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老师上课部分一、咨访关系:(一)建立良好咨访关系的必要条件:尊重、热情或温暖、真诚、通情达理、积极关注(二)通情达理/共情、积极关注的定义“通情达理”简而言之,即指设身处地地从当事人的立场体会、感受当事人的心情和观点(或称内心世界),同时透过适当的沟通方法将这种理解传达给对方。
积极关注,是对求助者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正向价值观。
二、精神分析(一)精神分析未来发展三大趋势:第一大趋势:“适应性”、第二大趋势:生物学趋势第三大趋势:与东方哲学的融合(二)精神分析的两极化发展:一极是:分裂性;一极是:整体和综合(三)弗洛伊德关于神经症的心理病理学说:(四)精神分析的治疗技术:1、自由联想2、解释3、梦的解析4、过失论(过失或失误)5、移情6、阻抗的分析(五)自由联想的操作安静与光线温柔的房间;当事人打消一切顾虑,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谈话是保密的;治疗师倾听;鼓励当事人将原始想法说出;必要时治疗师可以引导,但尽量以当事人为主;鼓励回忆幼年所遭受的一切创伤或挫折;发觉当事人压抑在潜意识内的情结或者矛盾冲突(六)在进行解释时,治疗者要注意的事项:(七)释梦过程:病人报告他的梦,分析者鼓励他自由地联想显梦中的某些要素,回忆其激发的情感,共同研究显梦的象征意义,发掘梦的隐意,帮助病人理解过去的人际关系模式,梦与目前行为的关系。
分析师在为来访者释梦之前必须对其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心理状况有个大致的了解。
对不熟悉的来访者可通过交谈或自由联想而掌握线索。
(八)移情与反移情【移情】是指来访者把自己早年生活中对某个人(通常是父母)的情感或态度,移渡到咨询员身上。
【反移情】是治疗者对来访者所产生的一种潜意识的反应倾向。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九)移情的处理:1.提醒来访者其行为已经背离基本规范或咨询关系的界线2.直接向来访者指出其移情反应3.使用解释来促进来访者的领悟(十)精神分析治疗1、人性观:决定论我们的行为是由一些非理性的力量,无意识动机以及生物的本能驱力所决定的。
2、治疗原理无意识的心理冲突是神经症的根本原因。
分析治疗的焦点不应放在消除外显症状上,而应放在向病人揭示内在冲突的原因和冲突过程上。
3、治疗目的和要旨①使潜意识的事件转换为意识的事件,改变人格结构;②加强自我,使行为更基于现实,而非基于本能需要。
一般来说,分为5个阶段,包括1个评估阶段和4个治疗阶段。
4、精神分析治疗治疗过程①评估阶段即实验性分析阶段②建立治疗同盟关系③移情的出现及其解释④修通阶段⑤治疗的结束阶段(十二)精神分析疗法评价积极方面:1、第一个对人类的无意识心理现象作了系统的探讨,无意识概念已被正统心理学所接纳2、第一正规的治疗体系消极方面:1、疗效并不很肯定2、贵族式治疗3、太强的生物决定论色彩4、过于强调性本能的作用5、把性失调和性压抑解释成一切神经症的成因更不符合事实。
6、忽视环境和社会力量的作用7、非科学的学术方法三、认知治疗(一)认知治疗概述【理论】各种应激事件并不直接引起个体的反应,剌激首先通过感觉器官转换为感觉信息(感知),在人格基础和过去的经验上,对信息加以评价、解释(认知),才能产生各种情绪和行为(反应)。
【认为】心理障碍的原因是个体歪曲的、不合理的、消极的思维方式和个体持有的错误信念造成的。
【目的】矫正不合理的认知,从而使病人的情感和行为得到相应的改变。
改变认知,而不是行为。
【重视】研究病人的不良认知和思维方式,把自我挫败行为(self-defeating behavior)看成是病人不良认知的结果。
【不良认知】歪曲的、不合理的、消极的信念或思想,往往导致情绪障碍和非适应行为。
(三)Ellis的合理情绪疗法(RET)的人性观:1、人生来就具备理性和非理性的两种思维。
2、人类的思想、情绪和行为是同时发生的。
3、人有能力去了解自己的限制,对自己的价值系统做出评价,所以有机会改变观念和价值,以新的观念、意见和价值代替原有的,结果导致新行为的出现。
(四)非理性信念的三个特征:1、绝对化的要求。
“应该”、“必须”等字眼频繁出现;2、过分概括化。
“以偏概全”、“以一盖十”3、糟糕至极。
“灭顶之灾”、“是百分之百的坏”(五)人格的ABC理论:ABC人格理论是理情行为治疗法的理论与实务之核心。
A是既存的事实、事件、或一个人的行为或态度。
C是情绪与行为的结果、或一个人反应;此等反应可能适当或不适当。
A(缘起事件)并不能导致C(情绪的结果)而是B,它是一个人对A的信念;是B导致了情绪反应C。
四、团体咨询:团体心理咨询是在团体的情景下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形式,即由团体领导者根据团体所遇到的心理的相似性组成训练小组,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促进团体共同的心理发展。
(一)团体咨询的设置对象:成员的选择人数:治疗5-8人;训练6-10人;发展8-12人场所:方便到达;安静、安全感;宽敞;舒适团体咨询的时间和频率:每周1-2次;每次1.5-2.5小时(二)团体咨询的类型1、结构式团体/非结构式团体2、开放式团体/封闭式团体3、同质性团体/异质性团体(三)团体促进成长和改变的因素在团体中获得情感支持在团体中尝试积极体验在团体中发展适应的行为在团体中重建理性认知☆团体指导者扮演着多重角色,这些角色有时相互矛盾,必须处理好三对角色:1、专家和成员角色2、局外人和局内人角色3、团体的中心和以团体成员为中心的角色。
