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度工作计划

2020年度工作计划

2020年度工作计划
“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完善服务体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医院管理永恒不变的目标。

2020年,医务部将继续围绕“质量、服务、安全、发展”八字方针布局谋篇,同时充分运用各类管理工具和绩效手段,不断将医务部各项工作推向深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新的一年充满机遇和挑战,如何抓住机遇顺势而上抑或克服挑战逆流而上,医务部明年计划这样做:
一、建章立制抓规范
根据法律法规、规章规范以及相关标准,结合本院实际,医院在开业初制定了覆盖医疗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并在2019年年底前完成修订更新,切实保证医疗质量。

1.发挥各委员会职能,追踪新修制度的可行性
制度修订由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下属各委员会分条线管理,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扎口管理。

新修制度汲取了医院开业至今的经验教训,修补了某些环节管理缺口,更切合医院工作实际,但受医院开业时间短、业务发展仍未饱和、法律法规的更新以及对高端医院管理仍处于摸索阶段等因素影响,新修制度仍存在不完善、待改进的地方。

制度的执行部门有义务向各条线管理委员会提出修改建议,各委员会通过会议讨论、现场调查、数据论证等方式,追踪新修制度的可行性,定期再修改。

2.及时更新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
事物的发展日新月异,医学也一样,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作为规范诊疗的依据,也会随着医学的发展、研究的突破而发生改变,因此,职能部门、科室主任都应当关注前沿的医学科学发展,做到技术层面的与时俱进。

3.演练磨合,增强院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建章立制只迈出第一步,执行好才能走得更远。

因医院业务发展和服务能力所限,在本院就诊的患者疾病谱相对较窄,风险较低;我院未开设急诊,规避了大部分急救风险;出于医院前期平稳发展的理念,我院与市级各大医院建立了转诊绿色通道,做到危重病人的及时转诊。

以上因素大大降低了我院的医疗风险,但并不能杜绝突发事件的发生,因此,医院下一步工作应该是防微杜渐,做好充分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最好的办法就是培训演练。

二、xx促整改
1.医院层面,以本年度质控管理工作为基础,总结经验,存利去弊,年底前制订2020年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根据方案制订质控计划,按计划推进质控工作。

科室层面,科主任是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落实医院年度质量与安全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的相关任务。

2.执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重点是核心制度:继续加强医疗安全核心制度的培训,对本年度核心制度检查反馈情况进行追踪整改,不断提升核心制度的掌握度和执行力。

对医疗安全核心制度的衍生制度同样严格要求,并纳入医务人员三基三严考核的必考部分和2020年度医疗质量改进与患者安全管理计划中去。

三、严格要求见成效
要求一:规范住院诊疗管理
1.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做到评估人员符合资质,了解患者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及时规范等。

2.住院诊疗行为规范:做到按照临床诊疗指南、疾病诊疗规范、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临床路径要求,规范诊疗行为。

3.患者的出院指导与随访:建立与完善住院患者与孕产妇出院后的随访与指导流程;对随访工作落实情况有记录,保证患者与孕产妇诊疗连续性。

4.指标管理:
(1)上级医师对诊疗方案核准率100%;
(2)出院小结内容完整性100%;
要求二:重点监测分娩质量
1.分娩前由具有法定资质的医师和助产人员按照制度、程序进行母婴再评估/诊断,其结果应记录在病历上;遵照医学指证进行产程干预,减少孕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

2.根据医学指证进行阴道助产或阴道分娩转行剖宫产。

3.产程中所需物品,药品和急救设备,固定位置,定期检查维护,及时补充和更换。

4.为孕产妇提供分娩及婴儿护理有关知识的宣教。

5.指标管理:
(1)阴道分娩中转剖宫产率≤5%;
(2)符合指征的阴道分娩中转剖宫产率≥90%;
(3)新生儿窒息率≤5%;
(4)分娩及婴儿护理有关知识的宣教率≥90%;
(5)剖宫产率≤55%;
(6)会阴侧切率≤50%;
(7)镇痛分娩率≥75%。

要求三:围手术期管理与持续改进
1.实行患者麻醉前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定诊疗和手术方案,依据患者病情变化和再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均应记录在病历中。

2.三方核查规范执行;手术的全过程情况和术后注意事项及时、准确地记录在病历中;手术的离体组织必须做病理学检查,明确术后诊断。

3.做好患者手术后治疗、观察与护理工作,并记录在相应的医疗文书中。

4.指标管理
(1)知情同意书签署合格率100%;
(2)手术离体组织送检率100%;
(3)Ⅰ类切口(手术时间≤2小时)手术,预防性抗菌药使用比例≤30%。

要求四:药事和药物使用管理与持续改进
1.执行“特殊管理药品”管理的有关规定。

2.医师开具处方、应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执行;药师应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调配发药,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有效干预;开展处方点评,建立药物使用评价体系。

3.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严格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和药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管理。

4.实施药品不良反应和用药错误报告制度,建立有效的药害事件调查、处理程序。

5.指标管理:
(1)药品质量合格率100%;
(2)账物相符率100%;
(3)处方合格率>99%;
(4)调剂差错率≤0.01%;
(5)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

(6)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

要求五:医技科室管理与持续改进
1.各科室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实行科室质量控制,定期进行质量评价。

2.检验、检查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

3.仪器设备、药品耗材、试剂校准品等定期检测维护、盘点等。

4.指标管理;
(1)标本合格率≥95%;
(2)报告时限合格率≥90%;
(3)报告合格率100%;
(4)仪器设备操作合格率100%;
(5)型X线设备检查阳性率≥50%,CT、MRI检查阳性率≥60%;(6)医学影像诊断与手术后符合率≥90%;
(7)临床输血记录合格率和保存完整率为100%;
要求六:病案管理与持续改进
1.做好病理书写质量的评估,定期召开病历质量管理委员会和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会议,通报病案相关问题,持续追踪改进。

2.采用疾病分类ICD-10与手术操作分类ICD-9-CM-3对出院病案进行分类编码,建立科学的病案库管理体系,包括病案编号及示踪系统,出院病案信息的查询系统。

临床医师正确使用临床诊断。

3.指标管理:
(1)主要诊断真确率≥95%;
(2)病案3日归档率≥90%,7日归档率100%;
(3)年度归档病案质控数占归档病案总数≥70%;
(4)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案。

**妇产医院医务部2019年12月10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