情况下,却拿着别人的工作撰写论文的
行为也算是剽窃行为的一种。
作为论文的第一作者,通常是课题的主要完成人也是写出第一轮草稿的那个人。
完成科研项
目而愿意让别人撰写相关的科技论文,通常这种情况是极少的。
在自然界,几乎找不到一个
自己怀孕了N个月,却让别人下蛋的老母鸡。
由完成论文主要工作的人自己执笔,写出论文
初稿并作为第一作者是合理的
按照通常认为,通讯作者为导师、研究决策者或主要组织者,是课题的总负责人,承担课题
的经费、设计、文章的把关者。
如果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不是一个人,那么通讯作者往往放在作者信息中最后一个。
有的相
关资料说,通讯作者可以是任何一个位置,换句话,可以是第一、第二到第N个作者。
正式
出版的论文中,常常以类似“⁎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addresses:XXXX”或“Author 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be addressed.”等字样标明哪个作者为通讯作者。
通讯作者,顾名思义,就是可以与之通讯的作者,主要在投稿与期刊编辑联系的作者(论文
未正式录用前,有些期刊编辑还是以投稿系统中的联系方式为主,进行审稿等工作的联系),并在论文发表后读者联系的那个作者。
论文通讯作者的身份不仅光荣,也有其实际的作用,文章发表后,一旦有“问题”,或者要“获奖”,该作者就是第一联系人。
要是获奖还好办,
要是论文出现问题,该作者首当其冲,是主要的意见回复人。
历史性,通讯作者最重要的义务是,担负着论文可靠性的责任,负责与编辑部的一切通信联
系和接受读者的咨询等。
通讯作者的能够是能和外界建立更广泛的联系,因此可以获得很多
学术资源和声望。
除了First author Corresponding author还有最后作者(Lastauthor)。
所谓的Last author,就是最后一个作者,这个作者一般为导师、研究决策者或主要调查员。
如果是
一名博士生写的SCI论文,通行的Last author署名做法是写上自己导师的名字,只要导师不
是第一作者。
当然,导师也可以作为Corresponding author,只需要标注一下即可。
以上的
第一作者(First author)与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没有互斥关系,最后作者(Last author)
与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也不是互斥关系;第一作者(First author)和最后作者(Last author)肯定是互斥关系
简而言之,SCI论文需要根据各类相应规则决定署名次序,不能随便。
最好在论文草稿起草前,论文的撰写者就决定合著作者们的提成名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