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中药用量

(完整版)中药用量

<中药用量总表>第1章解表药1. 发散风寒药麻黄---煎服,2~9g。

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桂枝---煎服,3~9g紫苏---煎服,5~9g,不宜久煎生姜---煎服,3~9g,或煎汁服附:生姜皮—煎服,3~10g 生姜汁---用量3~10滴,冲服香薷---煎服,3~9g,用于发表,量不宜大,且不宜久煎(5—10min);用于利水消肿,量宜大,且须浓煎荆芥—煎服,4.5~9g,不宜久煎。

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

荆芥穗更长于祛风防风---煎服,4.5~9g羌活---煎服,3~9g白芷---煎服,3~9g,外用适量细辛---煎服,1~3g;散剂每次服0.5~1g藁本---煎服,3~9g苍耳子---煎服,3~9g.。

或入丸散剂附:苍耳草—本品有毒,,内服不宜过量,亦不能持续服用。

用量6~15g,水煎或熬膏及入丸散。

外用适量辛夷---煎服,3~9g,本品有毛,易刺激喉咙,入汤剂宜用纱布包煎葱白---不写在处方上,要写在病历上,一般2~3段,鲜品需量多,外用适量2. 发散风热药薄荷---煎服,3~6g;宜后下。

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牛蒡子---煎服,6~12g,炒用可使其苦寒及滑肠之性略减蝉蜕---煎服,3~10g,或单味研末冲服。

一般病证用量宜小;止痉则需大量桑叶---煎服,5~9g;或如丸散。

外用煎水洗眼。

蜜炙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菊花---煎服,5~9g.。

疏散风热宜用黄菊花,平肝清肝宜用白菊花蔓荆子---煎服,5~9g柴胡---煎服,3~9g。

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10~30g;疏肝解郁宜醋炙,5~6g,可用到10g,升阳可生用或酒炙,其用量均宜稍轻升麻---煎服,3~9g。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宜生用,升阳举陷宜炙用葛根—煎服,9~15g。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附:葛花—常用量3~15g淡豆豉---煎服,6~12g浮萍---煎服,3~9g。

外用适量,煎汤浸洗第2章清热药1. 清热泻火药石膏---生石膏煎服,一般为20~30g,宜打碎先煎;清气分热用,可用到60~120g。

煅石膏适量外用,研末撒敷患处,研末以增强吸附性,使生肌敛疮的作用加强知母---煎服,6~12g芦根---煎服,干品15~30g;鲜品加倍,或捣汁用天花粉---煎服,10~15g竹叶---煎服,6~15g;鲜品15~30g淡竹叶---煎服,6~9g鸭跖草---煎服,15~30g,鲜品60~90g栀子---煎服,5~10g。

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夏枯草---煎服,9~15g。

或熬膏服决明子---煎服,10~15g;用于润肠通便,不宜久煎2. 清热燥湿药黄芩---煎服,3~10g。

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可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黄连---煎服,2~5g。

外用适量黄柏---煎服,3~12g。

外用适量龙胆---煎服,3~6g秦皮---煎服,6~12g。

外用适量,煎洗患处苦参---煎服,5~10g。

外用适量白鲜皮---煎服,5~10g。

外用适量3.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煎服,6~15g。

疏散风热、清泄里热以生品为佳;炒炭宜用于热毒血痢连翘---煎服,6~15g穿心莲---煎服,6~9g。

煎剂易致呕吐,故多作丸、散、片剂。

外用适量大青叶---煎服,9~15g,,鲜品30~60g。

外用适量板蓝根---煎服,9~15g青黛---内服1.5~3g。

本品难溶于水,一般作散剂冲服,或入丸剂服用。

外用适量贯众---煎服,4.5~9g。

杀虫及清热解毒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

外用适量蒲公英---煎服,9~15g。

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紫花地丁---煎服,15~30g。

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野菊花---煎服,10~15g。

外用适量漏芦---煎服,5~9g。

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洗鱼腥草---煎服,15~25g。

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患处金荞麦---煎服,15~45g,亦可用水或黄酒避水密闭炖服大血藤---煎服,9~15g。

外用适量败酱草---煎服,6~15g.外用适量射干---煎服,3~9g山豆根---煎服,3~6g。

外用适量马勃---1.5~6g,布包煎;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患处,或作吹药木蝴蝶---煎服,1.5~3g白头翁---煎服,9~15g,鲜品15~30g。

外用适量马齿苋---煎服,9~15g,鲜品30~60g。

外用适量,捣敷患处鸦胆子---内服,0.5~2g,以干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包裹吞服亦可压去油制成丸剂、片、剂服,不宜入煎剂。

外用适量地锦草---煎服,9~20g,鲜品为30~60g。

外用适量半边莲---煎服,干品10~15g,鲜品30~60g。

外用适量白花蛇舌草---煎服,15~60g。

外用适量白蔹---煎服,4.5~9g。

外用适量,煎汤外洗或研成极细粉末敷于患处4. 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煎服,10~15g。

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玄参---煎服,6~12g。

清热凉血宜生用,活血祛瘀宜酒炙用赤芍---煎服,6~12g水牛角---镑片或粗粉煎服,15~30g,用量偏大,宜先煎3小时以上。

水牛角浓缩粉服,每次1.5~3g,每日2次5.清虚热药青蒿---煎服,6~12g,不宜久煎;或鲜用绞汁服白薇---煎服,4.5~9g地骨皮---煎服,9~15g银柴胡---煎服,3~9g胡黄连---煎服,1.5~9g第3章泻下剂1. 攻下药大黄---煎服,5~15g。

