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宜市中心城区消防专项规划

信宜市中心城区消防专项规划

信宜市中心城区消防专项规划(2017-2035年)(公示稿)Urban Fire Control Planning for XinYi Central District信宜市消防大队广州寰宇都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2019.01目录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规划目标 (4)第三章城市建设用地消防分类 (5)第四章中心城区消防安全布局 (5)第五章消防站布局及装备规划 (7)第六章中心城区消防车通道规划 (9)第七章中心城区消防供水规划 (10)第八章中心城区消防通信规划 (10)第九章中心城区消防供电规划 (11)第十章消防与综合防灾规划 (11)第十一章城乡统筹消防规划 (12)第十二章分期建设规划 (12)第十三章规划实施措施 (13)第十四章附则 (1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增强信宜市防御火灾、抢险救援的综合能力,进一步完善城市消防安全体系,指导城市消防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消防安全保障和满足社会公共安全需求,编制《信宜市中心城区消防专项规划(2017-2035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一、法规政策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二、规范标准依据1、《城市消防规划编制要点》2、《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修订)》3、《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4、《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7、《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建设指导意见》8、《村居微型消防站建设指导意见》9、《广东省消防管理办法》10、其他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三、相关规划依据1、《信宜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5年)》2、信宜市中心城区内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3、信宜市各乡镇总体规划第三条规划原则一、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二、体现“重点突出、布局合理、统筹安排、协调发展”原则;三、坚持“立足实际、兼顾发展、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四、注重与城乡建设、国土利用、经济社会发展等规划相互衔接与协调原则。

第四条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7年-2035年,其中近期为2020年,远期为2035年。

第五条规划范围一、中心城区消防规划范围与《信宜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5年)纲要》所确定的中心城区范围一致,北至包茂高速池洞出口匝道,西至环城路,东至洛湛铁路、包茂高速,南至水口高新科技区环西大道与G207国道交界,总用地面积约70.53平方公里。

二、市域消防研究范围与信宜市行政辖区一致,总面积约3101.7平方公里。

第二章规划目标第六条总体目标一、科学合理确定城市消防设施的总体布局,对近远期的城市消防体系提出规划方案,制定具体的控制性内容,指导城市消防安全建设,从根本上提高全社会预防和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

二、近期达到消防规划近期建设要求,逐步建立法制健全、宣传教育普及、监督管理有效、基础设施完备、技术装备先进、体制合理、队伍精干、训练有素、保障有力、适应信宜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的城市消防安全体系。

三、远期将增强全市抗御火灾,尤其是抗御重特大火灾的能力,提高高层建筑、地下建筑、大型商场及化工工厂抗御火灾能力;实现消防队伍和装备向多功能化发展。

第七条近期规划目标一、近期在中心城区新建设3个消防站;消防队伍、消防专用设施与消防站建设同步。

二、城市消防安全布局得到改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生产储存转运设施(单位)的消防监督工作得到有效加强。

三、中心城区现行影响城市消防安全的单位全部整改到位;各乡镇镇区现行影响公共消防安全的主要单位整改到位。

四、中心城区市政消防给水基本满足消防需要;可直接供给消防的给水管网基本覆盖中心城区建成区,消火栓基本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五、市域消防通信系统基本建立。

六、中心城区消防车通道全部疏通;各乡镇镇区主要消防车通道基本疏通。

七、重要消防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到位,消防制度完善。

八、预防和抵御火灾的整体能力进一步提高,基本适应信宜市城市地位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消防安全需要,并能适应市域的公共安全应急救援需要。

九、消防培训宣教中心开始建设;开展消防队伍特别是非专业消防队伍系统培训。

第八条远期规划目标一、中心城区规划新建4个消防站,实现8个消防站的格局。

各镇镇区按规划建成消防站或专职消防队。

消防队伍、消防专用设施与消防站建设同步达标。

二、中心城区城市建成区每个消防站全面达到接警后5分钟内能够到达其责任区边缘地带的要求。

三、中心城区形成完善的城市消防安全布局;各乡镇镇区消防安全布局基本形成。

四、中心城区市政消防给水系统能够保证消防给水,市政消火栓设置全部达到规范要求;中心城区辅助消防取水点建设全面完成。

五、中心城区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与省消防通信指挥系统完全通畅,并达到市域和次区域应急抢险救援通信指挥快捷通畅要求。

六、中心城区及各乡镇镇区消防车通道全部疏通。

七、消防制度全面落实,全民消防安全意识、素质明显提高,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到责任人。

八、城市公共消防设施配套完善,消防队伍装备良好、训练有素、战斗力强、保障有力。

九、预防和抵御火灾的综合能力水平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并能适应市域或区域的公共安全应急救援需要。

第三章城市建设用地消防分类第九条消防安全重点地区划分根据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性质和消防重点保卫的需要,将信宜市中心城区用地划分出消防安全重点地区。

第十条一级重点消防保护地区主要包括现状的淘金湾广场附近,人民路、中兴街、新尚路、人民南路等沿线商铺集中的区域,以及体育馆、图书馆等重要信息单位,各中小学等人员密集的地方,以及规划新增用地内的各片区公共中心,火车站货运物流基地等区域。

