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暂行规定(二OO四年一月六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七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结合我校学位工作具体情况,特制定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暂行规定如下。
一、总则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包括答辩资格的申请、论文评阅、答辩及学位授予等环节。
硕士学位论文的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由各学院组织实施。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包括预答辩资格的申请、预答辩、答辩资格的申请、论文评阅、答辩、学位授予及学位公示等环节。
凡向我校申请博士学位者,一律实行学位论文预答辩制度和论文“双盲”评阅制度。
博士学位论文的预答辩工作由各学院组织实施;博士学位论文的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由研究生院学位办组织实施。
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一)答辩申请资格硕士研究生须按计划修满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达到所规定的总学分,并参加一定时数的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经研究生管理部门审核认可;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和撰写工作,经导师和学科点点长同意签字,方可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二)答辩的组织与表格领取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由所在学院组织。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人凭学位论文答辩稿一份,向所在学院提出申请,资格审查通过后,领取《学位论文答辩申请表》(一份)、《毕业研究生登记表》(一式二份)、《硕士学位申请书》(一式三份)、《知识产权认定书》(一式三份)、《学位论文修改鉴定意见存查表》(一份)、《论文发表情况表》(一份)。
由答辩秘书认真填写《学位论文答辩申请表》,经所在学院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送交所在学院研究生管理部门办理答辩手续。
(三)论文评阅人与答辩委员会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与答辩委员会成员由本学科点点长与导师协商提名,报学院分管领导审批同意并签名,方可正式聘请,并由各学院组织实施。
被江苏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抽检的学位论文评阅按江苏省教育评估院制订的办法(江苏省教育厅文件苏教研[2002]1号)实行。
硕士论文评阅人由2-3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担任,其中至少有一位校外硕导。
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一般由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一位校外硕导。
指导教师不得作为答辩委员会成员。
不在岗(含退休返聘)人员在答辩委员会中不得超过2名,且不安排担任主席。
(四)答辩1.答辩时效从《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书》发出到论文答辩间隔不少于二周,否则不予答辩。
因特殊情况确需提前者,必须书面报研究生院审批。
举行论文答辩之前,研究生须到研究生院网站“论文答辩公告系统”登录,并凭此领取《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议表》。
2.答辩程序(1)宣读答辩委员会主席、成员及答辩秘书名单。
(2)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答辩。
(3)导师简要介绍研究生背景情况。
(4)申请人报告论文主要内容。
(5)答辩委员会主席或委托答辩秘书宣读论文评阅意见。
(6)答辩委员质疑及研究生回答所提问题。
(7)答辩委员会无记名投票,决定是否通过答辩及是否建议授予学位,并讨论答辩委员会决议。
(8)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投票结果,并宣读答辩委员会决议。
(9)研究生向答辩委员会致谢,答辩结束。
3.答辩决议答辩委员会决议应当场审定,并由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名。
主要应包括论文评语、表决结果和学位授予建议三部分,其中,论文评语必须写明结论、论文的价值或创新之处,同时必须指出缺点及修改意见。
决议应要求文字精练,行文流畅,表述准确,体现规范性、真实性、科学性。
三分之二及以上答辩委员会成员同意,方可建议授予硕士学位。
论文答辩未通过者,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并作出决议,可在一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申请答辩一次。
4.论文定稿实行先答辩后定稿制度。
即获得答辩资格的论文,先由研究生本人根据评阅人和聘请的答辩委员人数打印相应的份数作为答辩稿,答辩通过后根据答辩委员会提出的意见修改,经导师签署意见同意后定稿,打印规定的册数并装订。
(五)学位授予硕士学位申请人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一周内向学院研究生管理部门提交相关学位申请材料(详见附件2:《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材料归档要求一览表》)。
经相关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评审,作出授予硕士学位的决定;有争议者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确认后,颁发硕士学位证书。
三、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一)预答辩申请资格博士研究生须按计划修满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达到所规定的总学分,通过资格考试或综合考试,经研究生管理部门审核认可;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和撰写工作,并已达到学术论文发表要求(见附件1:《南京农业大学关于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经导师和学科点点长同意签字,方可申请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
(二)预答辩的组织与表格领取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由各学院组织。
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申请人凭学位论文初稿一份,已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或录用证明,向所在学院提出申请,资格审查通过后,领取《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申请表》。
(三)预答辩委员会的组成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委员会由3名以上相关领域的校内博士生导师组成。
指定一名博士生导师为主席主持预答辩工作,另设预答辩秘书1名。
导师不得作为预答辩委员会成员,但原则上须参加预答辩,以听取专家小组的意见。
(四)预答辩1.预答辩的时间为了使博士生在预答辩后留有足够的时间修改博士学位论文以及进行学位论文的通讯评议,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一般安排在预期的正式答辩之前的2个月内进行。
