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

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

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
中国古典音乐发展久远,最早可追溯至黄帝时期,当时就有音乐作品的记载,而周朝制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乐也占了重要的地位。

这里所说的“乐”并不是单独用乐队来演奏的乐曲。

而是与舞蹈同时进行的古典音乐,古代称“乐舞”,另一种古典音乐用于祭祀和庆典的专用音乐,古代叫“雅乐”。

到了唐朝更高立[乐府]专司其职,至于乐器的出现也始于远古时期。

中国的古典音乐更为世界三大乐系之一,而东方国家的诸多音乐,若考证其本源的话。

也都可以归属于中国古典音乐体系之下,可见其历史的悠远及辉煌是不能让人轻易忽视的,只可惜以西方音乐的巨大冲击下,使得我们逐渐与它疏远,诚为一大憾事。

一、谈谈中国古典音乐的乐律相传皇帝命伶伦律吕,同时按音律,铸钟十二件,以和五音,古代史书上称之为“五音十二律”。

到了周代见于典藉记载:“五音十二律”已完全确立。

中国远古时代的古典音乐,是五声音阶。

到了周代,增加了“变徵”(Fa)和“变宫”(Si),形成七声音阶,因为当时“三分损益法”,已经日臻完善,使五音十二律用于实际的音乐活动之中。

五音:宫、商、角、微、羽约等于简谱:1、2、3、5、6
十二律又分为:
--阳声六律--黄钟、太簇约等于简谱--1、2;姑洗、蕤(rui)宾、耒(lei)则、无射(yi)。

3、#
4、#
5、
--阴声六吕--林钟、南吕、约等于简谱--5、6;应钟、大吕、夹钟、中吕。

7、#1、!
2、3
--七律:宫、商、角约等简谱:1、2、3;变徵zhǐ、徵、羽、变宫、宫。

4、5、6、7
周代的音乐家,推算出的五音音阶序列、七音音阶序列,都很准确。

所以,周代的“礼记”中的“礼运篇”中说:“五音十二律,还相为宫也。

”这是中国古典音乐史上的伟大成就。

所不同的是中国人用竹管的长短计算音律。

而希腊人则用琴的长短计算法。

由于中国古代封建统法者都非常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用来巩固政权和促进社会的安定。

因此,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历代的音乐家,都对音律的准确率作出过应有的贡献。

到了明朝,音乐家--朱载堉yù,将自己对音律理论的研究成果,写入一本叫“律吕正义”的书中。

被世人公认是音乐十二平均北的创始人。

要比欧州早200年!他的理论被清朝圣祖皇帝玄烨以皇帝钦定的规格,颁布天下。

二、谈谈中国古代的乐器
1、相传公元前3000年,伏羲氏创造琴与瑟。

比埃及发明弦乐器要早1000
年。

2、相传女娲氏时,发明了笙、簧、管、箫、笛等乐器
3、夏、商、周,历史上称为三代盛行铸钟,尤以周代为最。

分为特钟和编钟
两种。

特钟:钟体硕大,声音优美而宏亮,主要用来庆祝节日、战胜利日、祭祀、报时,在钟体上铸字,用来记功等用处。

编钟:因为编钟具有十二平均律的功能,因为音高的不同,钟体有大有
小,将钟悬于木架上。

奇妙之处是钟体成椭圆形,钟的两边都可敲击。

例如:一边是还原la,另一边是升la。

西欧教堂里的钟,呈圆形只能发出一个声音。

在湖北省随县,出土的周代编钟,就是一例。

4、公元前2500年,颛顼zhuān xū时期造出了鼓。

5、周代非常重视音乐的社会功能,发明的乐器也多。

例如:馨、搏、竽。

6、秦汉以后,与外国的交往是益增多。

乐器逐渐分为本土乐器和外来乐器。

7、秦代主要是蒙恬造筝。

8、从西域,沿着丝绸之路传来的乐器有:琵琶,箜篌、羌笛、胡笳等乐器。

9、宋代有人造阮ruǎn 。

10、明清两代没有产生新的乐器。

三、谈谈中同古典音乐著名的乐曲
1、黄帝时的“云门乐”。

2、尧时的“大成乐”。

3、舜时的“大韶乐”。

大教育家孔子曾有“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的名言,盛
先赞大韶乐。

4、禹时的“大夏乐”。

5、殷代时的“大乐”。

6、周代时的“大武乐”。

周代音乐之盛,是以上六代发展和积累的结果。

7、唐代是中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繁荣,民族杂处,是世界上最强大
国家。

双是中国古典音乐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经过大规模的融合过程,经过创新、改编、整理。

极大的促进了中国民族音乐的迅速发展。

对后世及周围国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1)清乐:实际上是夏、商、周时的古曲音乐。

唐朝时叫清乐。

清乐常用在国家盛典、祭祀仪式等重大场合。

(2)燕乐:燕乐(亦称“宴乐”,因为用于宴庆场合而命名),是唐朝时期古典音乐,最伟大的成就。

是在整理改编西域音乐,朝鲜音乐、安南音
乐……的结果。

燕乐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唐朝的音乐生活中。

由于
异域风格、热烈的情绪、通俗易懂的音乐语言,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
热烈欢迎欢迎,在中国古典音乐乐上,燕乐以通俗易懂的内容流传到
世界各国,被视为上品大唐朝的音乐文化,远播海内外。

燕乐包括:
①、西域音乐,例如:西凉乐、龟兹乐、疏勒乐、高昌乐、吐谷浑乐
等数十种。

②外国音乐,例如:高丽乐、百济乐、南韶乐、波斯乐等。

8、元朝歌剧艺术空前发展元曲和杂剧风行天下,是元朝音乐艺术一大特色。

9、明朝初期有南曲,后期有昆曲。

10、清朝有西皮、二簧以及陕西秦腔兴起。

清朝后期则有就戏和地方戏
曲的蓬勃发展。

中国十大名曲
1、高山流水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

”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2、广陵散
据《琴操》记载: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

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

韩王召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自己毁容而死。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
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

3、平沙落雁
明朝此曲称《落雁平沙》。

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天空盘旋顾盼的情景
4、十面埋伏
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在亥下最后决战的情景。

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

5、渔樵问答
此曲表现渔樵在清山绿水之间自得其乐的情趣
6、夕阳箫鼓
是抒情写意的的乐曲,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社根据经曲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
7、汉宫秋月
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8、梅花三弄
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徽位上重复了三次,故称“三弄”。

相传晋恒伊作笛《梅花三弄》,后人移值为琴曲。

乐曲通过歌颂梅花不畏寒霜、迎风斗雪的顽强性格,
来赞誉具有高尚情x之人。

9、阳春白雪
相传为春秋时期的晋国师旷或齐国刘涓子所作。

“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荡涤之意,“白雪”取懔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10、胡笳hú jiā十八拍
胡笳十八拍:古琴曲,据传为蔡文姬作,由18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由琴伴唱。

“拍”在突厥语中即为“首”,起“胡笳”之名,是琴音融胡茄哀声之故。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

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

而李叔同作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

《送别》不涉教化,意蕴悠长,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堪称完美。

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

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

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

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

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

这些相近甚至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幽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听来让人百感交集。

首尾呼应,诗人的感悟:看破红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