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概括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一、旅游活动1、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旅游者(主体)、旅游资源(客体)、旅游服务业(中介体)。
旅游服务业的三大支柱:旅游饭店、旅行社和旅游交通。
2、基本类型:⑴按游览区域分: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入境游和出境游)。
⑵按旅游目的分:观光、度假保健、公务、宗教和购物。
我国,多数旅游者的旅游属于观光型;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开始步入度假保健型和购物型。
二、旅游资源1、定义: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和因素。
●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具备的条件:一是对旅游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使旅游者得到一定的物质享受和精神满足;二是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能给旅游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事物才能被称为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形成的核心: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2、特性:位置相对稳定性(如收藏于博物馆的书画);物质景象组合性;美学属性;历史文化属性;非消耗性(长存性)。
3、类型:⑴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地质地貌—如五大连池、山水组合—如壶口瀑布、生物—如自然保护区、气象与其他自然景观组合—如松花雪柳)。
⑵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宗教文化、历史文物古迹、民土风情)。
(3)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列举实例,比较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4、形成:⑴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对景点、景区的自然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华山:暖温带,花岗岩;黄山、九华山:亚热带,花岗岩;丹霞地貌:红色砂岩风化、流水侵蚀;长江三峡、玉龙雪山、黄龙:山水组合地貌)。
⑵人类活动可以认知、提升自然环境的文化内涵(从宏观、微观角度看)(3)人类活动居主导地位的文化古迹,如我国古代建筑群,世界遗产的11座古城(其中2座在中国——平遥古城、丽江古城)。
革命纪念地和标志物,是“红色旅游”的重要客体(红色旅游的意义:保持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促进地方经济发展)5、分布:⑴影响因素:①自然地理因素a、依托构造地貌形成的旅游资源(断层湖—高原构造带上:非洲的维多利亚湖、塔噶尼喀湖,我国的青海湖、滇池等;峡谷—深大断裂: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b、依托气候条件形成的旅游资源(“白色旅游”:以冰雪运动为主的冬季度假型旅游)——明显的地带性c、海景旅游资源(“三S”旅游)②人文地理因素a、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古都、古城);b、人类重大行为所留下的地理“痕迹”(万里长城);c、人类对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的审美活动,提升了旅游资源的价值(庐山、岳阳楼)。
③社会认知因素:影响分布地点、密度(休闲度假村、农家乐)⑵分布特征:分布广泛,集中东南部,呈明显的片状或带状分布,与交通状况密切相关。
第二章旅游景观的欣赏一、景观欣赏的方法1.选择观赏位置常见景观欣赏位置把握2.把握观赏时机3.抓住景观特色①做好景观观赏前的准备工作②观赏过程中,观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等方面保持一定的节奏,将观赏与思考结合起来。
③园林景观的常用构景手法4.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体验景观的意境①我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特色之一——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A.寺、庙、亭、阁、塔、摩崖石刻等人文景观,布局、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因势、得体,使人文景观起到与自然协调,并突出自然美的作用。
寺庙与塔B.诗词楹联、神话传说、名人轶事等文学艺术形式来渲染自然美,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巧妙而和谐地联系起来。
②其他人文景观的建设上表现出的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在我国古代园林建设:要求再现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我国北方园林与南方园林的对比③一方山水一方情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一方山水一方情5.以情观景——景观欣赏的最高境界以情观景的具体要求①综合感受——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②发挥想象——泰山、黄山、华山、峨眉山、青城山的特点分别是雄、奇、险、秀、幽,地貌的酷似造型……都要通过想象才能感知。
③移情与景,情景交融——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
④登山涉水,求质求真二、中国名景欣赏1、中国的名山⑴五岳: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嵩山泰山:⑵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峨眉山:⑶四大道教名山:青城山、武当山、龙虎山、齐云山⑷其他名山:黄山、庐山、武夷山庐山:黄山:①位置:黄山风景区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
②景观特征: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③黄山自然景观的成因:黄山由花岗岩构成,其花岗岩体垂直节理发育充分,是我国花岗岩地貌中的杰出代表。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了黄山的地质地貌景观。
2、中国的溶洞(1)喀斯特地貌①形成的自然条件: 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分布;气候湿润(或降水量丰富)②主要景观: 地面奇峰和地下溶洞(流水侵蚀作用)(2)中国溶洞①形成: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石的裂隙侵蚀.溶蚀扩大而成的地下空洞②分布特点:分布广,南北均有,但集中在南方,尤其是两广丘陵.云贵高原③溶洞景观特色:有多种多样的堆积形态.常见的如石钟乳.石笋.石柱等(流水沉积作用)3、中国的石窟(1)石窟是一种就着山崖开凿的佛教寺庙建筑,体现佛教艺术.(2)三大石窟(位置、主要特色)4、中国的世界遗产(1)我国主要世界遗产的分布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有昆曲、古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的长调民歌。
