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自然资源及其开发知识点

中国自然资源及其开发知识点

第三章中国自然资源及其开发
第一节气候资源及其评价
一、热量资源
二、水分资源
1.降水总量及变率
2.干燥度及其分布
三、太阳能与风能资源
1.太阳能资源
2.风能资源
我国年平均风速的分布特点是北方风大,南方风小;沿海风大,内陆风小;平原风大,山地风小;高原风大,盆地风小。

第二节土地资源结构及其评价
一、土地与土地资源
(一)土地
土地是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下的产物,它占据着三维空间,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贯穿着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交流过程。

表现为复杂的开放系统
(二)土地资源属性
(1)土地资源具有自然生产能力,可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农产品、畜产品、林副产品并提供人类生息的空间场所。

(2)土地资源具有稳定性和可更新性。

(3)土地资源具有空间分布的地域性和面积的有限性。

(4)土地资源具有时间的变化性。

(5)土地资源是特殊的生产资料。

任何部门的生产过程都离不开土地。

(6)土地资源具有自然与经济的统一性。

(7)土地资源具有承载能力。

土地生产率不能无限制地提高,土地的承载能力(包括农作物的数量及人口容量)总是有限的。

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一)土地辽阔,类型多样
(二)山地多,平地少
(三)土地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少,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四)部分地区土地资源质量不高,土地退化现象严重
(五)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能力的地区差别显著
(六)人口不断增长,土地资源日益短缺
三、土地资源结构:数量与质量评价
(一)耕地资源
(二)后备耕地资源我国后备耕地资源数量少、质量差,分布上西北部多于东南部。

(三)林地资源我国林地资源相对数量不大,覆盖率低,分布不均,后备资源丰富,潜力大。

(四)草地资源我国草地资源面积大,类型多,但质量较低,主要集中于西半部。

(五)内陆水域与沼泽
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1.切实保护现有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2.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农林牧全面发展
3.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
(1)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加强宏观控制和管理。

(2)合理利用和加强保护耕地必须同步进行,彻底改变重用轻养的局面,提高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

(3)坚持节约用地与集约经营。

(4)依靠科技进步,增加土地投入,改善生产条件,发展高效、优质、持续农业。

4.积极开发荒地资源
第三节水资源结构及其开发评价
一、水资源的数量与质量
水资源由天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三部分组成。

(一)降水资源(二)地表水资源(三)地下水资源(四)水资源总量
二、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一)地区分布
中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总趋势和降水基本一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在同一地区内,山地的迎风坡是径流相对高值区,平原、盆地、山地背风坡则是径流相对低值区。

(二)径流时程分配
三、水资源的特点及评价
(一)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但人均、地均拥有水量少
(二)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旱涝灾害频繁
(三)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矿产资源分布不匹配
第四节矿产资源结构及其开发评价
一、中国矿藏资源的基本特征
(一)种类多,资源总量丰富
(二)成矿时空跨度大
(三)矿床类型多样,矿石类型齐全
(四)富矿少、贫矿多,共生矿床多,选矿难度大
(五)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地域组合多样
二、我国矿产资源现状及潜力分折
(一)能源矿产
我国能源矿产比较丰富,已探明储量的有煤、石油、天然气、铀、钍、油页岩、地热、水力等,以煤和石油为主。

(二)黑色金属矿产
我国已探明的黑色金属矿产有铁、锰、铬、钒、钛等。

(三)有色金属矿产
(四)贵金属及稀有、稀土金属矿产
(五)非金属矿产
第五节风景旅游资源结构及其开发评价
一、风景旅游资源概念
旅游:是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的深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它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们以游览为主要目的的非定居旅行,或暂时居留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风景旅游资源:是对具有旅游吸引力的自然、社会现象和因素的统称,即是
指客观存在的包括已经开发利用和尚未开发利用的,能够吸引人们开展旅游活动的一切自然存在、人类活动以及它们在不同时期形成的各种产物的总称。

风景旅游资源主要特征:广泛性、整体性、可变性和地域性。

二、中国风景旅游资源特点
(一)类型多,分布广
(二)地方特色鲜明,分布集中
(三)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结合互相映衬
(四)风景奇特,历史悠久,观赏内容丰富
(五)无限风光,开发前景广阔
三、风景旅游资源的类型结构
(一)自然风光资源
(二)人文风光资源
四、风景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
第六节生物资源结构及其评价
一、森林资源
(一)森林资源的特点
1.类型多样,树种资源丰富;
2.总量比较丰富,有林地面积和蓄积量均居世界第七位。

但是,人均占有量少、森森覆盖率低;
3.区域分布不均,多集中在边远地区;
4.宜林土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
5.有林地质量高,但森林生产力低;
6.用材林地比重大,防护林比重小,结构不合理;
7.森林结构低龄化,中幼林多,成熟林少。

(二)森林资源存在的问题
1.消耗量大于生产量
2.可开资源面临枯竭,资源状况恶化
3.自然生态环境恶化,森林防护效能低下
(三)开发与保护对策
1.加强林区建设,积极培育后备森林资源
2.充分利用南方湿热的自然条件,发展速生经济林
3.加强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三北防护林体系、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沿海防护林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平原绿化工程
4.积极发展经济林与薪炭林
5.依靠科技进步,加强管理,促进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二、草场资源
(一)我国草场资源的特点
1.草场面积大,分布不均
2.草场类型多样,但天然优质牧场比重不高
3.草场生产力低下,区域差异明显,季节、年季变化大
(二)我国草场资源存在的问题
1.粗放经营,靠天养畜,生产力低下
2.草场退化严重
第七节海洋资源及其评价
一、我国海洋资源的特征
1.类型多样,储量大,是世界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2.分布不均衡,以东海、南海为最,弥补陆地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状况
3.绝大部分资源分布在大陆架的浅海
二、海洋资源的分类
海洋生物资源
3.主要渔场
4.海洋生物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1)渔业捕捞过度,海水养殖管理不善。

(2)河口、港湾和海水养殖密集区近岸水域,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

(3)围垦、水利、海洋工程的不良影响。

(4)珍稀海洋生物濒危。

(二) 海水化学资源
1. 海盐
北方沿海滩涂,高温、少雨、强日照,成为我国盐田的集中分布区和海盐生产基地。

北方海盐生产分为辽宁、长芦、山东和江苏四盐区。

2.海水中其他化学元素的提取
3.海水资源利用
海水资源,专指海水中的淡水资源及海水的直接利用。

(三)海底矿产资源
1. 海洋石油和天然气
2. 滨海砂矿
(四) 海洋能资源
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
(五) 海洋空间资源
1.围海造田
2.石油平台
3.海上城市海上机场海上桥梁跨海索道
4.海底电缆
5.海底隧道
6.海底仓库
7.人工鱼礁
三、海洋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调查不足(深度、广度)
2.海涂资源的利用效率低
3.开发的差异大,外海低,近海高,海岛岸线低,陆岸线高
4.海洋产业的规模小,结构不合理
5.开发缺乏资金、技术和人才
6.管理不力,污染严重
7.港口建设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
8.海洋灾害频繁
四、海洋资源利用的对策
1.加强海洋意识,增强海洋国土观念
2.加强海洋的综合管理(1)加强海洋的开发管理(2)确定海洋权属界限(3)制定海洋开发利用的保护规划及法规
3.加强海洋环境保护
4.确定海洋开发战略,定制海洋建设政策
5.大力加强海洋科技工作,加大资金、政策和人力投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