一级重点消防保护地区建设指引如下:一、消防站:消防站布点宜相对密集,消防站责任区面积相对宜小,完善消防站布局。

二、消防车通道:完善和整治现状通道,保证消防车通道畅通。

三、消防供水:完善市政消火栓建设,增加消防水压满足消防用水,保证消防供水。

四、消防管理监控:通过严控建筑等级,建设消防远程监控系统,整改现状消防设施,规范消防设施建设等措施加强消防管理监控。

第十一条二级重点消防保护地区主要指开发强度较高的新建的生活居住区域。

二级重点消防保护地区建设指引如下:一、严格控制具有火灾隐患的危险品及易燃易爆品的场所。

二、整改或搬迁位于居住区内和离居住区较近的危险品场所。

三、建筑工程的选址建设应符合规划、设计合理、严格消防间距控制与消防设施建设。

第十二条三级重点消防保护地区主要为市区内大部分生活居住区以及比较分散的商业区等区域。

三级重点消防保护地区建设指引如下:严格控制具有火灾隐患的危险品及易燃易爆品的场所。

整改或搬迁位于居住区内和离居住区较近的危险品场所。

建筑工程的选址建设应符合规划、设计合理、严格消防间距控制与消防设施建设。

第四章中心城区消防安全布局第十三条易燃易爆危险品场所一、加强对城市易燃易爆单位的安全整治,关闭或搬迁旧城居住片区的易燃易爆危险品工厂、仓库,并在安全上作重点防护,完善消防设施和安全监督管理。

对保留和规划的危险品设施必须配套消防等必备设施,严格按各类危险品安全规范要求布置用地,严格按规划程序报批建设,同时应考虑意外情况下,对环境影响的控制要求。

二、工业区内尚未搬迁的村落或其它单位应按化学危险品防护要求预留与化学危险品单位之间的防火隔离带。

三、加强加油、加气站消防安全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素质,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

四、加强加油站防火间距建设,改造或拆除现状不合理、不安全的加油加气站点或周边建筑中心城区规划新建加油加气站,必须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要求选址和加油加气站规范进行建设。

中心城区内不得设置一级加油站、一级天然气加气站、一级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和一级加油加气合建站,不得设置流动的加油站、加气站。

以二、三级加油站和小型加气站为主,并严格按照《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建设。

第十四条燃气系统一、天然气门站、高压储配站、液化石油气储配站、高压输气管等燃气设施应避开地震断裂带,并禁止建在高压输电线路下,同时必须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防火防爆等安全防护,以确保燃气设施的公共安全。

二、新建和改造各种燃气管道,形成中心城区完整的管道系统。

天然气管道应埋设在慢车道下,且不应与电力管沟埋设在道路同一侧。

限期清理燃气管道被非法占压情况,拆除违法建筑,防止燃烧、爆管等危及生命财产安全的事故发生。

第十五条高层建筑一、消防部门实行严格的建审把关及消防监督检查,使高层建筑设计及施工过程能严格按规范要求实施,满足灭火救援的要求,重点是建筑物内部的安全分区、高层建筑避难层(间)、建筑构造、安全疏散、通风排烟、灭火系统、消防给水、供电、消防车通道、回车场等方面的建设。

二、加强对现有高层建筑经常性消防安全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应尽早发现,及时解决。

对不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的责任人与单位应采取有力的行政处罚措施。

三、各高层建筑管理责任单位应根据消防控制中心管辖范围,配备专职消防管理人员。

四、高层建筑密集的区域可集中设置消防联动控制中心,统一实施消防联动、监控。

第十六条公共活动密集区一、加强对现有公共建筑消防监督检查,对于老城区现有布局不均衡、消防条件差的公共建筑,应结合城市规划作适当调整,并加强公共建筑所在地室外消防通道建设与室内消防设施,包括逃生通道的畅通与否和室内消火栓、灭火器材配置与否的监督检查。

考虑对原有设施充分利用和逐步改善消防条件的可能性。

二、新建公共建筑必须符合城市规划选址要求,其建筑设计图纸,必须符合消防要求并经消防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新建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如大型娱乐场、影剧院等等周围,应考虑设立广场、绿地等安全避难疏散场所,并与消防通道、城市道路相连通。

三、规划公共建筑密集区不得设置甲、乙类危险品的生产、销售与加工场所。

已经存在的易燃危险品工厂、仓库,应在近期内实行搬迁。

四、新建的建筑物消防审查不合格的不准施工,消防验收不合格的不准使用。

已建建筑消防设施不合格的,应整改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五、新建农贸市场一律按超市模式建设,逐步取消或改造各类简易农贸市场、马路市场及露天市场,以改善消防环境和提高自防能力。

第十七条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一、加强消防重点保护单位集中的207国道、新尚路、人民路等区域的消防安全管理与公共消防设施建设。

二、随着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的发展,适时增加或调整消防重点保卫单位。

三、被列为消防重点保卫单位的,必须按照国务院批准的“重点单位消防安全十项标准”和《广东省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管理规定》的要求进行管理。

消防主管部门应按照国务院批准的“重点单位消防安全十项标准”对消防重点保卫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工业及仓储用地一、对占地多、货运量大、火灾危险性大、严重污染、要求密切协作的工业企业,按其不同性质组成工业小区,周边设置必要的防护带作为阻止火灾蔓延的分隔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