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教学内容

二年级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教学内容

二年级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
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

2.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正确进行三位数加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与验算的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体会算法多样化。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用万以内的加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笔算和验算。

教学难点:正确笔算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能结合实际选取合理的方法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分组练习)
156+126 204+825 271+297 525+721
2.集体反馈:计算中应该注意什么?
3.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

【设计意图】以比赛的形式进行练习,既可以复习旧知,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七星瓢虫吗?它可是田园的小卫士呢,想不想去看看他们的工作场面?(出示课本情境图):
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学生汇报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预设:(1)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2) 两块菜园一共有多少只瓢虫?
(3)还有多少课茄子没检查?
(4)已检查的茄子比已检查的白菜多多少棵?
3.师梳理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1)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2)两块菜园一共有多少只瓢虫?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解决问题一: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1. (1)回顾信息,理解题意列式。

出示信息:已检查了189棵,还剩394棵,要求一共有多少棵白菜,也就是
已检查的棵树 + 还剩的棵树 = 白菜的总棵树
指生列式:189 + 394 = ()棵
3.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算法。

4.学生汇报解题思路.
⑴估算法 : 因为 189 ≈200 394≈400 200 + 400 = 600 ,所以
189+394≈600
(2)竖式计算:189+394= (棵)
1 8 9
+ 3 9 4
5 8 3
让学生对照竖式再说一说算理及算法:个位上9加4得13,向十位上进1,十位上満十向百位上进1 ,哪一位相加満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3)师课件演示计算过程。

(4)指导验算。

(二)解决问题二: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虫?
1.刚才我们计算了“一共有多少棵白菜”的问题,现在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虫”这个问题吗?
2.学生独立解决。

3.汇报交流:学生汇报计算过程
(1)列式:2 4 7 + 1 5 8 = (只)
(2)学生汇报计算过程
估算法 : 因为247 ≈200 158≈200 200 + 200 = 400 ,所以
247+158≈400
竖式计算: 2 4 7
+ 1 5 8
4 0 5
(3)学生说算理,针对不足补充。

(4)课件演示竖式计算过程,加深理解。

(5)指导验算。

(三)总结:计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说一说
①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不论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

③如果进位了,在前一位的数相加时,一定要加进上来的1。

四、巩固运用,拓展提高。

1.自主练习第1题:竖式计算(出示)
192+58= 435+298= 592+109= 647+354= 598+102 719+285=
指生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完成。

2.自主练习第3题:解决问题(出示)
(1)指生板演。

(2)说说解题思路。

上午的游客 + 中午离开游客 = 园内一共游客
列式:762+275=1035(人)
五、回顾梳理,促进内化。

1.回顾本节课收获。

2.回顾学习例题时,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如“还有多少课茄子没检查?已检查的茄子比已检查的白菜多多少棵?”。

请有兴趣的同学课后研究一下该怎样解决,下节课继续研究。

板书: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
问题一: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⑴估算法 : 因为 189 ≈200 394≈400 200 + 400 = 600 ,所以
189+394≈600
(2)竖式计算:189+394= (棵)
1 8 9
+ 3 9 4
5 8 3
问题二: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虫? 2 4 7 + 1 5 8 = (只)
⑴估算法 : 因为247 ≈200 158≈200 200 + 200 = 400 ,所以 247+158≈400
竖式计算: 2 4 7
+ 1 5 8
4 0 5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竖式计算加法,基本掌握加法计算法则,会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
理解加法的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学生经历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

在本节课中,我先复习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沟通和运用迁移的方法,教学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交流。

在教学中,运用迁移是经常采用的有效教学方法,它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技能基础上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

从而,学生在捕捉联系和发现窍门的“顿悟”过程中经历了知识经验的迁移与同化,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以拓展。

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精神,同时也体验了成功,体验了学习的快乐。

在教学时,我针对计算难点,容易混淆的地方,特别作了个详细的对比并进行了重点强调。

对计算的注意点,一节课从头到尾都在反复强调。

但课堂练习交上来一看,我就有点发愁了,计算错误五花八门,而且计算速度很慢,很多孩子20以内的加减法还不够熟练,也有个别孩子得不停地掰着手指。

顿时让我大失所望,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我的计算教学这么失败呢?认真地回忆、细细地分析,我想可能应该归因于以下三方面:
第一,练习的量不够。

计算毕竟是一种技能,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我觉得还是应该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实现。

因此,学生的计算不熟练,导致了在计算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第二,缺少良好的计算习惯。

特别是在读题的问题上。

有的孩子对解决问题的题目只马马虎虎读一遍就匆匆动笔,导致方法错误。

有的孩子拿到题目就列竖式,导致抄错数字的现象相当严重。

大部分学生在独立计算后不检查,错误百出。

第三,对学困生的指导还不够。

孩子们毕竟是有差异的,课堂上老师讲的方法、同学讲的方法,其实有些孩子是听得一知半解的,在独立练习中,各种题目混为一体,量又相对较多,他们就乱了手脚。

虽然孩子们做题时经常在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连续进位加法不要忘了加进来的1”等要点。

但在实际练习中,部分学困生往往不能与强调的要点联系起来,一不注意就问题百出总之,本节课我坚持以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即先学后教的课堂模式,但在集体交流反馈的过程中为突破教学难点、学生估算错误等问题的解决用时过长,造成整堂课前松后紧,节奏慢的局面。

而且部分学生认为问题简单,自己都会,就没有用心的听讲,导致计算过程中以前怎么错的现在还是这么错的,特别是在对向前进“1”的处理,不是多加一次,就是忘记加了。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钻研教材,扎实备课,认真反思上过的每一堂课,寻找每堂课的得与失,争取一节课比一节课上的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