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观后感三篇
《活着》观后感篇一
田孟卿
活着,他和他那头老牛都活着。
他和那头牛都叫福贵,但或许他比那头牛要惨得多。
它本应
是个在家中歇息,享清福的老人,但现在却并非如此。
他看起来很快乐,无论是什么时候,嘴里都哼着小调,虽说
年轻时的生活并不富裕,也不快乐,但他依然愿意并喜欢回忆原
来的往事。
他本应有个幸福的家,家中有她的爱人,孝顺的儿子,女儿,还有女婿外加一个可爱的小孙子。
只可惜,上天并未眷顾他,这
些人都早已被死神带走,只剩下他一个人,还活着……
读到每一个人的死,心中都会剧烈地颤抖,有时自然也会掉
下泪来,尤其是在他儿子有庆死的时候……有庆身体里本就不多
的血是为救县长夫人而被抽干的。
在那时一个孩子的生命难道就
比不上县长妇人的命吗?
我想还是活着好,就好比“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人
死了,一切就都完了,不要再想着要重新再来,更不要再想活着。
福贵,在书中,真的是一个神奇的人,就好像被赐予了无穷
的力量。
因为赌钱,从地主变成佃户,同时也救了自己的命,在
被抓去当壮兵期间也奇迹般的活了下来。
他的亲人都一个一个的
走了,而他还活着。
按人们的话说,他和他的牛,真的是两个
“老不死的”。
虽说活得并不像村长,当官的人那样光鲜亮丽,但他至少还
活着。
他还能快乐的生活,快乐的去回忆。
这便是活着最深的意义吧!
《活着》观后感篇二
张思宇
有人说:“人这一生就是一场精致的悲剧,从出生开始就迫
不及待地奔向死亡,他们从自己的哭声中开始,在别人的哭声中
离去。
”可既然活着就是奔向死亡的话,那么活着又是什么?我
们说我们活着可又有谁说我正在奔向死亡?
谁能给活着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我们?恐怕我们自己还没活
明白;将死之人?他们又从何说起临别时的感受呢?白骨寂无言,青松岂知春。
我们只能在活着这个过程中跌跌撞撞地摸索,才能
找到答案,而现在所谓的活着,已经被赋予太多物质的条件。
“活着,活下去”。
这是每一个人来到世界时家人的期许,
也是第一个务必承担的责任,也许我们曾在母亲温柔的凝视下听
她轻声许下这期盼,也许只有沿着时光的长河逆流而上才能回溯
过去,那最初的愿望——作为一个新的希望,健康快乐地成长,
平平静静地度过今后的人生,这是最开始的活着,却不是最简单
的活着。
母亲还是希望这样的活着是有条件的:要快乐,要幸福。
也许这已经是底线了,也没有一个母亲愿意去想如果他今后并不
是一帆风顺该如何。
这样带着平凡期盼的活着,就像福贵在输光家产一贫如洗时
的样子,经历过蜕变之后如同重获新生一般,那时他所想的活着,是一家人能够在一起,有什么事一起经历,只可惜,这样的活着
还不够纯粹。
只有在经历绝境时才能明白活着的意义,那是生的渴求,是
活下去的呐喊,在那个时候,活着就是活着,没有太多含义,这
样是纯粹地活着。
在影片最后,福贵向我们展示了单纯的活着;在原著最后,
福贵纯粹地活着.
活着啊,它是个过程,永远不能作为结果。
其实我们都只是过客而已,但是我们分不清楚究竟是谁路过
了谁的人生。
生者归过客,死者为归人,而最后我们留给世界的会是什么?
《活着》观后感篇三
看《活着》这部电影,我一直在思考:何为活着?
至少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
看过这部电影后,
好像给了我一点思路。
但这仅限于思路,因为现在的我还没有能
力或是说,还没有资格去参透,这似难非难,似易非易的四个字:何为活着?
看电影中福贵的一生,不可谓不心酸。
因为赌钱,从一个阔
绰的纨绔子弟变为一个一贫如洗的平民百姓;从住着宽阔院落到
沦落街头;从有父有妻有儿到父亡妻散子离去…这不小的变化一
般人怕是接受不了。
但是福贵坚持下来了,他勇敢地接受了自己
犯下的错误,勇敢地面对了残酷的现实。
这好像让我认识到活着是勇气,活着是面对,活着是承担。
生命是脆弱的。
《活着》这部影片中完美的诠释了它。
福贵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死去。
这也更加让我们看到在那样一个年代,
活着,不容易。
在一开始,因为福贵赌钱,父亲被气死;在内战
中母亲病逝;在“大跃进”中,儿子被墙压死;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女儿又因大出血而亡……
我可以看到一个人的生命,在时代的转动着的巨大的齿轮中
显得那般微不足道。
一瞬间便可消失殆尽,虽有愤怒,但更多的
是无奈。
福贵这一生,真是苦不堪言。
难道活着就是为了受苦吗?不。
活着,是要在那浓重的苦味中寻找那一丝的甘甜;在那卑微的生
命中寻找那一点的幸福。
饶是历经艰苦,福贵仍是对春生说:“咱得好好活着”活着
就是幸福,就像福贵说的“小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就
变成了羊;羊长大了就变成了牛……”只要活着,我们总能寻找
到幸福!
活着也许就是苦中寻乐,活着也许就是幸福!
现在我好像有一点点的明白了,何为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