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版内科学课件中毒概述
内科学(第9版)
皮肤黏膜表现:
(四)临床表现 ——急性中毒
毒蕈、鱼胆或四氯化碳中毒损
黄疸
害肝脏
皮肤 黏膜
强酸、强碱、甲醛、 灼伤 苯酚、甲酚皂溶液
亚硝酸盐、苯胺或硝
发绀
基苯中毒,血高铁血 红蛋白含量增加
内科学(第9版)
阿托品、莨 菪碱类中毒
(四)急性中毒临床表现 ——眼部表现
视神 经炎
甲醇中毒
瞳孔 扩大
眼部 表现
瞳孔
OPI、氨基甲酸酯
缩小
类杀虫药中毒
内科学(第9版)
(四)急性中毒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
昏迷
惊厥
谵妄
神经
系统
瘫痪
肌纤维颤动
精神失常
内科学(第9版)
(四)急性中毒临床表现 ——呼吸系统表现
特殊 气味
呼吸 加快
呼吸 减慢
肺水 肿
乙醇中毒:酒味 OPI中毒:蒜味
水杨酸类、甲醇 及刺激性气体中 毒引起呼吸加快
砷化氢中毒、苯胺 或硝基苯等中毒
溶血性 贫血
血液 系统
凝血功能 障碍
水杨酸类、肝素或 双香豆素过量、敌
鼠和蛇毒咬伤中毒
内科学(第9版)
(四)急性中毒临床表现 ——泌尿系统表现
发热:见于阿托品、二硝基酚或棉酚等中毒
肾缺血
肾小T管ex堵t 塞 in here
急性肾衰竭
肾小管坏死
内科学(第9版)
(四)临床表现 ——慢性中毒
内科学(第9版)
(二)病因和中毒机制 ——皮肤黏膜
健康皮肤表面类脂质层能防止水溶性毒物侵入机体,皮 肤多汗或有损伤时,可加速毒物吸收 ➢少数脂溶性毒物(如苯、苯胺、硝基苯、乙醚、氯仿或 有机磷化合物等)易经皮脂腺吸收中毒 ➢砷化物、芥子气等毒物能损伤皮肤,后经皮肤吸收中毒 ➢有的毒物可经球结膜吸收中毒
毒物
氧化 还原 水解 结合
与组织和细胞内化学物质分解 或合成不同化合物
经代谢后,毒物毒性大多降低,此为 解毒过程(detoxification process)
少数毒物代谢后毒性反而增 强,如对硫磷氧化为毒性更 强的对氧磷
内科学(第9版)
(三)发病机制
体内毒物代谢——毒物排泄
毒物排泄速度与其组织溶解度、挥发度、排泄和循环器官功能状态有关
➢ 肾是排毒的主要器官,水溶性 毒物排泄较快,利尿药可加速 肾毒物排泄
➢ 重金属及生物碱主要由消化道 排出
➢ 易挥发毒物(如氯仿、乙醚、 酒精和硫化氢等)可以原形经 呼吸道排出
其他途径 ➢ 铅、汞和砷尚能由乳汁排出 ➢ 一些脂溶性毒物可由皮脂腺及乳腺排出 ➢ 有些毒物于器官或组织内蓄积,排出缓
慢,再次释放可致中毒症状反复加重
催眠药或吗啡中 常见于刺激性气毒抑制呼吸中枢, 体、OPI或百草
呼吸减慢
枯等中毒
内科学(第9版)
(四)急性中毒临床表现 ——循环系统 表现休克
血容量不足:As2O3中毒引起剧烈呕吐和腹泻,强酸和强碱灼伤致 血浆渗出
血管中枢抑制致外周血管扩张:严重巴比妥类中毒
心律失常 兴奋迷走神经:洋地黄、夹竹桃、蟾蜍中毒 兴奋交感神经:拟肾上腺素药、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毒
毒物(poison):引起中毒的化学物质,根据其来源和用途分为 :工业性毒物、 药物、农药及有毒动植物
