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属的化学性质(基础) 知识讲解及解析

金属的化学性质(基础) 知识讲解及解析

金属的化学性质(基础) 知识讲解及解析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题1.下列实验现象记录正确的是 ( )A.把铜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紫红色固体表面产生银白色固体,溶液变成蓝色B.向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入氯化铁溶液,有浅绿色沉淀生成C.将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铁,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并放出热量2.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是()A.CH4+2O2点燃CO2+2H2O B.3Fe+2O2点燃Fe3O4C.NaOH+HCl═NaCl+H2O D.H2CO3═CO2↑+H2O3.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该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Y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

A.消耗铁粉的质量B.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C.溶液的总质量D.生成氢气的质量4.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A.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得到铁B.铁与稀硫酸反应得到氢气C.氢气与氧化铜反应得到铜和水D.镁与稀盐酸反应得到氢气5.向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下列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滤液中一定含有FeCl3B.过滤后得到的固体可能是纯净物C.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可能会增加D.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会减少6.把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结束后容器底部有固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剩余固体肯定含有银B.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的Fe2+和Cu2+C.剩余固体肯定含有银和铜D.反应后溶液中可能含有Fe2+7.向 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滤液中可能有 Fe(NO3)2、Mg(NO3)2和 Cu(NO3)2B.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C.与原溶液相比,滤液的质量可能增大D.向滤液中滴入稀盐酸,可能会有白色沉淀出现8.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往滤渣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液一定呈蓝色B.滤液中一定有Zn(NO3)2C.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不变D.滤渣中的物质至少有两种9.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X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Z不反应。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正确的是A.X Z Y B.X Y Z C.Y Z X D.Z Y X10.把铁片放入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减轻的是A.稀H2SO4 B.稀HCl C.CuSO4溶液D.FeSO4溶液11.将颗粒大小相同的等质量X、Y、Z三种金属放入等浓度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X最活泼B.金属Y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大于XC.若金属Z是Fe,则金属X一定是AlD.金属Z反应掉的稀盐酸一定最少12.如图所示,在等臂杠杆两端各系一个等质量的铁球,调平后将分别浸没在稀H2SO4和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杠杆将会()A.右端上翘B.左端上翘C.保持平衡D.无法判断13.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把甲和丙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甲溶解并产生氢气,丙不反应.如果把乙和丙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丙表面有银析出,而乙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甲、乙、丙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B.甲>丙>乙C.丙>甲>乙D.乙>丙>甲14.某溶液含有Cu(NO3)2和AgNO3,先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进行处理,并绘制参加反应的铁与溶液中溶质种类的关系图(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m1时,溶质的种类、金属单质种类均为3种B.当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m1、m2时,两者溶液中Cu(NO3)2的质量分数相等C.溶质种类为2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2种D.当溶质种类为1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1种15.为比较 X、Y、Z 三种金属活动性大小,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A.X>Y>Z B.Z>Y>X C.X>Y、Z>Y D.Y>X、Y>Z 16.为了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将一定质量的锌粉和银粉加入Cu(NO3)2溶液中,充分反应,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滤液中可能含有Ag+B.滤渣中可能含有单质锌C.滤液中一定含有Cu2+D.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17.有X、Y、Z三种金属,把足量X放入Y(NO3)2和Z(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只有X、Z。

据此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Y>X>Z B.Y>Z>X C.X>Y>Z D.X>Z>Y18.有X、Y、Z三种金属,只有Y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如果把X放入Z的硫酸盐溶液中,X表面有Z析出.据此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Y、X、Z B.Z、X、Y C.Y、Z、X D.X、Z、Y19.下图所示反应,有关说法的错误的是()A.铝丝需要砂纸打磨B.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C.金属活动性强弱:Al>Cu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CuSO4=Cu+AlSO420.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而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和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X>Y>Z B.X>Z>Y C.Z>Y>X D.Z>X>Y21.在已调平的托盘天平两边的等质量烧杯中各倒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

