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自制梳理探究课件:《古代文化常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自制梳理探究课件:《古代文化常识》
帝王纪年法
• 按帝王即位的年次。 我国古代最早的纪年法是按照王公即位
的年次纪年,如周平王元年、秦襄公八年等, 以元、二、三的序数递记,直到旧君出位为 止。
• 按帝王的年号。 汉武帝开始用年号纪元,第一个年号为
建元(前140—前135)。年号也是以元、二、 三的序数递记,更换年号就重新纪元。
干支纪年法
• 若余数为3,则为地支的最后一位,即亥。
如:2001年查万年历为辛巳年,算法为: 2001÷10=200……1,1—3=—2,—
2+10=8,按天干顺序数到8,甲、乙、丙、 丁、戊、己、庚、辛。第8位为辛。
2001÷12=166……9,9—3=6,按地 支顺序数到6,子、丑、寅、卯、辰、巳。 第6位为巳。
关于中国古代纪年
中国古代从汉武帝时开始使用年号纪年。 第一个年号为建元(前140—前135)。在中 国历史上,清代用康熙的年号纪年时间最长, 为1662—1722年,历61年;其次是乾隆,为 1736—1795年,历60年。年号的长短和社会 的治乱大体上成正比的关系,像康熙、乾隆 时期史称“康乾盛世”。又如唐玄宗用“开 元”为年号历28年(713—740),史称“开 元盛世”。
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 也》)
明确:以水比况聪明智慧的人,以山比况有仁德的 人。这句话的下文为: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 仁者寿。
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 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明确:以日食月食比喻君子的过失:错了也错在明 处,改了众人照样敬仰他。
现 23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代 -1 3 5 7 9 11 - - - - - -
天干地支纪年法
年份÷10,得到的商不管,看余数:
若余数-3得正,则按天干顺序往下数,得 数即为天干顺序数; 若余数-3为负,则+10,得到的数即为天干; 若余数为3,则为天干的最后一位,即癸。
地支:年份÷12,得到的商不管,看余数
• 若余数-3得正,则按地支顺序往下数,得 数即为地支顺序数
• 若余数-3为负,则+12,得到的数即为地 支顺序数;
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山东:指崤山以东。
3、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过秦论》) 西河:指魏国黄河以西地区。
4、马超韩遂尚在关西(《赤壁之战》) 关西:函谷关以西。
5、江表英雄,咸归附之(《赤壁之战》) 江表:(长江之外的)江南地区(从中原看来,这
些地区在长江之外) 6、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姜夔《扬州慢》)
• 天干: 甲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 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 酉 戌亥
古代纪月
• 序数纪月法 • 时节纪月法 • 地支纪月法
时节纪月法
• 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 “孟、仲、季”以示区分。
• 如:“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古诗十九首》) “孟冬”:指农历十月
地支纪月法
• 日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 愁。”(崔颢《黄鹤楼》)
• 夜阑:“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 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三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 郊《游子吟》)
• 三秋:“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 《望海潮》)又见于王勃《滕王阁序》。
1.元旦----- 正月初一
自古至今,太阳和月亮运行 的轨迹,是我们人类最大的表盘, 寒来暑往,春秋更替,社会生活 在日月的轮动中渐进。中国古代 对时间的划分非常细致,有生活 情趣,也富有文化内涵。
古人纪年
(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 赵惠文王十六年)。
(2)干支纪年法(如:以辛亥三 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3)年号纪年法(如:德祐二年 二月十九日)。
•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 汉女” ——歌咏牛郎织女的离别相思
• 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写月夜观看牛郎织女星的闲适
• 李商隐《马嵬》”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 牛”
•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 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如王勃《滕王阁序》:“豫章故郡, 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 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
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参宿是益州(今四川) 的分野,井宿是雍州(今陕西、甘肃大部) 的分野,蜀道跨益、雍二州。扪参历井是 说入蜀之路在益、雍两州极高的山上,人 们要仰着头摸着天上的星宿才能过去。
天色纪时、五更纪时与现代纪时的对应
夜间时辰 黄昏 人定 夜半 鸡鸣 平明
五更 一更 二更 三更 四更 五更
现代时间 19-21 21-23 23-1点 1-3点 3-5点
点
点
练习1:
• 平明:“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 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 人定:“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孔雀东南飞》)
古代天文
