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设项目信息管理措施样本

建设项目信息管理措施样本

项目信息管理办法1.施工项目信息管理内容1.1收集整顿有关公共信息(1)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信息。

(2)市场信息。

市场信息涉及材料价格表,材料供应商表,机械设备供应商表,机械设备价格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管理办法信息表。

应通过每一表格及时反映出市场动态。

(3)自然条件信息。

应建立自然条件表,涉及地区、场地土类别,年平均气温,年最高气温,年最低气温,冬、雨、风季时间,年最大风力,地下水位高度,交通运送条件,环保规定等内容。

1.2收集整顿工程总体信息工程总体信息涉及:工程名称、工程编号、建筑面积、总造价;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参加建设其她各单位基本项目信息;基本工程、主体工程、设备安装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建筑造型等特点;工程实体信息、场地与环境、施工合同信息等。

1.3收集整顿有关施工信息施工信息涉及施工记录信息和施工技术资料信息。

(1)施工记录信息。

施工记录信息涉及施工日记、质量检查记录、材料设备进场记录、用工记录等。

(2)施工技术资料信息。

施工技术资料信息涉及重要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设备出厂质量证明和试(检)验报告,施工实验记录,预检记录,隐蔽工程、基本、主体构造验收记录,设备安装工程记录,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资料,工程质量检查评估资料,竣工验收资料,设计变更洽商资料,竣工图等。

1.4收集整顿项目管理信息项目管理信息涉及项目管理规划信息,项目成本控制信息,项目质量控制信息,项目进度控制信息,项目安全控制信息,项目现场管理信息,项目合同管理信息,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信息,项目材料管理信息,项目机械设备管理信息,项目技术管理信息,项目资金管理信息,项目竣工验收信息,项目考核评价信息等。

详细可参见项目管理信息分类表7-1。

2.施工项目信息管理体现形式施工项目信息管理体现形式重要有书面形式、技术形式和电子形式。

2.1书面形式1)设计图纸、阐明书、任务书、施工组织设计、合同文本、概(预)算书、会计、记录等各类报表、工作条例、规章、制度等。

2)会议纪要、谈判记录、技术交底记录、工作研讨记录等。

3)个别谈话记录、电话记录等。

2.2技术形式图片、照片、录音、录像、光盘、存储器、电报等。

2.3电子形式电子邮件、Web网页等。

3.施工文献档案管理内容1、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资料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资料是建设施工全过程中真实记录,是施工各阶段客观产生施工技术文献。

其重要内容涉及如下几方面。

(1)图纸会审记录文献。

图纸会审记录是对已正式订立设计文献进行交底、审查和会审,对提出问题予以记录文献。

施工项目经理部收到工程图纸后,应组织关于人员进行审查,将设计疑问及图纸存在问题,按专业整顿、汇总后报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提交设计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和设计交底准备。

图纸会审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各单位负责人及关于人员参加。

由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各单位项目有关负责人签认并加盖参加单位公章,形成正式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单位对设计疑问及图纸存在问题进行交底,施工单位负责将设计交底内容按专业汇总、整顿,形成图纸会审记录。

(2)工程开工报告有关资料(开工报审表、开工报告)。

开工报告是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共同履行基本建设程序证明文献,是施工单位、承建单位工程施工工期证明文献。

(3)技术、安全交底记录文献。

此文献是施工单位负责人把设计规定施工办法、安全生产贯彻到基层乃至每个工人一项技术管理办法。

交底重要项目为:图纸交底、施工组织设计交底、设计变更和洽商交底、分项工程技术交底、安全交底。

技术、安全交底只有当签字齐全后方可生效,并发至施工班组。

(4)施工组织设计(项目管理规划)文献。

承包单位在开工前为工程所做施工组织、施工工艺、施工筹划等方面设计,用来指引拟建工程各项活动技术、经济和组织综合性文献。

参加编制人员应在“会签表”上签字,交项目监理订立意见并在会签表上签字,经报审批准后执行并进行下发交底。

(5)施工日记记录文献。

施工日记是施工项目经理部关于人员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关于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活动以及效果进行逐日持续完整记录。

(6)设计变更文献。

设计变更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图纸自身差错,施工条件变化,建设各方提出合理化建议,原材料规格、品种、质量不符合规定等因素,需要对设计图纸某些内容进行修改而办理变更设计文献。

设计变更是施工图补充和修改记载,要及时办理,内容规定明确详细,必要时附图,不得任意涂改和事后补办。

按签发日期先后顺序编号,规定责任明确,签章齐全。

(7)工程洽商记录文献。

工程洽商是施工过程中一种协调业主与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洽商行为记录。

工程洽商分为技术洽商和经济洽商两种,普通状况下由施工单位提出。

在组织施工过程中,如发现设计图纸存在问题,或因施工条件发生变化,不能满足设计规定,或某种材料需要代换时,应向设计单位提出书面工程洽商。

(8)工程测量记录文献。

工程测量记录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保证建设工程定位、尺寸、标高、位置和沉降量等满足设计规定和规范规定资料统称。

