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公文篇2012.4.16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发了《党政机关公文条例》(7.1施行)。
1、广义:公务文书、,指各类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合法组织在公务活动中形成和使用的各类应用文书。
狭义:法定公文特指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具有特定(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主要为新《条例》所颁布的15种党政机关公关(习称党政公文),也包括其他类别的法定公文,与《办法》相比增加了决议和公报,删减指示、条例、规章。
2、公文的特点:(1)权威性:国家政权机关的指挥意志、行动意图、公务来往的记录,直接反应国家政权的政治意向和根本利益。
(2)法定性:作者(机关或组织)、效力权威、制发程序(3)时效性:时代性、及时性(实用性和时间性)、效用期限性(4)规范性3、公文的作用:(1)领导指导作用(2)处理公务作用(3)宣传教育作用(4)凭证依据作用(最基本):机关办事的依据和凭证,公文立卷归档后,文献作用和今后考查工作、研究历史的重要凭证。
(5)规范言行作用4、公文分类:(1)关于公务文书的分类(按性质、用途):①法定公文:以党政机关为主体。
②法规规章文书(准公文):法规与规章,正式发布后具有法定公文的效力,常用:条例、规定、办法章程、规则等。
③事务文书:不具法定约束力,起辅助和补充作用。
ⅰ通用事务文书ⅱ专用事务文书(2)关于法定公文的分类:①使用范围(制发权限和适用范围):通用公文、专用公文②行文关系(隶属关系、指导关系、平行关系、不相隶属关系):上行文(报告、请示、上行意见)、下行文(决定、决议、命令、通知、批复、通报)、平行文(函、议案、意见、通知)③涉密程度和阅读范围:涉密(绝密、机密、秘密)公文【通过机要交通等或保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传输】、普通公文、公布性公文④送达和办理时限要求:特急公文(24小时内)、加急公文(3日内)、一般公文(15日内)⑤性质、特点和作用:指挥性公文(下行文)、规范性公文、报请性公文、知照性公文、记录性公文、联系性公文(下行文)⑥来源:发文、收文二、公文规范:1、文种规范:(1)文种选用规范:选择公文文种的主要依据:①行文目的、②收发文机关之间的关系、③机关职能和地位(2)违反公文文种选用规范的混乱现象:混用文种、自制文种、误用文种3、公文行文规范:行文方式:①逐级行文、②越级行文、③多级行文、④直接行文(1)一般规则:①确有必要,讲求实效,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②按权限行文,越级行文抄送被越过机关。
(2)向上级机关行文规则:①原则上单一主送,据需要抄送上级和同级,不抄送下级。
②本级部门据授权及权限向上级主管部门行文③不得向上级机关原文转报倾向性意见请示事项。
④请示应一文一事。
不得在非请示性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
⑤应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
⑥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行文可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
(3)向下级机关行文规则:①主送受理机关,根据需要抄送相关机关。
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发文机关的直接上级机关。
(明确主送与抄送)②上级机关的有关部门经授权可向下级机关行文。
③上级部门按权限向下级部门行文。
④行文事关多部门须协商一致。
⑤受双重领导的机关行文可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
(4)同级机关行文规则:同级党政机关、党政机关与其他同级机关必要时可以联合行文。
属于党委、政府各自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不得联合行文。
党委、政府的部门依据职权可以相互行文。
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4、公文语言规范:公文主旨是公文灵魂和统帅常用的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1)准确:公文语言的基本特点和第一要求,其他特点是以它为前提的①精选中心词:标题点题是公文主旨经常使用的表现方法。