• 欧洲人将璀璨的星空想象成十二个美妙 星座,而拥有超群智慧的中国人不但将 满天繁星分成四大类(“四象”),而 且将它们与广阔的疆域联系起来,发明 出独特的名词——“分野”。
练习1 古诗与星宿:
• 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 间” ——写景之句,以星衬月
• 王勃《滕王阁序》”物化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咏物之句,以星衬物
古人纪月
古人纪月,除了用序数,还有一些 特殊的称谓。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 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
十二个月:孟春、仲春、季春,孟 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 孟冬、仲冬、季冬。
古人纪日
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 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 每月十五日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 后一天叫晦。
• 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 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
• 如:“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 “建子”: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 月。
古代纪日
• 干支日法 • 天干纪日法 • 地支纪日法
1.朔日 农历每月的初一 2.晦日 农历每月的末尾 3.望日 农历每月的十五 4.既望 农历每月的十六 5.下九 农历每月的十九
概述
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用自 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无比 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国古 代文化博大精深,蔚为壮观。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对于建设 新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天文地理 纪年纪时 姓名字号 礼仪制度
中国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恒星 和行星的区别,把恒星作为行星运动 的坐标,并划分若干区域来识别它们。 例如“二十八宿”就是最著名的恒星 集群。古人还将地上的州郡邦国与星 空的区域对应起来,称作“分野”。
二十八星宿
角、亢、氐(dī)、房、心、尾、 箕(jī)、牛、斗、女、虚、危、 室、壁、奎、娄、胃、昴 (mǎo)、毕、觜(zī)、参、 井、鬼、柳、星、张、翼、轸
分野
古人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 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 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 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 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 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 的分野。
天 夜鸡平日 食隅日日晡日黄人 色 半鸣明出 时中中昃时入昏定
纪
时
地 子丑寅卯 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支
纪
时
现 23 1- 3- 5-7 7- 9- 11 13 15 17 19 21
代 -1 3 5 点 9 11 - - - - - -
纪 点点点
时
点 点 13 15 17 19 21 23 点点点点点点
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 《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与妻书》“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 前后”。
古人纪时
1、天色纪时法 2、地支纪时法 3、五更报夜
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今天序数纪时对应关系
天 色 夜鸡平日食隅日日晡日黄人 纪 半鸣明出时中中昳时入昏定 时
地 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纪 时
在社会动荡的年代,如北宋末年、南宋末 年,皇帝频繁更换年号,如,徽宗之崇宁、大 观、政和、重和、宣和,如理宗之宝庆、绍定、 端平、嘉熙、淳祐、宝祐、开庆、景定等,企 图借不断更换含有吉祥意义的年号来振兴国运, 但最终也不能避免亡国的命运。当然,国号的 更替也和皇帝的寿命、政治改革等因素有关, 不能一概而论。
(4)年号干支兼用(如:咸丰庚 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
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就是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 依次两两相配而成的一种纪年方法。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911年 辛亥年 2010年 庚寅年
2011年 辛卯年 2012年 壬辰年
2.感叹昼夜不停流去的河水,痛惜时光的易 逝。
3.以水比况聪明智慧的人,以山比况有仁德 的人。这句话的下文为: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4.以日食月食比喻君子的过失:错了也错在 明处,改了众人照样敬仰他。
古代纪年
• 帝王纪年法(王公即位年号年次 纪年法)
• 干支纪年法 • 帝王干支纪年法兼用法
古代纪时
• 天色纪时法 • 地支纪时法 • 五更报夜
黄昏
19-21 戌
人定
21-23 亥
日入
17-19 酉
晡时
15-17 申
日昃
13-15 未
夜半 23-1 子
十二时辰
日中 11-13
午
鸡鸣 1-3 丑
隅中 9-11 巳
平旦 3-5 寅
日出 5-7 卯
食时 7-9 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