外用适量芒硝---6~10g,冲入药汁内或开水溶化后服。

外用适量番泻叶---温开水泡服,攻下5~10g,缓下1.5~3g;煎服,2~6g,宜后下。

一般单味药用,不入方剂芦荟---入丸散服,或研末装胶囊,每次1~2g。

外用适量。

不入煎剂,因其有效成分极易于于水2. 润下剂火麻仁---煎服,10~15g,打碎入煎郁李仁---煎服,6~12g,打碎入煎松子仁---煎服,5~10g。

或入膏、丸3. 峻下逐水药甘遂---入丸、散服,每次0.5~1g。

外用适量,生用。

内服醋制用,以减低毒性京大戟---煎服,1.5~3g;入丸散服,每次1g.。

外用适量,生用。

内服醋制用,以降低毒性芫花---煎服,1.5~3g;入丸散服,每次0.6g。

外用适量。

内用醋制服,以降低毒性商陆---煎服,5~10g。

醋制以降低毒性。

外用适量牵牛子---煎服,3~9g。

入丸散服,每次1.5~3g。

本品炒用药性减缓巴豆---入丸散服,每次0.1~0.3g。

大多制成巴豆霜用,以降低毒性。

外用适量第4章祛风湿药1. 祛风寒湿药独活---煎服,3~9g。

外用适量威灵仙---煎服,6~9g。

外用适量川乌---煎服,1.5~3g;宜先煎,久煎。

外用适量蕲蛇---煎汤,3~9g;研末吞服,1次1~1.5g,1日2~3次。

或酒浸、熬膏、入丸散服乌梢蛇---煎服,9~12g;研末,每次2~3g;或入丸剂,酒浸。

外用适量木瓜---6~9g蚕沙---煎服,5~15g;宜布包入煎。

外用适量丁公藤---煎服,3~6g;或配制酒剂,内服或外搽昆明山海棠---煎服,根6~15g;茎枝20~30g;宜先煎。

或酒浸服。

外用适量2.祛风湿热药秦艽---煎服,3~9g防己---煎服,4.5~9g桑枝---煎服,9~15g。

外用适量豨莶草---煎服,9~12g。

外用适量。

治风寒痹痛、半身不遂宜炙用,治风疹湿疮、疮痈宜生用臭梧桐---煎服,5~15g,;研末服,每次3g。

外用适量。

用于高血压病不宜久煎络石藤---煎服,6~12g。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雷公藤---煎汤,10~25g(带根皮者减量),文火煎1~2小时;研粉,每日1.5~4.5g。

外用适量。

减量时,先减晚上那一顿,再一点点减早上那一顿。

只可暂用,不可久服,中病即止。

起效,病情稳定后,应逐渐减量至停药。

3. 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煎服,4.5~9g;或酒浸、入丸散服桑寄生---煎服,9~15g雪莲花---煎服,10~15g。

外用适量狗脊---煎服,6~12g第5章化湿剂藿香---煎服,5~10g。

鲜品加量佩兰---煎服,5~10g。

鲜品加量苍术---煎服,5~10g厚朴---煎服,3~10g。

或入丸散剂附:厚朴花---用量3~9g砂仁---煎服,3~6g,入汤剂宜后下附:砂仁壳---用量同砂仁豆蔻---煎服,3~6g,入汤剂宜后下草豆蔻---煎服,3~6g。

入煎剂较佳。

入汤剂宜后下第6章利水渗湿药1. 利水消肿药茯苓---煎服,9~15g薏苡仁---煎服,9~30g。

清利湿热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猪苓---煎服,6~12g泽泻---煎服,5~10g冬瓜皮---煎服,15~30g玉米须---煎服,30~60g。

鲜品加量葫芦---煎服,15~30g。

鲜品加量香加皮---煎服,3~6g。

浸酒或入丸散,酌量枳椇子---煎服,10~15g泽漆---煎服,5~10g。

外用适量蝼蛄---煎服,6~9g。

研末服,每次3~5g。

外用适量2. 利尿通淋药车前子---煎服,9~15g。

宜包煎滑石---煎服,10~20g。

宜包煎。

外用适量木通---煎服,3~6g。

本品有毒,故用量不宜过大,也不宜久服,肾功能不全及孕妇忌服,内无湿热者、儿童与年老体弱者慎用通草---煎服,6~12g瞿麦---煎服,9~15g萹蓄---煎服,9~15g。

鲜品加倍。

外用适量地肤子---煎服,9~15g。

外用适量海金沙---煎服,6~15g。

宜包煎石韦---煎服,6~12g萆薢---煎服,9~15g3. 利湿退黄药茵陈---煎服,6~15g,外用适量。

煎汤熏洗金钱草---煎服,15~60g。

鲜品加倍。

外用适量虎杖---煎服,9~15g。

外用适量第7章温里药附子---煎服,3~15g;本品有毒,宜先煎0.5~1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干姜---煎服,3~10g肉桂---煎服,1~4.5g,宜后下或焗服;研末冲服,每次1~2g吴茱萸---煎服,1.5~4.5g。

外用适量小茴香---煎服,3~6g。

外用适量丁香---煎服,1~3g。

外用适量高良姜---煎服,3~6g。

研末服,每次3g胡椒---煎服,2~4g;研末服,每次0.6~1.5g.。

外用适量花椒---煎服,3~6g。

外用适量荜拨---煎服,1.5~3g。

外用适量荜澄茄---煎服,1.5~3g第8章理气药陈皮---煎服,3~9g青皮---煎服,3~9g。

醋炙舒肝止痛力强枳实---煎服,3~9g,大量可用至30g。

炒后性较平和附:枳壳---用法用量同枳实沉香---煎服,1.5~4.5g,宜后下;或磨汁冲服,或入丸散剂,每次0.5~1g檀香---煎服,2~5g,宜后下;入丸散,1~3g川楝子---煎服,4.5~9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