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机械性能
因为
d 1 DSin 2 2 2
2
所以
θ
2
F HB 2 D
[1 1 Sin2 ( ) ]
假若压力角θ不变时,欲使同一材料的两个压痕所 得 HB相同,则要F/D也为常数。 即F1/D12= F2/D22=常数 试样的厚度应大于压痕深度的10倍,在试样厚度足 够时,应尽可能选用 10mm直径的标准压头。需要 指出的是,压痕直径d 应在0.24-0.6D 范围内,所测 硬度才为有效;若值超出上述范围,则另选 F/D2之 值,重作试验。实际生产中,为了方便,按公式算 出不同压痕直径d的布氏硬度数值表,测得被测机 件压痕直径 d后,即可查表求出 HB值。 2.布氏硬度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布氏硬度试验的优点是压痕面积较大,能反映金属 表面较大体积范围内各组成相的平均性能,试验数 据稳定,重复性好。 布氏硬度试验的缺点是压痕直径测量比较麻烦,压 痕面积大,不适合成品检验,并且对不同材料需更 换压头直径和载荷。
单位kgf/ mm2时 当单位为N时 公式表明,当压力和压头直径一定时,压痕直径越 大,布氏硬度值越低,即材料越软;反之,布氏硬 度值越高,材料的变形抗力越大,材料越硬。
• 由于材料的硬度、试样的厚度不同,在测定布氏 硬度时,往往要选用不同直径的压头和试验力。 要在同一材料上测得相同的布氏硬度值,或在不 同材料上测得的硬度具有可比性,必须保证压痕 的几何形状相似,即保证压入角θ恒定。表示采用 两个不同直径的压头D1 和D2 ,在不同载荷 F1和 F2 作用下,压入试样表面的情况。要使两个压痕 几何相似,则两个压痕的压入角θ应相等。由图可 知
洛氏硬度
1. 洛氏硬度测定原理和方法 洛氏硬氏是以直接测量压痕深度,并以压痕深度 大小表示材料的硬度。洛氏硬度的压头有两种:即 顶角为120° 的金刚石圆锥体压头和直径为 1/16″(1.5875mm)或1/8″(3.175mm)钢球压头。 前者适应于测定淬火钢材等较硬的金属材料,后者 适应于测定退火钢,有色金属等较软材料。洛氏硬 度测定时先加 98.1N(10kgf )预载荷,然后加主 载荷。采用压头不同,则施加载荷不同。不同的压 头和载荷就组合成不同的洛氏硬度标尺。我国规定 的洛氏硬度标尺有九种,其中常用的有三种。
维氏硬度
1.原理和方法 维氏硬度试验原理与布氏硬度试验原理相似。 区别在于维氏硬度的压头是两相对面夹角为 136°的正四棱锥金刚石。试验时,在规定试验 力F 的作用下,压头压入试件表面,保持一定时 间后,卸除试验力,测量压痕两对角线长度,求 其平均值d ,用以计算出压痕表面积。单位压痕 表面积所承受试验力的大小即为维氏硬度值,用 符号HV表示。
2.维氏硬度的特点及应用 维氏硬度与布氏硬度及洛氏硬度试验相比,维氏 硬度试验具有很多优点。因采用压头为四棱锥体,当 载荷改变时,压力角恒定不变,因此,载荷可任意选 择,不存在布氏硬度试验中载荷F与球体直径D之间关 系的约束。由于压痕清晰,对角线长度计量精确可靠。 此外,维氏硬度测量范围较宽,软硬材料都可以测试。 维氏硬度也不存在洛氏硬度那样不同标尺的硬度无法 统一的问题。维氏硬度试验的缺点是硬度测定麻烦, 工作效率比洛氏硬度低,不适于成批生产中的常规检 验。
HV= 0.1891 F
d2
当载荷一定时,即可根据d值,求出 HV。 测定压痕两对角线长度的平均值后查表求HV 时,注意载荷单位。维氏硬度不标注单位, 表示方法如 320HV10/20,前面数值为硬度 值,后面数字依次为所加载荷和时间。 由于显微硬度压痕很小,故要求金刚石 四方锥压头的制造精度和对角线的测量精度 比维氏硬度高。对试样要求按金相试样精心 制备。为清除加工硬化影响,最好采用电解 抛光或化学抛光。试样操作时,要仔细小心。 显微硬度试验,广泛应用于金相组织中组成 相的硬度及研究金属化学成分、组织状态与 性能之间的关系。
长试样:L0 11.3 S0
短试样:L0= 5.65 S0
圆形横截面试棒 长试样:L0 = 10d0 短试样:L0 = 5d0
烧结材料径向压馈强度试验
• 试验时将试件放在试验机上下压头之间, 自上向下加压直至试件破断。根据破断时 的压力求出压环强度。应当注意,试件必 须保持圆整度,表面无伤痕且壁厚均匀。
颈缩
• 缩颈-拉伸试验时试样横截面所发生的局 部收缩。 • 应力-应变曲线上的应力达到最大值时即开 始出现颈缩。在颈缩前变形沿整个试样长 度是均匀的,发生颈缩后变形则主要集中 在局部区域,在此区域内横截面越来越细, 局部应力越来越高,直至不能承受外加载 荷而断裂。
断后伸长率(A)
L1 L0 A L0
因此式中,C为常数(对于HRB,C为130,对于HRA和 HRC,C为100)由此获得的洛氏硬HR为一无名数,在 试验时一般由指示器上直接读出。 HR前面为硬度值, HR 后面为使用的标尺。例如,50HRC 表示用C标尺 测定的洛氏硬度值为50 。
2.洛氏硬度试验的特点及应用
洛氏硬度试验避免了布氏硬度试验所存在的缺点。 它的优点是操作简便迅速,效率高,直接从表盘读 出硬度值,且压痕小,故可直接测量成品或较薄工 件的硬度。对于HRA和HRC 采用金刚石压头,故可测 量高硬度的材料。其缺点是由于压痕小,测得的数 据重复性差。通常应在试样不同部位测定三次,取 其平均值为该材料的硬度值。
