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 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左右皆呼万岁。
⑵据排偶,定句读
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例: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




步 二、巧用
骤 及 方 法
方法 先易
后难
一、找虚词,定句读。 二、察名代,定句读。 三、据修辞,定句读 四、理对引,定句读 五、依句式,定句读 六、依总分,定句读
三、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1.单元介绍 ,重 点 是 本 单 元主 题 “ 女 性的 声 音 ” 的发 展 历 史 介 绍。 让 学 生 了 解女 性 小 说 发 展的 历 史 及 特 点。 2 .
9.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 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
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 亦易矣不 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 学有难易乎为 之则难者亦易矣不 为则易者亦难矣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 /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则易者/ 亦难矣 人之为/ 学有难易 乎 为之 则难者/ 亦易/矣 不为 则易者亦 难矣/ 。 /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文言文断句常用的一些方法
知识梳理
壹 找名代,定句读
主语前断,宾语后断。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 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 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 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关注点:
• 人称: 第一人称:吾、我 、予、自、余、予·· 谦称:寡人、臣、妾、朕、孤、仆 第二人称:尔、汝、女、若、乃、而、阁下、·· • 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阁下 • 指示代词:其__、__彼_、__此__、_是__、__之_、__斯_。
安……哉(也)、孰与……乎 被动句式:为……所……、见(受)……于…… 固定句式:况……乎,奈……何,何以……为,
得无(无乃)……乎,如(若)……何
“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 “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 “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不亦……乎”(不亦说乎?); “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无乃……乎(无乃不可乎?); “可得……欤”(可得闻欤?); “得无……乎”(得无异乎?)
• 无定指代词:___莫______________ 。
关注点:
• 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如人名、
地名、事名、物名、官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 代名、官职名等。 • 这些名词或代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例1、匡 衡 勤 学 而 无 烛 邻 舍 有 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 光 映 书 而 读 之。

8.唯有经历劳 动 的 洗 礼 ,挥 汗 如 雨 , 奋斗 筑 梦 , 才 能悟 得 真 谛 , 享受 劳 动 所 带 来的 快 乐 。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文言文断句技巧
学习目标
1.继续培养文言语感,探究断 句的方法,正确断句。
2 .通过练习文言断句,进一 步提高解题及阅读浅易文言文 的能力。
什么叫断句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 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 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 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 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 “读”(dòu)。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 读。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
断句步骤
第一步:通读选项,找不同。(找四个选项中不同地方,
只断不同处)
第二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
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 (语感断句法)
第三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
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第四步:借助“特征”和方法,巧妙断句。
知识梳理
找修辞,定句读

顶真、排比、对偶、反复 文言文一般比较注重语句的整散结
合,特别是整句部分,往往使用对比、 对偶、排比、顶真的修辞或者是对举、 对比的手法。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 了方便。
⑴找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 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 中又作了主语。
例4: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2.在具体的教 学 中 , 可 以让 学 生 根 据 自己 的 课 内 外 阅读 情 况 说 一 说自 己 对 于 女 性小 说 的 了 解 ,谈 一 谈 他 们 印象 中 女 性 小 说有 怎 样 的 特 色 。

3.重点是介绍 它 的 主 要 内容 和 艺 术 风 格。 根 据 学 生 对作 家 萧 红 的 作品 以 及 那 个 时代 的 历 史 环 境的 了 解 程 度 ,来 安 排 教 学 方式 。
⑶察反复,定句读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
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
例5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 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 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 心
知识梳理
陆 辨句式,定句读
判断句式:……者……也 反问句式:不亦……乎、何……之有、 岂……哉 、
匡衡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 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 以/ 光映书而
读之。
知识梳理
找动词和形容词

承担一个句子谓语成分的是动词,断句时,可以先找 语句中的动词,确定作谓语的动词,然后根据谓语前 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来断定语句的停顿。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人以药淬之
关注点
1.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表敬副词有:
夫、惟、盖、凡、窃、敬、苟、若、岂等
2.放在句末的语气词有:
者、也、矣、焉、乎、哉、与(欤)、耶、耳 等
3.放在句首的复音虚词:
至若、于是、是故、若夫、至于、虽然、且夫、向使、然而、 然则 等等 4.句首时间词如:顷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 、向之、斯须 等;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人以药 淬之。
知识梳理
找对话标志,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 、引文 常常用 “曰”“云”“问”“言”“道” 等(注意省略) 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两人对话,一 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曰”,而把主 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理清问者、答者, 明辨句读。

4.鲁迅是学生 们 比 较 熟 悉的 , 可 以 从 鲁迅 与 萧 红 的 忘年 交 来 引 出 对萧 红 及 其 作 品的 介 绍 。

5.对比论证。 把 古 代 的 格物 致 知 和 当 今世 界 要 求 的 格物 致 知 放 在 一起 加 以 比 较 ,从 而 突 出 强 调了 本 文 的 论 点。
知识梳理
柒 依总分,定句读
总分、分总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 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 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 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守信的人交朋友,与见多识广 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 两面三刀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 害的。”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 兄事之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知识梳理
找对虚词,定句读

•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 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代词、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 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 情。一些议论性语段,

6.本文虽然属 于 学 术 性 演讲 , 但 通 俗 易懂 , 听 众 易 于接 受 。 首 先 ,作 者 在 演 讲 过程 中 注 意 结 合自 己 的 切 身 体验 , 如 作 者 讲 到了 自 己 初 到 美国 大 学 念 物 理时 的 彷 徨 恐 慌, 这 样 就 拉 近了 与
听众的距离, 并 使他 们 真 切 地 感受 到 格 物 致 知精 神 的 重 要 性。
5 .叹词如嗟夫、呜呼 等会构成独词句,前后都可断。
6.而“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
关注点:
7.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 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 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8.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 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 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