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工艺美术》教案
没有光什么物体也不具备颜色,物体之所以有色,是因为不 同物质对七色光中不同的色光吸收或反射不同,所以呈现色彩不
同。绿叶这种物质能反射绿光吸收其他色光,所以看上去是绿的,
红花这种东西是能反射红光而吸收其他色光,所以看上去是红 的。
光、物体、视觉是形成色彩的三个基本条件。没有光,任何 物体都不能显示色彩,如在漆黑的夜晚,人们无法看到周围的物 体,也就感觉不到色彩的存在。同样,没有视觉也就无法感觉到 物体的色彩。没有物体,更无所谓色彩了。
3'
新课内容
一、色彩的对比
烹饪食品中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是烹饪工艺美术图案变化与 统 原理的具体体现。烹饪工艺美术的色彩,既要讲对比,又要 讲调和,还要有主次之分,在对比中求调和,在调和中讲变化, 二者既对立又统一。
色彩的对比主要是要用最简捷的对比方法,尽可能准确、鲜 明、生动地抓住对象色彩关系。这种方法简要来说就是四对比的 方法:即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和冷暖对比。
2.间色
间色又称第二次色,是由原色中的任意两种色调配而成,如
红+黄调合成橙色,红+蓝调合成紫色,黄+蓝调合成绿色。所以,
橙、紫、绿色为间色。
3.复色
复色又称第三次色,是由两个间色或一个原色与另两个原色
(即三原色)按不同的比例调配而成。例如,绿+橙为黄灰色,橙+
紫为红灰色,紫+绿为监灰色。又如,红+黄+监,如红色多则为
工艺美术的涵义和特点
难点
如何灵活的运用工艺美术
教学方法
教法
分组讨论教学法、现场绘画指导
学法
听课、理解、动手实践
教具
绘画用具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与步骤
时 间 分 配
组织教学
1、互相问候
2、检查出勤
2'
新课导入
烹饪是文化,是艺术,从人类的诞生起,就与美紧密地联系 在 起了。从美字幵始研究,古代的美是怎么解释的,如今又如 何描述美。
【张贴版教学法】:
1、黑白明度推移图片
2、黄色明度推移图片
3.纯度
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或称色彩的饱和度、色彩的鲜艳 程度。一般来说,色彩越纯、越艳,纯度越高,如红、黄、蓝色 纯度最咼;反之,色彩越浊、越灰,纯度越低;色彩相互调的次 数越多,色彩愈接近灰黑色,纯度越低。当然,色彩的纯度是相 对而言的,如大红比玫瑰红纯,玫瑰红比紫红纯等。
绘画用具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与步骤时
间
分
配
组织教学
1、互相问候
2、检查出勤
2'
复习提问
1、简述香蕉呈黄色的原理
2、色彩的二要素
5'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色彩的二要素:色相、纯度、明度。那么, 每种颜色又是如何分类的呢?他们之间都有什么关系?组合到一 起会产生什么样的不同效果?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色 彩的原色、间色、复色。
教学方法
教法
分组讨论教学法、张贴版教学法、现场绘画指导
学法
听课、理解、动手实践
教具
挂图、绘画用具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与步骤
时
间
分
配
组织教学
1、互相问候
2、检查出勤
2'
复习提问
烹饪工艺美术的特点?
5'
新课导入
1、为什么白天的世界时五彩斑斓的?
2、为什么在漆黑的夜晚我们看不见颜色?
3、为什么各种食物颜色大多各不相同?
