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词意境教学

古诗词意境教学

小学古诗词的意境教学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诵读诗歌,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意境,对于古诗词意境的讲解应该根据意境教学的特点来具体问题具体实施。

意境教学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反复朗诵,感悟意境之美。

古诗词的语言节奏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抑扬顿挫。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意境深远优美的词句,意象鲜明生动的画面,都是在反复的吟诵之中显现出来。

多吟多诵是一种很正确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第二,逐字分析,品味语言。

这是与基础知识讲解相互贯通的教学方法,在古诗词重点字词的讲解过程中,通常一两个字词就可以表现出深远的意境。

其实基础知识中重点词的分析就可以让学生看到一幅幅美丽的诗画。

古诗词中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意蕴,通过品词析句,深入体会,让学生感悟情境之中的深刻内涵。

第三,深入挖掘,揣摩意境。

意象是融情于景的一种表现,作者描写的是意象但抒发的是情感,是心情,是道理,是心灵的寄托。

比如我们来看白居易的《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要想使学生在情感上与诗人产生共鸣,就要引领学生领悟意象之美。

第四,拓展想象,建构图画。

在古诗词中音画是不分家的,有了诗词的音韵美,必然会牵引出诗歌的图像美。

中国的古诗词中的梅兰竹菊、青山小溪、枫叶柳絮、浮云新月、长亭小桥、莺啼燕舞等构成了一幅幅色彩绚丽的图画,诗人往往是借助鲜活、生动的图画来表心中的情意。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将诗中的语言文字转化为一幅幅生动鲜明的图画,以唤起学生对于物象、情境以及事件的切身感受和鲜活印象,让静止的语言文字活跃起来。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发现古诗词的美,欣赏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掌握诗歌的学习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