(2)对世界遗产的开发与保护原则——保护第一三、国外名景欣赏1、亚洲名景亚洲名景众多,资源丰富的原因?(1)亚洲是地球上面积最大的洲,东部与西部、南部与北部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地理差异,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景观多样性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旅游资源。
(3)亚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民族和语言构成复杂。
(4)亚洲开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又是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加之黄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主要发祥地等。
2、非洲名景非洲旅游资源丰富的原因?(1)埃与——世界文明的发祥地(2)撒哈拉以南非洲——黑人故乡(3)热带大陆:最大的热带草原、“天然动物园”、最大的热带沙漠、最长的河流、最长的裂谷带——地球的伤痕(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肯尼亚国家公园)3、欧洲旅游景区(1)欧洲是世界上最活跃的旅游区原因①三面环海,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和中纬西风的影响,气候温和湿润,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
②经济发达,海、陆、空交通方便。
(2)欧洲旅游景区的分布①南部:地中海海岸(阳光明媚,理想度假区)②中部:阿尔卑斯山(冬季滑雪运动胜地、夏季避暑休闲好去处)③希腊、意大利最集中(历史旅游资源)④全欧洲(文化旅游资源)⑤法国(近代人文旅游资源丰富)4、美洲和大洋洲旅游景区旅游资源丰富的原因:①独特的地理环境②澳大利亚大陆:古老而进化缓慢的大陆拉丁美洲:三大地理之最——最大的平原、最大的高原、最长的山脉●澳大利亚大堡礁风景区(1)大堡礁是澳大利亚东北海岸外一系列珊瑚岛礁的总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
(2)大堡礁的位置、分布、成因①位置、分布:A.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海岸外。
B.大堡礁海域处于热带的纬度位置,温暖的浅海环境适合珊瑚虫繁衍。
②成因(3)大堡礁丰富的旅游资源A.海底世界B.热带风光的大陆岛屿和土著部落文化第三章旅游规划一、概述重点1:发展旅游业的意义(作用)①增加外汇收入;②回笼货币,加速资金周转;③提供就业机会;④加速第三产业发展,改善区域产业结构;⑤促进区域文化交流;⑥有利于社会稳定。
2、作用:科学定位发展目标,合理安排各项建设项目,协调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提升区域经济素质,保护景观资源,实现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
3、类型:①旅游发展规划:以行政地域或特定区域为规划对象的旅游产业规划或旅游经济规划。
可分为概念性规划、近期规划、中长期规划等;②旅游开发建设规划:指具体旅游区的开发建设规划,比旅游发展规划更为具体,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更强。
可分为概念性规划、总体规划、控制性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等。
4、目标:①确保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②保护和营造旅游资源的个性;③加强法制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5、组成要素:⑴旅游活动的6要素:食、住、行、游、购、娱。
⑵旅游规划的组成要素:①旅游吸引物和活动;②住宿设施;③其他服务设施;④交通条件;⑤其他基础设施;⑥社会因素(即:软环境)。
——知道各自包含的要素,区分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
6、规划中一般存在的问题:(1)缺乏对旅游资源的科学分析与评估,未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2)旅游开发没有形成特色。
旅游区形象不明,游客市场与产品定位不准(3)旅游区空间布局不合理,中心区过多的接待设施不利于景观和生态环境保护。
(4)景区开发建设中,城市化特征过于明显,人工建设痕迹太多,对背景环境破坏严重。
(5)旅游建设项目缺乏科学论证,人造景观重复建设、内容雷同,在当地缺乏文化根基。
二、旅游资源评价(一)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重点2:旅游开发中对环境的影响(1)旅游对环境的促进作用①保护自然景区和历史古迹②提高环境质量③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2)旅游对环境的破坏作用①环境污染(生活废弃物、交通工具尾气、游客乱抛的垃圾)②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③对背景环境的破坏(服务设施建立对背景环境的影响——不和谐)④对文物古迹的破坏(有意——游客不文明行为;无意——呼吸、汗水、践踏)⑤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旅游资源真的是“无烟产业”吗?旅游活动本身,一般情况下造成的环境污染不大,但也有污染的存在;而且游客层次不一,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会对旅游环境造成环境污染。
旅游活动的进行,为满足游客的需求,肯定会有其他产业存在,而如交通业、旅店业等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2.旅游环境容量①含义:一般认为,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对某一旅游开发地域而言无害于其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活动量。
旅游环境容量有时也简称旅游容量,或称旅游承载能力。
②合理推算旅游环境容量的意义:旅游环境容量的合理推算是旅游景区规划的科学依据,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③常用表示方法:游客流量(原因:旅游活动量与游客流量直接相关)④分类:旅游环境容量分为旅游极限容量和旅游合理容量。
旅游极限容量是所能容纳的最大旅游活动量,旅游活动量达到旅游极限容量称为饱和。
旅游合理容量也叫旅游最适容量或旅游最佳容量,保证游客满意程度高,旅游环境处于最佳状态。
⑤控制:旅游环境容量的控制可以从控制游客数量与扩大环境承载力两方面进行。
3.旅游环境保护重点3:针对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建议)具体措施如下:(1)制订旅游开发中的环境立法和相关政策、法规——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
(2)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普与旅游环境保护教育——从根本上解决旅游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