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肥学院学科与硕士点建设发展规划稿1

合肥学院学科与硕士点建设发展规划稿1

关于印发《合肥学院2013-2020年学科与硕士点建设规划》的
通知
各系部、院直各部门:
现将《合肥学院2013-2020年学科与硕士点建设规划》印发给你们,请各有关单位认真组织学习,并根据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和自身特点与优势,研究和制定本单位的学科与硕士点建设规划,积极开展学科与硕士点建设,促进学校上水平上台阶。

附件:合肥学院2013-2020年学科与硕士点建设规划
合肥学院
2013年11月日
合肥学院2013-2020年学科与硕士点建设规划
学科建设是专业发展的基础,也是硕士点建设的核心,它包括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践基地建设、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内容。

现根据我校“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特制定2013-2020年学科与硕士点建设规划,集中力量打造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以重点带一般,以特色促优势,全面提高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为硕士点建设与发展创造优良的条件,促进学校上水平、上台阶。

一、必要性分析
1.通过学科建设,可以促进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学科的发展
学校的资源是有限的,“遍地开花”难以形成竞争的态势和学校的优势,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遴选重点建设的学科,集中资源重点建设,容易凝练优势,打造特色。

这不仅有利于以重点带一般,激发广大教师的创造力,而且有利于发挥整体效益,提升学校的影响力。

2.通过学科建设,可以促进学科梯队建设,提高教师的科研和教学水平
学科建设的成效之一就是科研条件的改善和师资队伍水平的提升。

通过学科建设,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要求,创造事业育人、事业留人的环境,可以有效促进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成长,打造结构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学术梯队。

通过提高科研水平,以科研促教学,必然会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通过重点学科建设,可以有效地推动硕士点的建设
硕士点的建设有赖于学科的发展。

特别是满足社会行业、职业需要的专业硕士,常常是需要多学科参与培养的复合型人才。

不管是什么样的专业硕士,相关学科发展的水平是其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

所以,重点学科建设是建设和发展硕士点的基础工程,反之,硕士点的建设也有利于学科的发展和水平的提升。

通过几年的建设,逐步形成我校优势学科群和特色学科,并在此基础上推动硕士点建设,逐步建立具有我校特色的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

二、建设目标
1、学科建设目标
目前,我校涉及的学科涵盖工、经、管、教、理、文、艺七大类38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只有一门——微生物学。

从今年开始将启动新一轮学科建设,每两年评
一次院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并以院级重点学科为基础推荐参评省级重点学科。

到2020年,院级重点建设学科达20门左右,重点学科10门左右。

申报省级重点建设学科5门左右,省级重点学科3门左右。

初步建成以重点学科为主干,工、经、管、教、理、文、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应用型综合性大学。

2、硕士点建设目标
目前我院只有环境工程一个硕士点,而且处在试点阶段,因此我们将以环境工程二级学科建设为龙头,依托重点建设学科和卓越工程师计划项目,大力培育新的硕士点。

力争到2017年硕士点增至10个以上,硕士招生人数每年200人以上;2020年硕士点增至30个左右,硕士招生人数每年500人左右。

三、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办学原则,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结合学校自身的学科优势和特色,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数量与质量、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优化学科与专业布局,强化学科专业特色,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科专业框架和优势学科群,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完善学科专业管理创新机制,突出应用性科学研究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全面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和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的需求。

四、实施方案
以学科建设为抓手,将硕士点培育融合到重点学科建设中。

通过制订科学的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其加强学科方向凝练、师资队伍建设、应用性科学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科研与合作育人基地建设等,为专业硕士点的建设和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今年开始启动新一轮学科建设,每两年评一次院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拟计划每次立项重点建设学科5门左右,在重点建设学科的基础上评定重点学科3门左右。

每两年为一个建设周期,具体实施方案与建设步骤如下表:
五、预期效果
1.通过8-10年学科建设,建设和发展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本科专业,促进复合型专业的发展。

通过以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为依托,带动其他一般学科的发展,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同时根据本校自身条件和地方社会需求,形成几个优势学科群,从而在学科建设这个大平台上,适时调整和设置本科专业,为社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

2.建设和发展适应国家和地方社会急需的应用型硕士专业,大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研究人才。

目前,合肥学院只有环境工程一个硕士点,我们期望通过环境工程专业的优先发展,为后续其他专业的硕士试点工作打下基础,积累经验。

希望到2020年硕士点增至30个以上,硕士招生人数每年500人左右,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的急需的技术研究型人才。

3.加强应用型科研工作,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在国家实施经济发展战略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地方学校必须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要。

除了培养社会急需的各类人才外,还必须建立科技创新体系,推进和加强与社会各界的科研合作,加快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通过加强科学建设,一定会扩大我校的科研规模和提高科研水平,从而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六、保障措施
1. 组织保障。

成立学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的遴选、督查、评估和验收。

2、经费投入保障。

每年投入200万专项资金加强学科建设(列入学校“提升计划”项目)。

每门重点建设学科每年投入30万元建设,建设周期为2年;每门重点学科每年投入10万元进行维护(省级或国家级立项建设学科除外),维护周期为2年。

3、政策支持。

学校在人才引进、科研立项、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推荐以及教科研评奖等方面应适当向重点建设学科倾斜。

4、制度保障。

制定科学建设管理制度和学科建设成效评估指标体系,适时进行中期检查和验收。

对达不到建设预期的学科将终止经费投入,对建设成效显著的学科将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推荐申报上一级建设立项工程。

研究生处
2013年10月16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