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固体废物十五个简答题

固体废物十五个简答题

1.固体废弃物的分类?答: 固体废弃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根据其形态可分为固态、半固态和容器中的气态;按照化学性质可分为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按照污染特性可分为一般固体废物、危险固体废物以及放射性固体废物;根据其来源可分为:工矿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以及其他固体废物三类。

其中工矿业固体废物是各种工矿企业或原料加工过程中所产生或排出的废物。

包括:(1)冶金工业固体废物:金属冶炼过程中排出的残渣(高炉渣、钢渣);(2)燃料灰渣:煤炭开采、加工、利用过程排放的煤矸石、粉煤灰等;(3)化学工业固体废物: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艺渣(废催化剂、精馏液渣);(4)石油工业固体废物:炼油和油品精制过程排出的碱渣、酸渣;(5)粮食、食品工业固体废物:粮食、食品加工过程排弃的下角料;(6)矿业固体废物:采矿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和选矿过程中产生的尾矿;(7)其它:机械和木材加工业产生的碎屑、刨花。

2.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方法?答:固体废物处理可分为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热处理、固化处理等。

其目的是将固体废物转变成适于运输、利用、贮存或最终处置。

(1)物理处理:通过浓缩或相变化改变固体废物的结构,使之成为便于运输、贮存、利用或处置的形态。

主要方法:压实、破碎、分选、增稠、吸附等。

(2)化学处理:采用化学方法破坏固体废物中的有害成分从而使其达到无害化。

主要方法:氧化还原、中和、化学沉淀和化学溶出等。

(3)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分解固体废物中可降解的有机物,从而使其达到无害化或综合利用。

方法: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兼性厌氧处理。

(4)热处理:通过高温破坏和改变固体废物组成和结构,同时达到减容、无害化或综合利用的目的。

方法:焚化、热解、焙烧、烧结等。

(5)固化处理:采用固体基材将废物固定或包覆起来以降低其对环境的危害。

处理对象为危险固废物。

固体废物处置是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的末端环节,是解决固体废物的归宿问题。

固体废物处置方法分为海洋处置和陆地处置两大类:海洋处置:深海投弃、海上焚烧;陆地处置:土地耕作、土地填埋和深井灌注等。

3.固体废物的污染控制策略?答:(1)改革生产工艺清洁生产:从源头入手,全面的系统的减少污染。

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与能源,尽可能不用有毒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就减少它们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而言,则是籍由生命周期分析,使得从原材料取得至产品最终处置过程中,皆尽可能将对环境的影响减至最低。

采用精料:选矿过程提高矿石品位,减少固体废物的产量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延长其服务周期(2)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及循环境经济. 循环经济的增长模式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

减量、再用、循环,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

减量是指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再用是指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循环是指输出的废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末端处理负荷。

(3)综合利用:某些固体废物中含有有用的原料或副产物,可以回收利用。

(4)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处置采用焚烧、热解等方式,使之转化为无害物质或使有害物质含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4.“3化”、“3R”、“3C”、“全过程”管理原则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答:“3化”原则是指“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原则;“3R”原则是指“减少产生、再利用、再循环”原则;“3C”原则是指“避免产生、综合利用、妥善处理”原则;“全过程”管理原则是指对固体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综合利用、处理、贮存以及处置实行全过程及各个环节都实行控制管理和开展污染防治。

四个原则的区别:“3化”原则强调了我国固体废物处理利用的发展趋势必然是从“无害化”走向"资源化",“资源化”是以“无害化”为前提的,“无害化”和“减量化”应以“资源化"为条件。

而”全过程“管理原则是将固体废物的产生-收集-运输-综合利用-处理-贮存-处置的每一个环节都作为污染源进行严格的控制。

”3R原则“在“3C原则”的基础上强调了固体废物产生的减量化,和再利用、再循环过程,向“资源化”迈进,实现节约资源、降低环境污染及资源永续利用的目的。

联系:都贯彻了控制固体废物产生的减量化和资源化的思想,其中“3化”中的“无害化”和“3C”原则中的“妥善处理”有类似的方向,即对废物进行处理实现对环境不产生污染和对人体健康不产生影响。

5.固体废物的管理标准?答:我国由国家环保总局和建设部在各自的管理范围内制定的有关固废标准主要分为四类:分类标准:不要包括《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城市垃圾产生源分类及垃圾排放》和《进口废物环境保护管理暂行规定(试行)》。

方法标准:主要包括固体废物样品采样、处理机分析方法的标准。

污染控制标准:固废管理标准中最重要的的标准,是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限期治理、排污收费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的基础,也是造污者进行污染排放的依据。

可分为废物处置控制标准和处置设施控制标准两大类综合利用标准:是我国政府对垃圾处理处置技术进行总体规划和指导的总纲。

指导着处置技术的发展方向。

根据三化原则,固废的资源化将是今后固废处理的主要发展方向。

6.分析废渣中有害成分的污染途径?答:废渣中有害成分对环境的污染主要体现在对土壤、大气及水环境的影响。

⑴废渣露天堆放,将占用大量的土地,破坏地貌和植被,其淋洗和渗滤液中所含有害成分物质会改变土壤的性质和结构,并对土壤中的微生物产生影响。

这些有害成分不仅有碍植物根系的发育和生长,还会在植物有机体内积蓄,通过食物链危及人体健康。

⑵堆放的废渣中的细微颗粒、粉尘等可随风飞扬,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而且某些物质的化学反应,可以不同程度上产生毒气和恶臭,造成地区性空气污染。