(9)施工记录文献。

施工记录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各种检查、记录统称。

重要涉及工程定位测量检查记录、预检记录、施工检查记录、冬期混凝土搅拌称量及养护测温记录、交接检查记录、工程竣工测量记录等。

(10)工程质量事故记录文献。

工程质量事故记录文献涉及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和工程质量事故解决记录。

(11)工程竣工文献。

工程竣工文献涉及竣工报告、竣工验收证明书和工程质量保修书。

4.工程质量控制资料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是建设工程施工全过程全面反映工程质量控制和保证根据性证明资料。

应涉及原材料、构配件、器具及设备等质量证明、合格证明,进场材料实验报告,施工实验记录,隐蔽工程检查记录等。

(1)出厂合格证及进场检查报告。

工程项目原材料、构配件、成品、半成品和设备出厂合格证及进场检(试)验报告合格证、实验报告整顿按工程进度为序进行,品种规格应满足设计规定,否则为合格证、实验报告不全。

材料检查报告是为保证工程质量,对用于工程材料进行关于指标测试,由实验单位出具实验证明文献,报告负责人签章必要齐全,有见证取样实验规定必要进行见证取样实验。

(2)施工实验记录和见证检测报告。

施工实验记录是依照设计规定和规范规定进行实验,记录原始数据和计算成果,并得出实验结论资料统称。

按照设计规定和规范规定应做施工实验,无专项施工实验表格,可填写《施工实验记录(通用)》;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及特殊工艺时,对施工实验办法和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应填写《施工实验记录(通用)》。

见证检测报告是指在建设单位或工程监理单位人员见证下,由施工单位现场实验人员对工程中涉及构造安全试块、试件和材料在现场取样,并送至通过省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其资质承认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其计量认证质量检测单位进行检测,并由检测单位出具检测报告。

(3)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文献。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是指为下道工序所隐蔽工程项目,关系到构造性能和使用功能重要部位或项目隐蔽检查记录。

隐蔽工程检查是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重要过程控制检查记录,应分专业、分系统(机电工程)、分区段、分部位、分工序、分层进行。

隐蔽工程未经检查或验收未通过,不容许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为通用施工记录,合用于各专业。

(4)交接检查记录。

不同过程或施工单位之间工程交接,当前一专业工程施工质量对后续专业工程施工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时,应进行交接检查,填写《交接检查记录》。

移送单位、接受单位和见证单位共同对移送工程进行验收,并对质量状况、遗留问题、工序规定、注意事项、成品保护等进行记录。

《交接检查记录》中“见证单位”规定:当在总包管理范畴内分包单位之间移送时,见证单位为“总包单位”;当在总包单位和其她专业分包单位之间移送时,见证单位应为“建设(监理)单位”。

5.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资料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资料是建设工程施工全过程中按照国家现行工程质量检查原则,对施工项目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及检查批划分,再由检查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逐级对工程质量做出综合评估工程质量验收资料。

但是,由于各行业、各部门专业特点不同,各类工程检查评估均有相应技术原则,工程质量验收资料建立均应按有关技术原则办理。

详细内容有如下几点。

(1)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为督促工程项目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建设工程应按一种标段或一种单位(子单位)工程检查填报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记录。

专业分包工程也应在正式施工前由专业施工单位填报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部应建立质量责任制度、现场管理制度及检查制度,健全质量管理体系,配备施工技术原则,审查资质证书、施工图、地质勘察资料和施工技术文献等。

按规定,在开工前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需填写“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报项目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检查,并作出检查结论。

(2)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

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是指在单位工程完毕后,施工单位经自行组织人员进行检查验收,质量级别达到合格原则,并经项目监理机构复查认定质量级别合格后,向建设单位提交竣工验收报告及有关资料,由建设单位组织单位工程验收记录。

且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单位(子单位)工程安全和功能建议资料核查及重要功能抽查记录、单位(子单位)工程观感质量检查记录有关内容应齐全并均符合有关规范规定规定。

(3)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文献。

分部(子分部)工程完毕,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应填报“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登记表”,由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关于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和技术、质量负责人等到场共同验收并签认。

分部工程按部位和专业性质拟定。

(4)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文献。

分项工程完毕(即分项工程所包括检查批均已竣工),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应填报“分项工程质量验收登记表”,由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进行验收并签认。

分项工程按重要工种、材料、施工工艺、设备类别等划分(5)检查批质量验收记录文献。

检查批施工完毕,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应由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填报“检查批质量验收登记表”,按照建设部施工质量验收系列原则表格执行。

检查批质量验收应由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等进行验收并签认。

检查批划分原则为:分项工程检查批划分应便于质量控制和验收;划分大小不能过度悬殊;能获得较完整技术数据及检查记录;符合统一原则和配套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

普通可依照施工及质量控制和专业验收需要按楼层、施工段、变形缝、系统或设备等进行划分。

同步项目应在施工技术资料(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方案技术交底)中预先明确工程各分项工程检查批划分原则,使检查批质量验收更加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