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微生物学教案2005
2.熟悉:细菌的普通结构
教学重点
细菌的特殊结构
教学难点
革兰氏染色的机理
教学方法
启发式
课时安排
25分钟
25分钟
45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
一、大小
二、排列
第二节 细菌的基本结构
一、细胞壁
二、细胞膜
三、间 体
四、核 体
五、细胞质
第三节 细菌的特殊结构
一、荚膜
二、鞭毛
三、菌毛
四、芽孢
同上
第二节沙门氏菌属
同上
小 结
(5分钟)
各种细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生化特征、致病性及微生物学诊断
思 考 题
1.葡萄球菌的微生物学诊断
2.链球菌的微生物学诊断
3.大肠、沙门氏杆菌的微生物学诊断
兽医微生物学
理论课教案
教学课题
细菌各论
第十章巴氏杆菌科及相关属
第十一章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
第十二章革兰氏阴性无芽孢微需氧和厌氧菌
思 考 题
1.螺旋体的特点
2.霉形体的特点
3.立克次氏体与衣原体的特点
兽医微生物学
理论课教案
教学课题
病毒总论
第一章病毒的结构
课型
兽医微生物学理论课
对象
动医本科2003
教学目的
1.掌握:病毒的基本结构
2.熟悉:病毒的化学组成与分类
教学重点
病毒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
病毒的特点
教学方法
启发式
课时安排
5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一章病毒的结构
第一节病毒的结构特征
一、病毒的概念
二、病毒的特点
三、病毒的结构
四、病毒的大小和形态
五、对称形
第二节病毒的化学组成
一、核酸
二、蛋白质
三、脂类与糖
第三节病毒的分类
自学内容
小 结
(5分钟)
病毒的概念、特点、结构、大小和形态、对称形
小 结
(5分钟)
细菌的常规排列方式及细菌的结构
尤其是细菌的特殊结构
思 考 题
1.细菌革兰氏染色的机理
2.细菌特殊结构的作用及对细菌生存的意义
兽医微生物学
理论课教案
教学课题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学
课型
兽医微生物学理论课
对象
动医本科2003
教学目的
1.掌握:细菌的生长繁殖
2.熟悉:细菌的新陈代谢
教学重点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细菌的繁殖速度与生长曲线
教学难点
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的微生物学检查
教学方法
启发式
课时安排
30分钟
30分钟
35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十七章螺旋体
概念、特点、钩端螺旋体、猪痢疾密螺旋体
第十八章霉形体
概念、特点、禽类致病性霉形体
第十九章立克次氏体与衣原体
概念、特点
小 结
(5分钟)
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氏体与衣原体的概念及特点
细菌的培养及生化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诊断
教学难点
细菌的微生物学诊断
教学方法
启发式
课时安排
30分钟
40
25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八章革兰氏阳性球菌
第一节葡萄球菌属
一、形态及染色特性
二、培养及生化特性
三、抗原构造
四、抵抗力
五、致病性
六、微生物学诊断
第二节链球菌属
同上
第九章肠杆菌科
第一节埃希氏菌属
第十章巴氏杆菌科及相关属
同上
第十一章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
第一节布鲁氏杆菌属
同上
第二节假单胞菌属
同上
第三节波氏菌属
同上
第十二章革兰氏阴性无芽孢微需氧和厌氧菌
第一节弯曲杆菌属
同上
小 结
(5分钟)
各种细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生化特征、致病性及微生物学诊断
思 考 题
1.巴氏杆菌的微生物学诊断
2.布鲁氏杆菌的微生物学诊断
二、毒素
第三节细菌毒力的增强与减弱
第四节病原菌引起传染的条件
小 结
(5分钟)
细菌及其他微生物的生态
细菌的致病性与毒力
细菌的毒力因子
思 考 题
1.细菌的致病性
2.细菌的毒力构成
兽医微生物学
理论课教案
教学课题
第六章 细菌的遗传变异
第七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课型
兽医微生物学理论课
对象
动医本科2003
教学目的
第三章消毒与灭菌
第一节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二、干燥
三、辐射
四、声波与超声波
五、过滤
六、渗透压
第二节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一、化学消毒剂对微生物的影响
二、化学治疗剂对微生物的影响
