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开题报告

中国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课题名称
本科专业
本科班级
姓名
评分
指导老师(签名)
20 年月日
湖北工业大学
1)所选课题国内、外研究及发展状况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我国兴起了生态城市建设热,生态产业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完整的生命周期、高效的代谢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复合型产业。

它要求社会、经济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谋求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有害废弃物的零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

由于我国生态城市建设规划起步比较晚,所以我国生态产业的发展中存在不少问题。

国外的生态城市研究更注重具体的设计特征和技术特征, 强调针对西方国家城市现实问题( 如低密度、小汽车方式为主导和生活高消费) 提出实施生态城市的具体方案, 其理论与生态城市实践结合的十分紧密。

如雷吉斯特提出了针对美国城市低密度现状的改造措施。

但总的来说, 国外生态城市理论的实践性相当强。

与国外研究相比, 国内的生态城市研究更多地强调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征, 注重整体性,理论更加系统, 而且国内生态城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学界和规划界, 此外还有环境学科和其它领域。

总的来说, 虽然国内生态学界在建设生态村、生态县和生态市规划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虽然国内各学科也进行了一些理论研究, 但国内生态城市的已有实践和理论对当前城市规划的影响还是相当有限的。

生态城市理念所包含的可持续发展特征和城市与自然平衡的目标, 对国内今后的城市规划工作有着显而易见的意义。

不论规划是广义的, 还是狭义的, 在当今科学技术相当发达、人类改造自然即干预自然的能力远远超出以往的情形下, 人类必须意识到任何人居环境( 包括城市) 的人类活动都是全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存在着人类活动
的生态极限, 人类必须克制自身的某些行为, 并充分地体现在规划之中,这是真正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也是建立生态城市的根本保证。

2)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自己的物质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自己的居住和工作环境要求更是严格,生态城市建设已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生态城市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谋求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示范地、主抓手。

这是因为:从国内城市化进程看,未来社会必将发展为城市社会,而生态城市可以比农村更好地结合自然、社会与文化要素形成一种更容易传承和发展的文明形式。

从国际趋势看,联合国发表的一系列环境报告更加明确地关注城市、生态与人类福祉间的相互关联,造成环境恶化的驱动因素——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等成为问题解决重点,生态城市将是世界潮流所趋。

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难点及关键技术;
在追求高品质的生活环境的同时往往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在发展的同时忽略了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和节约,所以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

生态城市建设不仅要有一个科学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生态城市规划,而且要精心的做好生态城市设计,同时,在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本文从城市生态环境的发展入手展开论述,结合国外具有较高发展水平的生态城市的成功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从中获得有利于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启示。

4)研究方法及技术途径;
1.文献综合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本文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总结了解生态城市发展背景及现状,深入掌握生态城市的深层含义,了解生态城市发展问题的历史和现状,确定研究课题。

形成关于生态城城市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

通过比较,了解事物的全貌。

2.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问题调查,即对生态城市进行调查研究。

3. 比较研究法
通过对国外城市的深入调查,结合我国目前生态城市的基本发展状况,总结出我国生态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

5)实施计划。

1. 准备阶段:对毕业论文要求进行深入学习研究,确定论文研究方向。

2. 查阅资料阶段:搜集有关论文的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所研究方向进行分类整
理总结。

3. 实地考察阶段:对我市滨水区进行实地考察,搜集资料
4. 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已有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浓缩精简。

5. 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经过论文资料的整理进行论文编写,总结反思
研究课题,整体把握论文要点,为今后的研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于立. 国际生态城镇发展对中国的启示[J]. 建设科技, 2010(13): 30-35.
[2] Roseland, M. Dimensions of the Eco-city [J]. Cities, 2009, 14(4): 197-202.
[3] 于立. 中国生态城镇发展目标和实施措施初探[J]. 国际城市
划,2009(6):107-107.
[4] Huang Guangyu .Urban& Rural Ecologicalization: A way of Development to Ecological Civilization[Z] . SCOPE EC2000, Beijing.
[5]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1[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71 - 72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