急性中毒:机体一次大剂量暴露或24小时多次暴露有毒物质引起急性病理变化 而出现的临床表现,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的特点,常危及生命。
慢性中毒:多为职业中毒,系长时间暴露,毒物于体内蓄积而出现中毒的临床 表现,其起病慢、病程长,需认真询问病史和查体,并进行相关毒物检查分析。
第一节
概述
重点难点
掌握 急性中毒的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熟悉 中毒的类型和流行病学
了解 中毒原因和预防
内科学(第9版)
(一)定义与类型 (二)病因和中毒机制 (三)发病机制 (四)临床表现 (五)诊断 (六)治疗及预防
一、中毒总论
内科学(第9版)
定义 类型
(一)定义与类型
中毒(poisoning):进入人体的化学物质达到中毒量产生组织和器官损害引起 的全身性疾病
内科学(第9版)
(二)病因和中毒机制
病因 1.职业中毒 生产、保管、使用和运输过程中暴露于有毒原料、中间产物或成品 2.生活中毒 误食、意外接触毒物、用药过量、自杀或谋害等情况下,大量毒物入体
内科学(第9版)
(二)病因和中毒机制
消化道
呼吸道
皮肤黏膜
内科学(第9版)
生活中毒常见途径
(二)病因和中毒机制 ——消化道
毒物主要经小肠吸收 肠液和酶作用 毒物性质改变
血液循环
肝脏解毒 全身组织器官
消化道
内科学(第9版)
(二)病因和中毒机制 ——呼吸道
肺泡吸收面积大 毛细血管丰富 经呼吸道吸入后,毒物吸收速度较经消化道吸收快20倍 患者迅速发生中毒、症状重、病情进展快 职业中毒时,毒物常以粉尘、烟雾、蒸气或气体状态吸入气道 生活中毒以一氧化碳中毒常见
内科学(第9版)
心脏骤停
(四)急性中毒临床表现 ——循环系统表现
心肌毒性作用
➢ 洋地黄 ➢ 奎尼丁 ➢ 锑剂 ➢ 依米丁
缺氧
➢ CO ➢ H2S ➢ 氰化物 ➢ 苯胺
严重低钾血
➢ 可溶性钡盐 ➢ 棉酚 ➢ 排钾利尿药
内科学(第9版)
(四)急性中毒临床表现 ——血液系统表现
白细胞 减少
氯霉素、抗肿瘤药或 苯等中毒
痴呆
四乙铅或一氧化碳中毒等
铅、砷或OPI中毒
周围 神经病
神经 系统
震颤麻痹 综合征
一氧化碳、吩噻 嗪或锰中毒等
内科学(第9版)
(四)慢性中毒临床表现
消化 系统
泌尿 系统
血液 系统
骨骼
砷、四氯化碳、 三硝基甲苯或氯 乙烯中毒引起中 毒性肝病
镉、汞或铅中毒 引起中毒性肾损 害
苯、三硝基甲 苯中毒可引起 白细胞减少或 再生障碍性贫 血
皮肤粘膜
内科学(第9版)
(二)病因和中毒机制
与红细胞或血浆中成份结合
毒物
脂溶性较大的非电解质毒物在脂肪和部分神经 组织中分布量大
不溶于脂类的非电解质毒物,穿透细胞膜的能 力差
电解质毒物(如铅、汞、锰、砷和氟等)在体 内分布不均匀
全身组织和细胞
内科学(第9版)
(三)发病机制 体内毒物代谢——毒物代谢
内科学(第9版)
(三)发病机制
腐蚀作用
——中毒机制
抑制酶活性
组织和 器官缺氧
中毒
干扰细胞和 细胞器功能
麻醉作用
竞争相关受体
内科学(第9版)
毒物作用影响因素
毒物状态
化学毒物毒性的化学结构及理化性质 毒物中毒途径、摄入量及作用时间
毒物作用影响因 素
毒物 相互影响
机体 状态
性别 年龄 营养及健康状况 生活习惯 对毒物毒性的反应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