屈服强度计算
计算公式:
R p=
FS A0 F0.2 A0
F
F0.2
一般常用的:
Rp0.2=
Rp:屈服强度;MPa Fs: 屈服点力值;N A0:试样横截面积;mm2
0
0.2%L0
ΔL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拉伸试棒分类
拉伸试棒
材料类型
标距
圆形横截面
矩形横截面
圆弧形
管段试样
比例试样
非比例试样
短试样
长试样
拉伸试棒实例
矩形横截面试棒
脆性材料的拉伸曲线 <与低碳钢试样相对比>
F
0
ΔL
脆性材料在断裂前没有明显的屈服现象
拉伸曲线演示
强度
⑴定义:指金属在静载荷作用下,抵抗塑 性变形或断裂的能力。 由于载荷的作用方式有拉伸、压缩、 弯曲、剪切等形式,所以强度也分为抗 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剪强 度等。 ⑵应用:强度是机械零件(或工程构件)在设 计、加工、使用过程中的主要性能指标, 特别是选材和设计的主要依据。
塑性材料应力-应变曲线
• a.工程上很多金属材料,如调质钢和一些轻合金 • b.退火低碳钢和某些有色金属 • c.某些塑性较低的金属如铝青铜就是在未出现颈缩前的均 匀变形过程中断裂的 • d.某些低溶质固溶体铝合金及含杂质的铁合金
低碳钢拉伸图
• • • • • • op:弹性变形 pe:滞弹性变形 es:屈服前微朔性变形 ss‘:屈服变形 s’b:均匀朔性变形 bz:局部朔性变形
100%
L1——试样拉断后的标距(mm) L0——试样的原始标距(mm)
断面收缩率(Z)
Z=
S0-S1 S0
×100%
S0——试样原始横截面积(mm2) S1——颈缩处的横截面积(mm2)
硬度
• 硬度是衡量金属材料软硬程度的指针。目 前生产中测定硬度方法最常用的是压入硬 度法,它是用一定几何形状的压头在一定 载荷下压入被测试的金属材料表面,根据 被压入程度来测定其硬度值。 • 常用的方法有布氏硬度(HB)、洛氏硬度 (HRA、HRB、HRC)和维氏硬度(HV) 等方法。
在洛氏硬度采用的三种硬度标度中,又以C标尺用得最普遍。
如图所示,A 为金刚石压头还没有和试样接触的位置。 1-1 是在初载荷作用下,压头所处的位置,压入深度为h1 ,加 初载荷的目的是为了清除由于试样表面不光洁而对试验结果 的精确性造成的不良影响。图中2-2 为总载荷(初载荷 主载 荷)作用下压头所处的位置,压入深度为h2 。 3-3是卸除主 载荷后压头所处的位置,,由于金属弹性变形得到回复,此时 压头实际压入深度为h3,故由于主载荷所引起的塑性变形而 使压头压入深度h=h3-h1 。 洛氏硬度值就由 h的大小来确定,压入 深度h 越大,硬度越低;反之,则硬度 越高。为了照顾习惯上数值愈大,硬 度愈高的概念,故采用一个常数C 减 去h 来表示硬度大小,并用每 0.002mm 的压痕深度为一个硬度单位。 由此获得的硬度值称为洛氏硬度值, 用符号 HR表示。
上屈服强度(ReH):试样发生屈服而力首次 下降前的最高应力 ReH = FeH/A0 下屈服强度(ReL):在屈服期间,不计初始 瞬时效应时的最低应力 ReL = FeL/A0
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Rp)
• 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Rp):非比例延伸 率等于规定的引伸计标距百分率时的应力。 使用的符号应附以下脚注说明所规定的百分 率,例如Rp0.2, 表示规定非比例延伸率为 0.2%时的应力。 • 注意:当材料呈无明显屈服(连续屈服) 状态时,应测定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当材 料呈现明显屈服(不连续屈服)状态时应测 定上和下屈服强度或下屈服强度。
布氏硬度
1.原理
布氏硬度的测定是用一定压力将淬火钢球或 硬质合金球压头压入试样表面,保持规定时间后 卸除试验力,在试样表面留下压痕。单位压痕表 面积上所承受的压力即定义为布氏硬度值,布氏 硬度一般不标单位。 ( 用HB 表示)。
布氏硬度的测定是用一定压力将硬质合金球压头 压入试样表面,保持规定时间后卸除试验力,在 试样表面留下压痕。单位压痕表面积A,见图上所 承受的压力即定义为布氏硬度值(用HB表示)。 如已知所加载荷 F,压头直径D ,只要测出试样 表面上的压痕直径d 或压痕深度h,即可按下式求 出布氏硬度值.
屈服强度
屈服强度-当金属材料呈现屈服现象时,在 试验期间达到塑性变形发生而力不增加的应 力点的应力。 受力试样中,应力达到某一特定值后, 开始大规模塑性变形的现象称为屈服。它标 志着材料的力学响应由弹性变形阶段进入塑 性变形阶段。 屈服强度是应用最广的一个性能指标。 因为任何机械零件在工作过程中,都不允许 发生过量的塑性变形,所以,机械设计中, 把屈服强度作为强度设计和选材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