第三节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一、抗生素
二、细菌素
三、噬菌体
第四章细菌及其它微生物的生态
第一节细菌及其它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课型
兽医微生物学理论课
对象
动医本科2003
教学目的
1.掌握:细菌的培养及生化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诊断
2.熟悉:细菌的形态及染色特性、抗原构造、抵抗力、
教学重点
细菌的培养及生化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诊断
教学难点
细菌的微生物学诊断
教学方法
启发式
课时安排
30分钟
30分钟
5分钟
5分钟
25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2.熟悉:病毒的突变与基因重组
教学重点
病毒培养的方法
教学难点
病毒的遗传与进化
教学方法
启发式
课时安排
10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35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三章病毒的遗传与进化
一、突变
二、基因重组
三、基因产物的相互作用
四、病毒变异的实际意义
第四章 病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第一节 病毒的培养
小 结
(5分钟)
各种细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生化特征、致病性及微生物学诊断
思 考 题
1.李氏、丹毒杆菌的微生物学鉴别诊断
2.炭疽杆菌的微生物学诊断
3.梭菌属的微生物学诊断
兽医微生物学
理论课教案
教学课题
细菌各论
第十五章分支杆菌属及相似属
第十六章真菌
课型
兽医微生物学理论课
对象
动医本科2003
教学目的
1.掌握:细菌的培养及生化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诊断
思 考 题
病毒的特点
病毒的基本结构
兽医微生物学
理论课教案
教学课题
病毒总论
第二章病毒的复制
课型
兽医微生物学理论课
对象
动医本科2003
教学目的
1.掌握:病毒的复制过程
2.熟悉:病毒的复制的有关概念
教学重点
病毒的复制过程
教学难点
病毒的生物合成
教学方法
启发式
课时安排
10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35分钟
20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教学课题
第三章消毒与灭菌
第四章 细菌及其它微生物的生态
课型
兽医微生物学理论课
对象
动医本科2003
教学目的
1.掌握:化学消毒剂的种类及作用机制
2.熟悉:物理与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教学重点
化学消毒剂的种类及作用机制
教学难点
化学消毒剂的作用机制
教学方法
启发式
课时安排
15分钟
50分钟
30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一、病毒培养的用途
二、病毒培养的方法
小 结
(5分钟)
突变、基因重组、病毒培养的用途、病毒培养的方法
思 考 题
病毒基因重组的分类与机制
病毒培养的用途
病毒培养的方法
兽医微生物学
理论课教案
教学课题
病毒总论
第四章 病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课型
兽医微生物学理论课
对象
动医本科2003
教学目的
2.熟悉:细菌致病性的确定、细菌毒力的测定
教学重点
细菌的侵袭力与毒素
教学难点
细菌的内、外毒素的区别
教学方法
启发式
课时安排
20分钟
30分钟
45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五章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
第一节病原菌的致病性与毒力
一、概念
二、细菌致病性的确定
三、细菌毒力的测定
第二节细菌的毒力因子
一、侵袭力
3.弯曲杆菌的微生物学诊断
兽医微生物学
理论课教案
教学课题
细菌各论
第十三章革兰氏阳性无芽胞杆菌
第十四章形成芽胞的细菌
课型
兽医微生物学理论课
对象
动医本科2003
教学目的
1.掌握:细菌的培养及生化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诊断
2.熟悉:细菌的形态及染色特性、抗原构造、抵抗力
教学重点
细菌的培养及生化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诊断
启发式
课时安排
30分钟
40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三节细菌的人工培养
一、细菌培养的用途
二、细菌的培养方法
三、培养基
四、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