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备课
3、开始篇中的环节在括号中打对号,具体操作为:插入→特殊符号→数学符号→选择“√”→确定。若选择作业讲评,可在批改作业后,上课前手写。
教学重点
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整体感知文章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音频、多媒体课件
是否使用课件
教 学 实 施 过 程
集体备课及二次备课
阶段
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开
始
篇
()作业讲评
()预习检测
()复习回顾
()导入新课
叶圣陶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他的一生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著作等身,但他一向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的目光,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
过
程
篇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巩固检测
一、 作者简介
张中行,河北省香河县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二、整体感知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
(1)在感情表达方面:善于理性控制感情,反显其真挚。
(2)在人物刻画方面,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3)在文风方面: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
结
束
篇
课堂小结
作业设置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说明:1、本文档受保护,只能在允许编辑的区域进行编辑。
2、集体备课及二次备课栏、教学反思栏、上课日期及个备人手写,板书设计栏可打印也可手写,其他栏目打印。
1.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待人厚,律己严。
待人厚:(1)修改文章;(2)送客;(3)复信。
律己严: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
2.文章开篇写道“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 ——对叶老去世的悲哀,对失去这样一位教育大家而悲哀。
3.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找出文中评价的语句,对照所叙事件,谈谈你的看法。
4.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写话”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5.作者眼中的叶圣陶先生是怎样的形象?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精神风貌。
(1)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总是将立德放在第一位。
(2)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这是对叶老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总的评价。
(3)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第一部分(1):交代叶圣陶先生逝世及“我”的悲哀心情。
第二部分(2~8):先总写后分写,歌颂叶圣陶先生过人的品性。
第二部分第一层(2):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二部分第二层(3~8):从待人厚和律己严两个方面写叶圣陶先生过人的品性。
第三部分(9):谈对学习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
三、自主探究:
龙廷镇中心学校2017—2018学年度3443模式课时备课
年级:七年级 学科:语文 上课日期:2018年 月 日
课 题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个备人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对人物以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2.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3.通读课文,理解文意,理解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
4、学习叶圣陶先生宽人律己的品性
6.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在本文有所体现吗?举例说说。
本文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致。本文的文字转换之处,下笔至简,如“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又如“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些地方都是文意转换的地方,而张中行先生均以一句话就完成了转折,简洁有力,深显功力。
——通过送客、回信这两件事来表现叶老先生待人宽厚。
(4)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赞扬了叶老先生事事躬行,严于律己。
(5)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高度评价了叶老先生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