再向两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铝和镁,反应完毕后,若天平失去平衡,则下列情况可能的是:①铝、镁均有剩余;②铝、镁均耗尽;③镁耗尽,而铝有剩余A.仅②B.①②C.①③D.②③22.对甲、乙、丙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研究过程如下:(1)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现象.(2)取大小相等的甲、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甲、丙表面都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比丙的快.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甲>丙>乙B.丙>乙>甲C.甲>乙>丙D.丙>甲>乙23.4.5g 镁和铝的合金加入到一定质量、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4g 氢气。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 NaOH 溶液,恰好使上述产生的 MgCl2 和AlCl3 完全转化为沉淀,则生成 NaCl 的质量为()A.23.4g B.29.25g C.11.7g D.5.85g24.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其中金属均已打磨,且形状、大小相同;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用量也相同)。

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A.通过上述三个实验,不能判断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B.若增加一个铜锌活动性比较的实验,则可判断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C.通过实验①和③的反应剧烈程度,可以判断出铁和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弱D.通过实验②的反应现象,可以判断出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25.已知X、Y、Z三种金属能发生下列反应:X+H2SO4=XSO4+H2↑;Y+Z(NO3)2=Y(NO3)2+Z;Z+X(NO3)2=Z(NO3)2+X.则X、Y、Z三种金属与氢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X>H>Y>Z B.X>H>Z>Y C.Z>Y>X>H D.Y>Z>X>H 26.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m g Zn,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再称量,得到的质量为m g。

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取反应后的滤液观察,滤液可能呈蓝色B.取反应后的滤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产生C.取滤渣滴加稀硫酸,可能有气泡产生D.滤渣中的物质至少有两种27.为验证铁、铜、铝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用的一组物质是( )A.FeSO4溶液、Cu、AlCl3溶液B.CuSO4溶液、Fe、AlC13溶液C.CuSO4溶液、Fe、Al D.AlCl3溶液、Fe、Cu28.取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粉末,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只有甲、乙能产生气体,甲反应更剧烈;再取一小块丁投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丁的表面有丙析出。

则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甲>乙>丁>丙B.乙>甲>丙>丁C.丁>丙>乙>甲D.乙>甲>丁>丙29.能验证 Zn、Cu、Ag 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一组试剂是A.Zn、Ag、CuSO4溶液B.Zn、Cu、Ag、H2SO4溶液C.Cu、Ag、ZnSO4溶液D.Ag、ZnSO4溶液、CuSO4溶液30.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下列图中一定错误的是(横坐标表示加入铁的质量)()A.B.C.D.【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题1.C解析:C【解析】A、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铜的活动性比铝弱。

把铜丝放入硫酸铝溶液中,不发生反应,无明显现象,错误;B、向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入氯化铁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错误;C、将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铁生成铁粉和二氧化碳,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粉末,正确;D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并放出热量,错误。

故选C 。

2.C解析:C【解析】【详解】A 、CH 4+2O 2===点燃CO 2+2H 2O ,该反应的反应物中氧气是单质,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B 、3Fe+2CO 2===点燃Fe 3O 4,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不符合题意;C 、NaOH+HCl ═NaCl+H 2O ,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符合题意;D 、H 2CO 3═CO 2↑+H 2O ,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点睛】掌握复分解反应的特征(换成分,价不变)是正确解析本题的关键。

3.C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恰好反应完时溶液从硫酸的溶液变为硫酸亚铁,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不能从零开始。

所以C 错误。

故选C .,考点:物质的变化及其过程4.A解析:A【解析】A 、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得到铁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中,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生成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正确;B 、铁与稀硫酸反应得到氢气和硫酸亚铁的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C 、氢气与氧化铜反应得到铜和水的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D 、镁与稀盐酸反应得到氢气和氯化镁的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错误;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置换反应概念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反应类型做出正确的判断.5.C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铁排在氢、铜之前,所以铁会和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铁还会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而铁粉过量,所以溶液中没有氯化铜和稀盐酸剩余,只含有生成的氯化亚铁,过滤后得到的固体应是铁和铜的混合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