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大全第一册画王维,字摩诘,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译文】本课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
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
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
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静夜思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大诗人。
一生中写下了上千首诗歌,其诗风格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畅,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称为诗仙。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坐在床上看天上明月洒在地上的月光,宛如层层的白霜。
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第二册春晓孟浩然(唐)(689-740),湖北襄阳人。
是唐代一位不甘隐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糊糊,似乎有沙沙风雨声;呵,风雨风雨啊,不知把花儿吹落了多少?村居高鼎(生卒年不详),字象一,又字拙吾,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清代诗人。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译文] 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
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
所见袁枚(1716-1797年),清代诗人、诗论家。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小池杨万里(1127-1206年),汉族,字廷秀,号诚斋。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宋朝杰出的诗人。
他的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各,称“中兴四大家”。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细细的泉水从泉眼里悄然无声地流出来,好像泉眼很爱惜它们,舍不得让它们多流一点。
一片树阴映照在水面上,好像非常喜爱这晴天里柔和而美丽的风光。
嫩荷叶那尖尖的角刚刚露出水面,马上就有蜻蜓落在上面了。
第三册赠刘景文苏轼:宋代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洵和他儿子苏轼、苏辙被合称为“三苏”。
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荷尽已无晴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山行杜牧(唐代):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
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在石径蜿蜒、白云缭绕的秋山深处,有人家居住。
诗人被一片火红的枫叶吸引住了,停车观看,回乡偶书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唐越州人。
属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
作品大多散佚,现仅存二十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他的家乡话没有改变,但是头发白了,模样变老了。
孩子们看见贺知章却都不认识,于是笑着问贺知章:“老爷爷,您是从哪儿来的?”回乡偶书(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赠汪伦李白(唐代)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大诗人。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李白离开桃花潭时情景。
此时人以登舟船也就要开了,忽然听到岸上有人边走边唱的走了过来。
桃花潭的潭水纵然有千尺那么深,却总及不上汪伦送我的这翻情谊呵!第四册草白居易字乐天,唐代大诗人。
陕西渭南县人。
原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原野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这些草年年都是秋冬枯萎了,春夏又茂密地生长,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它的根还在,来年春天,草儿又重新发芽生长。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1127~1206) 南宋诗人。
字廷秀。
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
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望庐山瀑布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大诗人。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
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从九天之上落下来。
绝句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
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诗圣”。
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黄鹂在柳叶新绿的枝头婉转的发出呖呖的声,一行白鹭飞上高空,从窗框中望出去,西岭的久积未消的雪清晰可见,好像就包含在窗框中一样。
门前停泊的是万里航行的东吴船,第五册夜书所见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
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游园不值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
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夜书所见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
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唐)字摩洁,蒲州人。
通音乐,工书画。
唐代著名诗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
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望天门山李白(唐)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大诗人。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隔断,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的青山相对而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
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1127~1206) 南宋诗人。
字廷秀。
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他季节确实不同。
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第六册咏柳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唐越州人。
属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
作品大多散佚,现仅存二十首。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用碧玉装扮成的一棵柳树,垂挂着千万根绿色的枝条。
是谁裁出这片片细小的嫩叶,二月的春风就像那神奇的剪刀。
春日朱熹(南宋)哲学家。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写过一些好诗,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春日》、观书有感》等较著名。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来到泗水河畔观赏美景。
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涣然一新的感觉。
诗人悠闲自得,感受着春风的清新和温暖:春风吹拂,百花盛开,到处万紫千红,洋溢着春的气息。
乞巧林杰(唐代)林杰,字智周,闽人。
幼而秀异,六岁赋诗,援笔立成,唐扶见而赏之。
又精琴棋草隶,举神童。
年十七卒。
诗二首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译文】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仰望天空,似乎有牛郎和织女在喜鹊桥向会,家家户户在秋月下乞巧,不知道穿尽了几千条红丝线啊。
嫦娥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不同版本又有做“溪”的)、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有七律圣手之称。
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译文】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不死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第七册题西林壁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
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
“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这就是一句格言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游山西村陆游,南宋伟大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山阴(现浙江省绍兴市)人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 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