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英语学习中的合作学习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和互动来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实现英语课堂教学交际化。
而小学合作学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的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得以发展。
一、进行科学分组,创设学习环境,调动积极性
教师首先必须进行合理课堂分组。
编组一定要小,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发言机会。
每组以前后桌组合,4人为宜,在组内分成两对,进行一对一的活动。
学生能人人动脑、动眼、动耳、动口、动手,有利于动静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纪律容易控制。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拓宽学生的参与面,在竞赛中,学生们同来自其他小组的成员进行竞争,以便为他们自己的小组赢得分数。
另外还可采用一排、一行、男生女生、四人一组等为一组。
这种分组形式常用于组间的竞赛、游戏、表演等活动。
小学生一般爱表演,喜欢表现自己,但由于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易分散,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引入竞争机制,
能激发学生的有意注意,活跃了课堂气氛,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全员互动等多形式的互动活动中,学生实践语言的机会更多了。
通过合作学习、互相纠正、取长补短,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二、提供合理示范,明确学习内容,激发主动性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小学阶段教师示范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谓“充分、合理”就是要求教师的示范既明确到位、具体形象,又不会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能挖掘学生合作学习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因此在合作学习之前给予学生充分、合理地示范,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确合作学习内容,为合作学习奠定基础,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如;出一个问题,先给时间让小组讨论、想答案,再集中提问,不仅能给学生带来安全感,更能启发学生去思考、去合作,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和互动来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实现英语课堂教学交际化,促进他们更好的学习。
三、利用巧妙指点,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实效性
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是需要不断培养才会养成的。
因此在分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各小组间巡回指导,及时给予点拨、鼓励和帮助,从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来灵活设计,以激励学生的参与热情。
比如:listen and
point、listen and do教师发指令,学生按照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操练,教师可先要求两人小组互相听音、纠音,再四人小组操练。
教师抽组检查。
这样,面向每一位学生,增强了组员间的团结协作的能力,更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这样引导后,能力较强的学生得到了自由发挥的空间,能力较弱的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得到了细心的帮助,不至于被忽略,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并且把教师繁重的补差工作有效地落实到了课堂。
四、实施组组交流,扩大学习效益,发挥创新性
课堂上搞小组纪律竞赛,学生必然为集体荣誉而增强自控能力,上课能专心听讲、用心思考,也会自觉地监督、提醒其他同学遵守纪律。
借助游戏,枯燥乏味的单词记忆变成了充满趣味和快乐的活动,符合儿童心理,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兴趣,激发了主动性。
游戏分为必答与抢答,体现了分层教学的理念。
必答题要求人人参加,而且不能选择次序,达到了最底线的教学目标,而抢答题和附加分的设置则是上不封顶,鼓励了上进精神,有利于儿童个性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充裕时间开展互助学习,增加了各组成员之间的团结,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实践证明,通过合作性学习这种活动,提高了学生参与的广泛性,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较好的说讲英语的宽松、民主、和谐的环境,让每一位学生都是参与者,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
们自由地运用英语,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掌握英语知识,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互动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