2.答辩的结论预答辩委员会在学位论文预答辩结束后作出“通过”、“基本通过”或“不通过”三种结论,并报学院备案。
“通过”的论文可以送审或适当修改后送审。
需修改的部分,在修改后须由预答辩委员会主席对照预答辩时的记录确定是否符合送审条件。
“基本通过”的论文修改后由预答辩委员会成员对照记录分别审查,一致认定符合条件签字后方可申请送审。
“不通过”的论文不得申请送审与正式答辩,候选人应在导师指导下对其学位论文进行认真修改,一般3个月后方可重新申请预答辩。
(五)答辩申请资格博士研究生须通过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后,经预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方可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六)答辩的组织与表格领取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由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组织。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人凭《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评审意见表》向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提出申请,资格审查通过后,领取《学位论文答辩申请表》(一份)、《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书》(一式三份)、《毕业研究生登记表》(一式二份)、《博士学位申请书》(一式三份)、《知识产权认定书》(一式三份)、《学位论文修改鉴定意见存查表》(一份)、《论文发表情况表》(一份)。
认真填写《学位论文答辩申请表》、《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书》第一部分,经所在学院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同时提交不包含研究生和导师信息的学位论文三份,送交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办理答辩手续。
(七)论文评阅凡向我校申请博士学位者,其学位论文的评阅一律由研究生院聘请相关领域的至少3位外单位专家进行“双盲”评阅。
博士论文评阅人由3-4位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其中至少有二位校外博导。
送审的学位论文必须经评审专家全部同意方为通过,如有专家认为可“修改后答辩”,作者须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并在导师指导下对论文进行认真修改,经导师同意,才能进行正式学位论文答辩。
送审的学位论文如有专家“不同意答辩”的,作者须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并在导师指导下对论文进行认真修改,修改后的论文和书面回复意见(包括论文修改情况或申辩意见等)重新寄送原专家评审,直至专家同意后,方可申请正式答辩。
2位及以上论文评阅人认为论文没有达到相应的学术水平,则本次申请无效。
(八)答辩委员会的组成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5-7位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半数以上成员应为该学科或相关领域的博士生导师,校外专家至少2位(不少于1位博导),且应避免与校外评阅人重复,提倡聘请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两方面的专家参加。
预答辩委员会成员应是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
指导教师不得作为答辩委员会成员。
不在岗(含退休返聘)人员在答辩委员会中不得超过2名,且不安排担任主席。
(九)答辩1.答辩时效从《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书》发出到论文答辩间隔不少于三周。
由答辩秘书到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领取《博士学位论文评阅书》。
举行论文答辩之前,研究生须到研究生院网站“论文答辩公告系统”登录,并凭此领取《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议表》。
2.答辩程序、答辩决议、论文定稿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中有关“答辩程序”、“答辩决议”、“论文定稿”的规定。
三分之二及以上答辩委员会成员同意,方可建议授予博士学位。
论文答辩未通过者,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并作出决议,可在一年内修改论文,重新申请答辩一次。
如学位论文未达到博士学位学术水平,但已达到硕士学位学术水平,申请人又未获得过硕士学位的,答辩委员会可以作出建议授予硕士学位的决议。
(十)学位授予博士学位申请人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后,一周内向校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提交相关学位申请材料(详见附件3:《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材料归档要求一览表》)。
经相关学科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作出建议授予博士学位的决定,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作出授予博士学位的决定。
授予博士学位人员的姓名及其博士学位论文题目应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公报的形式公布,如在三个月内无异议,申请人方可领取博士学位证书。
四、其他(一)对评选为国家级及省级优秀论文的研究生毕业后仍在本校工作者及其导师给予相应的奖励。
(二)除每年参加江苏省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评估外,我校每年在当年硕士学位申请者的学位论文进行抽检评估,如抽检人员与江苏省学位办公室组织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评估名单重复,仅参加江苏省的学位论文评估。
被抽检的学位论文由研究生院聘请外单位专家“双盲”评阅。
已确定的被评估对象,无论能否按时毕业,均须参加评估。
五、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我校全日制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
附件:1、南京农业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2、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材料归档要求一览表3、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材料归档要求一览表二OO四年一月六日附件1:南京农业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为了提高我校博士学位论文研究成果的水平,建立健全博士学位授予质量保障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和《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订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规定如下:一、总体要求1、自然科学类学科2003年9月前入学的博士研究生,至少须有2篇累计影响因子达到0.5以上且单篇影响因子不低于0.2的学术榜论文,或单篇影响因子0.5以上的学术榜论文,方可申请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2003年9月后入学的博士研究生,至少须有2篇“南京农业大学核心期刊方阵”(待制定)或单篇影响因子0.5以上的学术榜论文,或SCI(不含扩展版)收录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