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项目装配率计算书
一、工程简介
XXX项目位于XXX,北临XX路,南临XXX路,由XX路分割成两个地块(1#和2#)。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XX㎡,1#地块用地面积为XX㎡,为居住用地,容积率为XXX;2#地块用地面积为XXX㎡,为居住用地,容积率为XX。
1#地块采用装配施工的楼栋有X号楼、X号楼;2#地块采用装配施工的楼栋有X号楼、X号楼。
各楼栋预制范围见下表:
二、装配率计算依据
该项目装配率计算是根据《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2017》进行计算。
三、装配率计算
(一)1#地块:X#;2#地块:X#、X#装配率计算
(1)主体结构
1.1竖向构件应用比例计算
q
=V1a/V×100%
1a
式中:q1a──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
V
──建筑±0.000标高以上,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
1a
竖向构件中预制混凝土体积之和;
V──建筑±0.000标高以上,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混凝土总体积。
本项目外墙全预制,部分内剪力墙预制。
预制和现浇混凝土量统计如下:
1.2主体结构(水平构件)的比例计算
q
=A1b/A×100%
1b
式中:q1b──梁、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构件中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
A
──建筑±0.000标高以上,各楼层梁、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构
1b
件的水平投影面积之和。
A──建筑±0.000标高以上,各楼层建筑平面总面积。
本项目楼梯、阳台、空调板采用预制。
楼板采用叠合楼板,卫生间楼板和楼梯、电梯前室公共区域楼板采用现浇。
水平预制构件预制范围为2层到32层。
预制和现浇投影面积如下表:
(2)围护墙和内隔墙
2.1非承重围护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应用比例计算
q 2a =A
2a
/A
w1
×100%
式中:q2a──非承重围护墙中采用非砌筑墙体的应用比例。
A
2a
──建筑±0.000标高以上,各楼层非承重围护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外表面积之和,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
A
w1
──建筑±0.000标高以上,各楼层非承重围护墙外表总面积,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
本项目外围护非结构部位均采用预制混凝土墙体,因此标准层应用比例为100%。
q
2a
=22÷26=84.6%
此项评价分值为5分
2.2围护墙采用墙体、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的应用比例计算
q 2b =A
2b
/A
w2
×100%
式中:q2b──围护墙采用墙体、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的应用比例。
A
2b
──建筑±0.000标高以上,各楼层围护墙采用墙体、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的墙面外表面积之和,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
A
w2
──建筑±0.000标高以上,各楼层围护墙外表总面积,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
本项目围护墙采用三明治外保温墙板,因此标准层应用比例为100%。
q
2b
=22÷26=84.6%
此项评价分值为5分。
2.3内隔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应用比例计算
q 2c =A
2c
/A
wc
×100%
式中:q2c──围护墙采用墙体、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的应用比例。
A
2c
──建筑±0.000标高以上,各楼层围护墙采用墙体、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的墙面外表面积之和,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
A
wc
──建筑±0.000标高以上,各楼层围护墙外表总面积,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
本项目内隔墙均采用砌体,因此q2c =0,此项评价分值为0分。
2.4内隔墙采用墙体、管线、装修一体化的应用比例计算
q 2d =A
2d
/A
wd
×100%
式中:q2d──围护墙采用墙体、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的应用比例。
A
2d
──建筑±0.000标高以上,各楼层围护墙采用墙体、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的墙面外表面积之和,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
A
wd
──建筑±0.000标高以上,各楼层围护墙外表总面积,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
本项目内隔墙采用砌体,因此q2d =0,此项评价分值为0分。
(3)装修和设备管线
3.1本项目采用全装修交房,因此此项评价分值为6分。
3.2未采用干式工法楼面、地面,因此此项评价分值为0分。
3.3集成厨房墙地面未采用干式工法,因此此项评价分值为0分。
3.4集成卫生间墙地面未采用干式工法,因此此项评价分值为0分。
3.5不考虑管线分离,因此此项评价分值为0分。
根据公式,1号楼装配率为:
Q1= q1a+ q1b=24.2+15.4=39.6
Q2= q2a+ q2b +q2c+ q2d=5+5+0+0=10
Q3= 6
Q4= 0
整体装配率P=(Q1+Q2+Q3)/(100-Q4)=(39.6+10+6)/(100-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