⑶废渣随天然降水或者地表径流流进入河流、湖泊,也会造成水体污染,河床淤塞,水面变窄,甚至导致水利工程设施的效益减少或废弃。

其中的有害成分大量超标也会造成地下水污染进入人类引用水系统,造成多种疾病发病率提高,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7.分析我国固废管理制度的完善性?答:我国固体废物管理制度有以下九个:(1)分类管理制度:固体废物具有量多面广、成分复杂的特点,因此《固体法》确立了对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分类管理的原则,明确规定了主管部门和处置原则。

(2)工业固废申报登记制度:为了使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掌握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情况,进而有效地防治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对环境的污染。

(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防治设施的“三同时”制度:“三同时”是指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4)排污收费制度:任何单位都被禁止向环境排放固体废物。

而固体废物排污费的交纳,是对那些在按照规定和环境保护标准建成工业固体废物贮存或者处置的设施、场所,或者经改造这些设施、场所达到环境保护标准之前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而言的。

(5)限期治理制度:为了解决重点污染源污染环境问题。

对于排放或处理不当的固体废物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者和责任者,实行限期治理,是有效的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措施。

(6)进口废物审批制度:“禁止中国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堆放、处置”;“禁止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国家禁止进口不能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限制进口可以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

(7)危险废物行政代执行制度:一种行政强制执行措施,这一措施保证了危险废物能得到妥善、适当的处置。

而处置费用由危险废物产生者承担,也符合我国“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8)危险废物经营单位许可证制度:有助于我国危险废物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保证危险废物的严格控制,防止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的事故发生。

(9)危险废物转移报告单制度:为了保证危险废物的运输安全,以及防止危险废物的非法转移和非法处置,保证危险废物的安全监控,防止危险废物污染事故的发生。

8.收运系统的各种模式,并分析其优劣?答:(1)桶装式收运:是指采用圆桶或方桶作为收集容器,圆桶或方桶置于垃圾房内,对垃圾进行收集,通过垃圾车定时定点对桶装垃圾清收运输的方式。

包括只收垃圾不收桶和两批桶轮换收运两种模式。

其中只收垃圾不收桶的优点是只需投入一批垃圾桶,不需要特定的清运车,运载量也大,降低收运成本;缺点是每一次的转装过程都需要人工直接或辅助翻到,会造成一定区域的空气和地面污染,同时也有害与收运工的身体健康。

两批桶轮换式的优点是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收运过程中的污染问题;缺点是需要投入的桶数量增多,同时收运车的运载量也受限制,造成收运成本增加。

(2)集装箱式收运:是以集装箱作为收集容器,集装箱置于垃圾房内,运输车辆采用与之配套的拉臂车运输。

目前城市生活垃圾收运的前半过程与圆桶收集类似,可采用混合固定点定时收集方式,也有采用混合上门收集方式。

其优点是收运方便,运输过程封闭,极大减轻恶臭气体的扩散所导致的空气污染;缺点是由于集装箱容器较大,对于分拣工作十分困难,不宜实施分类收集。

(3)流动压缩车式收运:是指自带液压装置的运输车,沿居民居住附近的街道,定时收集和运输居民在某段时间内扔置路旁的袋装垃圾。

优点是不需建设垃圾房,收运的前半过程(即收集过程)费用大大降低,加上自带液压压缩装置,垃圾运载量大大增加。

缺点是后期运输费用因行驶路径长而增加。

(4)小型压缩站式收运:进一步发挥流动压缩车式的压缩功能,在站内安装专门的压缩装置将上门收集来的垃圾压缩后经配套的运输车运至最终处理处置场所。

这种方式在收集过程中进行分拣后对垃圾进行提前压实,大大节约了收运的时间和减小了收运成本。

9.影响筛分概率和效率的因素,分析其原因?答:影响筛分概率的因素有以下三个:(1)固体废物自身的性质:固体废物的粒度,粒度小于筛孔尺寸3/4的颗粒含量越多,筛分效率越高,反之越低;固体废物的含水率,固体废物外表的水分会使细粒结团或者附着在粗粒上而不宜过筛,但是含水率较高时,颗粒之间的凝聚力反而会下降,从而提高筛分效率;固体废物的含泥量较高时,稍有水分就容易使细粒结团;固体废物的颗粒形状,多面和球形颗粒最容易筛分,片状或者条状颗粒容易在筛子振动时跳到物料上层,故而难以通过方形和圆形筛孔,但是却较容易通过长方形筛孔。

(2)筛分设备的性能:筛网的类型,编织筛网的筛分效率较高,其次是冲孔筛,再次是棒条筛;筛孔的形状,一般来讲,方形筛孔比圆形筛孔筛分效率高,但是筛分粒度较小而水分较高时,适宜采用圆形筛孔,避免方形筛孔的四角附近发生颗粒粘连现象;筛子的运动方式,固定筛、转筒筛、摇动筛、振动筛的筛分效率分别可以达到50%~60%、60%、70%~80%、90%以上;筛面大小、形状和倾角,筛面大小主要影响筛子处理能力,通常筛面长宽比为2.53左右,筛面倾角可以影响筛分时间,从而影响筛分效率,通常筛面倾角在15~25度为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