要求:
1、画工精致、美观合理
2、尺寸:不限
课堂小结
1、本单兀从烹饪工艺美术的起源与发展为出发点,从中挖掘 烹饪与美的密切关系和渊源,阐述了烹饪工艺美术的涵义与 特点,同时指导我们如何学好烹饪工艺美术。
2、教师点评临摹作品
18'
课后作业
预习下章的色彩知识
2'
课题
单兀二烹饪色彩色彩二要素
授课班级
12级烹饪
烹饪工艺美术不仅研究烹饪工艺造型美的规律,同时,在此 基础上,研究烹饪器皿与菜品的搭配,以及筵席台面的摆设、饮 食环境的美化等,以达到烹饪环境美化及饮食环境与筵席美的统 一,揭示烹饪活动美的创造与烹饪文化背景的内在联系。 烹饪工艺美术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1)烹饪工艺美术的本质特征是食用性和装饰性的统
2)烹饪工艺美术是体现烹饪色彩、菜点造型、器皿选用
【知识链接】:
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做了一个着名的色散
20'
15'
45'
75'
试验。他用一棱镜将太阳白光分解为红、橙、黄、绿、 青、蓝、紫的七色色带。据牛顿推论:太阳的白光是 由七色光混合而成,白光通过三棱镜的分解叫做色散, 彩虹就是因为阳光射到空中接近圆形的小水滴,造成 色散及反射而成的。
当人们看到不同的色彩时,会产生不同的感觉。有的色彩能
因此,作为烹饪工作者,掌握色彩的一些基本知识是非常必
要的。
二、色彩的三要素
色彩三要素也称色彩的三属性,即色相、明度、纯度。
1.色相
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从光学意义上讲,色相差别是由光波 波长的长短导致的:光谱中的红、橙、黄、绿、青、蓝、紫构成 了色彩体系中最基本的色相。人们给这些可以相互区别的色定出
名称,当我们称呼到其中某一色的名称时,就会有一个特定的色 彩印象,这就是色彩的概念。正是由于色彩具有这种具体相貌的 特征,我们才能感受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技术班
授课时
间
使用教材
《烹饪工艺美术》
课程类别
必修课
课
时
4学时
课 型
讲授课&实训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光与色的产生原理
2、掌握色彩二要素
能力目标
对色彩二要素深入理解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道理
2、激发学生艺术灵感
教学重点
与
教学难点
重点
色彩二要素
难点
色彩二要素的推移
课程类别
必修课
课
时
2学时
课 型
讲授课&实训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色彩的原色、间色、复色
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够用三原色调合出三间色、三复色
情感目标
1、提高学生动手绘画能力
2、激发学生艺术灵感
教学重点
与
教学难点
重点
原色、间色、复色
难点
间色、复色的调合
教学方法
教法
讲授法、现场绘画指导
学法
听课、理解、动手实践
教具
红灰色,若监色多则为监灰色,若黄色多则为黄灰色。
【知识链接】:
补色:
补色是指色环中一对相距180。角的颜色,如红
35'
35'
与青绿,黄与紫,橙与青蓝(图13-1)。180。角在几何 学中称为补角,故以补色命名。在色环上,其成180。
角的一对颜色相混合正好都成黑灰色。补色除这一特 点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互为补色的颜色并列对比 十分强烈,成不和谐色。如红与青绿,黄与紫,青监 与橙等两色并列,每色对我们的视觉都有冋样的吸引 力,无主无次就不易和谐。但另一方面,两种补色对 比之下,红的越觉红,绿的越觉绿,所以在烹饪美学 中也可常常利用这一特点相互衬托以达到强烈的效 果。
3'
新课内容
1、烹饪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
人类对美的概念的起源,与饮食和烹饪有着密不可分的联 系,特别在中国,甲骨文中美字的产生就是从人们的饮食中发展 而来。
距今七千年前河姆渡人便幵始发展各类烹饪器具。
春秋时期:孔子曰割不正不食的说法。
秦代“雕卵”就是最早的食品雕刻。
现代冷菜造型、热菜造型简介。
2、烹饪工艺美术的涵义和特点
增强人们的食欲,有的色彩却能影响人们的胃口。
【分组讨论教学法】:
分组讨论白色、黄色、绿色、酱红色、紫黑色的食物
分别给予人们什么感受?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阐述。
【教师总结】:
白色的菜,人们感觉洁净素雅;
黄色的菜,使人感到酥香诱人;
绿色的菜,使人感到清新、新鲜;
酱红色的菜,则是一种诱发人们食欲的色彩。
紫黑色的菜,则有可能影响人们的胃口。
色,即色彩、颜色。要讲色彩,首先要弄清楚色彩是如何形 成的。通常人们认为,色彩是物体固有的,其实并非如此,我们 看到的色彩,事实上是以光为媒体的一种感觉。色彩是人的眼睛 在接受光的刺激后,视网膜的兴奋传送到大脑屮枢而产生的感 觉。当光线(日光、月光、人造光)照射到物体上,由于物体对光 的吸收程度不同,反射光给人的视觉器官带来的刺激也不同,从 而形成了不同的色彩。
【分组讨论教学法】:
分两组对如下命题进行讨论:
1)学习烹饪工艺美术,为什么会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和
艺术鉴赏能力?
2)学好烹饪工艺美术,必须具备哪些素质和条件?
3)列举出五个日常生活中的饮食美的例子?
讨论后选派一名代表阐述观点。
教师总结。
【课堂任务】:
对教材所要求的烹饪工艺美术中必须掌握的各类花草图案进 行临摹。
同学们要想知道原因,就需要知道光与色的形成原理及色彩 都有哪些属性,也就是我们接下来所要学习的内容。
3'
新课内容
一、色彩的基本知识
烹饪是一门艺术,一个好的菜肴,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食欲, 同时也带给人们一种美的享受。中国人一说起菜肴时,马上会联 想到“色、香、味、形”四个字,在这四个字中,“色”位于第 一位,可见色彩的重要。
3'
新课内容
二、原色、间色、复色
1.原色
原色是指无法用其他颜色进行混合配制而得出的颜色,又称 第一次色。原色为红、黄、蓝三种,通常又称为三原色。将三原 色按不同的比例调配,可调出很多种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