(四)团体指导者的基本态度共情、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五)团体指导者的职责(1)注意调动团体参与积极性(2)适度参与并引导(3)提供适当地解释(4)创造融合的气氛(六)团体指导者的任务开始前:制定详细地计划书,预见可能问题;慎重筛选成员初起阶段:是成员了解团体的目的、程序;建立个人的具体目标,鼓励情绪表达,适当开放内心过渡阶段:以敏感的态度催化团体的效果;提供鼓励与挑战,解决冲突,克服消极情绪,了解自我防卫的行为方式,克服阻抗成熟阶段:鼓励、支持成员勇于探索自我,尝试新的行为方式,抽取有疗效的因素,在感觉、态度、认识、行为上获益结束阶段:帮助整理学习所得,鼓励将所学应用于实践;为成员告别做好适当心理准备;评估咨询结果,寻找不足,以利改善(七)团体计划书所列项目1、团体性质与团体名称(结构化程度、学术名称、宣传名称)2、团体目标(总目标;阶段目标;活动目标)3、团体领导者(学术背景;带领团队经验;领导者人数)4、团体对象与规模(参加者特征;团体成员人数)5、团体活动时间(计划总时间;次数;间隔)6、团体设计理论依据(理论名称;主要观点)7、团体活动场所(活动场所要求;环境布置;座位排列)8、团体评估方法(评估工具、时间、内容)9、团体方案(团体过程规划;单元执行计划)10、其他(招募广告;财务预算;所需设备完成条件)焦老师上课部分一、绘画发展的阶段• 涂鸦期(2-4岁)----非系统性的重叠乱涂• 图式期(4-9岁)----使用固定的形式来表达人物、事物之间的关系• 现实主义期(9岁--)----描画现实中的细节二、心理学家对绘画心理的研究:• 弗洛伊德:遗忘或者压抑的表象会在艺术品之中表现出来• 荣格:原始心理模型与视觉艺术之间的关系三、“投射”在心理学中有三种含义:•1、是指个人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态度、愿望和情绪等,投射到环境中的事物或他人身上,如一个怀疑心很重的人,他看到的是周围人都在怀疑他,或别人都是值得怀疑的;而以个信任他人的人,看到的是别人都很信任他,或别人是值得信任的。
•2、是指个人的情绪对外界事物的影响。
如一个处在恋爱中的人,看到周围的花在笑,听到风在唱歌。
而一个落魄的人会觉得路上的够都在嘲笑他。
•3、是指个人从经验出发做了错误的判断。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辜老师上课部分【行为疗法】1、行为治疗的定义行为治疗是以减轻或改善患者的症状或不良行为为目标的一类心理治疗技术的总称。
2、行为治疗的理论基础: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社会学习理论3、经典条件反射的定义、操作条件反射的定义(1)经典条件反射(又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2)操作性条件反射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命名,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
操作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不同,操作条件反射与自愿行为有关,而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与非自愿行为有关。
4、渐进性放松训练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渐进式放松训练是指一种逐渐的、有序的、使肌肉先紧张后放松的训练方法。
具体做法是:找一个安静的场所,先使肌肉紧张,保持5-7秒,注意肌肉紧张时所产生的感觉。
紧接着很快地使紧张的肌肉彻底放松,并细心体察放松时肌肉有什么感觉。
每部分肌肉一张一弛做两遍,然后对那些感到未彻底放松的肌肉,依照上述方法再行训练。
5、系统脱敏法的治疗步骤(1)进入放松状态(2)想象脱敏训练:首先应当让患者想象着某一等级的刺激物或事件。
若患者能清晰的想象并感到紧张时停止想象并全身放松,之后反复重复以上过程,直到患者不再对想象感到焦虑或恐惧,那么该等级的脱敏就完成了。
以此类推做下一个等级的脱敏训练。
一次想象训练不超过4个等级,如果训练中某一等级出现强烈的情绪,则应降级重新训练,直到可适应时再往高等级进行。
当通过全部等级时,可从模拟情境向现实情境转换,并继续进行脱敏训练。
(3)现实训练:这是治疗最关键的地方,仍然从最低级开始至最高级,逐级放松、脱敏训练,以不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为止。
为患者布置家庭作业,要求患者可每周在治疗指导后对同级自行强化训练,每周2次,每次30分钟为宜。
6、冲击疗法的治疗步骤①筛选确定治疗对象②约法三章,签订治疗协议③准备治疗场地和其他条件④实施冲击6、厌恶疗法的治疗原理和治疗步骤治疗原理:厌恶疗法与其它行为疗法的理论基础相同,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将要戒除的目标行为与某种不愉快的惩罚性刺激结合出现,以对抗原已形成的条件反射,形成新的条件反射,用新的行为习惯取代原有的不良行为习惯。
治疗步骤:确定靶症状、选用厌恶刺激、把握时机进行治疗7、强化(正强化、负强化)的概念所谓强化,从其最基本的形式来讲,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的后果(报酬或惩罚)。
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把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1)正强化也称积极强化,是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的频率;(2)负强化也称消极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8、强化程序的概念强化程序是指强化出现的时机和频率。
强化程序可以分为连续强化程序和断续强化程序两种类型。
如果在每一个适当反应之后呈现一个强化,这叫连续强化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