②善用附加词③用好关联词④巧用模糊词(2)简明:简洁、明快、浅显易懂①词义要明确②多用基本义③常用缩略语:约定俗称、先全后简④句式有选择(3)朴实:语言平实、朴素。
要求叙述不花哨、说明要浅显、议论求精当(4)庄重:语言要端庄、郑重、严肃、认真。
①客观地叙述、阐释和评价②使用书面语③使用公文专用语:称谓、领起、承启、结尾5、公文处理规范:(1)处理工作原则:①坚持实事求是、②准确规范、③精简高效、④安全保密(2)处理程序:①公文拟制:ⅰ起草:机关负责人应当主持、指导重要公文起草工作。
稿本A草稿:不具备正式公文效用。
B定稿:具备正式公文效用,是制作公文正本的标准依据,有法定的生效标志(签发等)。
C正本:正本是格式正规并有印章或签署等表明真实性、权威性、有效性的标志。
D试行本:在试验期间具有正式公文的法定效力。
E暂行本:在规定的暂行时间内具有正式公文的法定效用。
F副本:根据正本,再现其全部内容和格式的文本正本,复份具有相同的法律效用;作为复印件不具备公文的法定效用。
G修订本ⅱ审核:文稿签发前,应当由发文机关办公厅(室)进行审核。
需要发文机关审议的重要公文文稿,审议前由发文机关办公厅(室)进行初核。
ⅲ签发:公文应经本机关负责人(正职领导、主持工作的副职领导)审批签发。
重要公文和上行文由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
②公文办理:ⅰ收文办理:A签收B登记C初审拟办:对收文如何办理提出建议性处理意见批办:来文提出决断性的处理原则和方法D承办:中心环节E传阅F催办:紧急公文或者重要公文应当由专人负责催办。
G答复:公文的办理结果应当及时答复来文单位。
ⅱ发文办理:A复核B登记C印制D核发E分发ⅲ整理归档:归档的公文及材料,应当根据有关档案法律法规以及机关档案管理规定,及时收集齐全、整理归档。
③公文管理:党政机关公文由文秘部门或者专人统一管理。
复制件应当加盖复制机关戳记。
存本和复印件的副本是没有法定生效标志的文本形式。
新设立的机关应当向本级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提出发文立户申请。
公文被撤销的,视为自始无效;公文被废止的,视为自废止之日起失效。
不具备归档和保存价值的公文,经批准后可以销毁。
擅自行文的处理方法:责令纠正、予以撤销④联合机关行文:ⅰ两个或两个以上机关联合行文时必须做好会签工作。
ⅱ作者:同级机关(同级政府、政府各部门之间、政府部门和同级人民团体之间)ⅲ上一级党政部门与下一级党政机关、党政机关/部门与同级军队机关/部门可以联合行文6、其他规范:(1)文字排列规范:自治可并用民族文字(2)用纸规范:A4型210mm 297mm(3)层次序数规范:一(一)1.(1)黑体、楷体、仿宋(4)数字使用规范:百分比的表示应用阿拉伯数字如41% ;表示增加时用倍数或分数,表示减少时则只用分数,如“增加了三倍”,却不能说“减少了三倍”;程度表达各种副词和代词,如“很、极其、非常、比较、多么”等副词和“怎么、这样、如何”等代词就较为常见,应力求恰到好处;使用概数(模糊数)、约数数字,应当只模糊一头,而不能模糊两头。
如:“近百人”或“百人左右”,不能写或“近百人左右”(5)引用规范: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发文字号用圆括号括起。
二、常用公文写作(一)决定:1、特点:指挥决策性、约束规范性、严肃重要性2、种类:①知照性决定、②指挥性决定、③奖惩性决定、④更改性决定①标题:发文机关(可省)+事由+文种(完全式标题)(二)意见:业务主管部门的意见一经上级机关批转,对受文单位都有行政约束力。
种类:上行、下行、平行或请批性意见、指示性意见、建议性意见①标题:发文机关(可省)+事由+文种(完全式标题)(三)通知:最常见,多为下行文,少量平行文1、特点:适用广泛性、使用频率高、种类较多、时效性强2、种类:规定性、布置性、告知性、批转性、转发性(对象:上级机关、平级机关、不相隶属机关)、发布性【印发类(本机机关)】、会议通知、任免通知3、写法:①标题:发文机关(事项性和任免可省)+事由+文种(完全式标题)②主送机关:应明确写(媒体上不用)③正文:统一内在模式:凭+事+断结尾:特此通知(四)通报:1、特点:典型性(人物、事件、情况)、及时性、教育性2、种类:表彰性通报、批评性通报、情况通报3、写法:①标题:发文机关(可省)+事由+文种(完全式标题)③正文:情况概述、分析原因、决定处理办法、意见要求号召希望(五)通告:一定范围内使用1、特点:制约性、广泛性(内容、使用单位、公布形式)、专业性、通俗性2、种类:规定性、事项性3、写法:①标题:发文机关(可省)+事由+文种(只有)(完全式标题)②主送机关:应明确写(普发性决定可省略)③正文:通告缘由、通告事项、结束语(特此通告4、通告与公告的区别:(六)报告:1、特点:综合性、事后性、单向性、陈述性2、种类: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性、报送文件3、写法:①标题:发文机关(可省)+事由+文种(完全式标题)②正文:缘由+事项(主体)+结束语(特此报告)(七)请示: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的事项请示可以直接教给上级机关负责人个人1、特点:①祈请性、②单一性(一文一事、一个主送机关)、③期复性2、种类:请求审批事项(结束语:请批准、请予审批)、请求给予帮助、请求给予指示3、请示与报告的区别4、写法:①标题:发文机关(可省)+事由+文种(完全式标题)②正文:缘由(详细,关键)+事项+结束语(如无妥否,请批准、当否,请批复)(八)批复:1、特点:①单一性、②指示性、③时限性、④被动性2、批复与批示的区别:①批复是在答复下级机关请示时的专用下行公文;②而批示则是机关领导人对下级机关来文所批注的处理意见。
3、写法:①标题:批复意见+批复内容+批复对象、批复意见+批复内容、完全式标题②主送机关:请示的主送机关③正文:批复引据+批复内容(意见+希望和要求)+结束语(九)函:1、特点:①平行性、②商洽性、③简易性2、种类:商洽函、请批函、询问函、答复函(十)纪要:1、特点:①纪实性、②概括性、③指导性3、种类:决策性纪要、协调性纪要、研讨性纪要4、写法:①标题:会议内容(可省)+会议名称+文种②正文:会议概况+议定事项+结束语三、事务文书写作(一)会议记录1、作用:①凭据作用、②素材作用、③文献作用(最原始)2、写法:①组织情况:标题、召集会议的部门、开会时间、会议地点、出席人、列席人、缺席人、主持人、记录人②内容:报告+发言+决议事项+签字负责(末尾右下方:记录人和主持人)+散会(休会)3、注意事项:要全面、准确、详尽(二)简报:内部编发刊物1、特点:反应快、篇幅短、信息量大2、作用:反映情况、指导工作、互通信息3、写法和格式:报头+报体+报尾(发送单位、编印份数)注意问题:紧跟形势,反映中心工作;材料典型,真实可靠;反应快捷,编发及时(三)计划:预想性的部署和安排的事务文书(目标+措施+步骤)1、特点:①预见性、②可行性、③约束性3、作用:增强行动自觉性,减少盲目性;督促和检查行动执行情况的客观依据4、写法:①标题:单位名称+时限+性质②正文:前言(灵魂和总纲)+主体(任务指标和要求;步骤与措施;完成时间;其他事项)+结语③落款:单位和时间5、原则:调查研究、切实可行、具体明确、间接扼要(四)总结:感性到理性的再认识1、特点:①真实性、②理论性、③目的性2、种类:按内容、范围、功能(汇报性和经验性)、时间分3、作用:①深化人们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认识;②加强工作指导的有效性;③促进经验、④信息交流4、写法:①标题:陈述式(名称+时间+事由+文种)、论断式、概括式②正文:前言+主体(成绩和收获、经验体会、存在问题和教训)+结语5、注意问题:明确目的和指导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特色新经验、语言要准确简明生动6、总结和计划的关系:联系:总结是前一阶段的认识,下一阶段的依据区别:计划是事前完成某项任务提出的安排,总结是事后的总检查和总评价(五)述职报告:任职者的汇报性文书公布方式:口述1、特点:内容真实具体(生命力所在)、全面但有侧重(成绩部分)、认识深刻、语言朴实(严谨谦恭)2、种类:代表机关或者某一部门的述职报告、个人述职报告3、写法:①标题:文种、要旨概括式②称谓:各位领导等③正文:开头部分+履职与成绩部分+不足与教训+今后打算与意见(六)调查报告:应用文书,调查是前提,研究是关键,报告是结果调查的方法: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1、作用:提供决策依据、交流工作经验、开发深层信息2、特点:①针对性、②客观性、③指导性3、写法:①标题:说明式、提问式、正副标题式②正文:前言(简介情况+点明主题+说明意图+提出疑问)+主体:主干和核心(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综合式结构)+结尾③落款:单位和个人名称置于标题下,时间在正文右下方4、注意问题:深入调查、详尽占有材料;研究材料,提炼观点;合理布局,有叙有议5、调查报告与工作总结的区别:目的与范围、内容、人称(第一和第三)、写作侧重点(阐明经验、措施和经验;意义、性质和作用)(七)规章制度:基本单位:条,法规性和约束力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