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配电工程-电力电缆技术规范

配电工程-电力电缆技术规范

电力电缆技术规范通用技术规范1、本标准技术规范分为通用部分、专用部分。

2、项目单位根据需求选择所需设备的技术规范,技术规范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原则上不能更改。

3、项目单位应按实际要求填写“项目需求部分”。

如确实需要改动以下部分,项目单位应填写专用部分表“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并加盖该网、省公司物资部(招投标管理中心)公章,与辅助说明文件随招标计划一起提交至招标文件审查会:①改动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②项目单位要求值超出标准技术参数值;③需要修正污秽、温度、海拔等条件。

经标书审查会同意后,对专用部分的修改形成“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放入专用部分中,随招标文件同时发出并视为有效,否则将视为无差异。

4、对扩建工程,项目单位应在专用部分提出与原工程相适应的一次、二次及土建的接口要求。

5、技术规范的页面、标题、标准参数值等均为统一格式,不得随意更改。

6、投标人逐项响应技术规范专用部分中“1 标准技术参数表”、“2 项目需求部分”和“3 投标人响应部分”三部分相应内容。

填写投标人响应部分,应严格按招标文件技术规范专用部分的“招标人要求值”一栏填写相应的招标文件投标人响应部分的表格。

投标人填写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响应表时,如有偏差除填写“技术偏差表”外,必要时应提供相应试验报告。

1 总则1.1 一般规定1.1.1 投标人应具备招标公告所要求的资质,具体资质要求详见招标文件的商务部分。

1.1.2 投标人或供货商应设计、制造和销售过铜芯或铝芯电缆的产品,且使用条件应与本工程相类似或较规定的条件更严格。

近三年至少有1000km的10kV电缆产品运行业绩。

1.1.3 投标人应仔细阅读本招标文件,包括商务和技术部分的所有规定。

由投标人提供的10kV电力电缆应与本技术规范书中规定的要求相一致。

卖方应仔细阅读包括本技术规范书在内的招标文件中的所有条款。

卖方提供货物的技术规范应符合招标书要求。

1.1.4 本技术规范书提出了对10kV电力电缆技术上的规范和说明。

1.1.5 如果投标人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技术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投标人提供的产品完全符合本技术规范书的要求。

如有偏差,应在投标书中以技术专用部分附录的格式进行描述。

1.1.6 本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与投标人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1.7 本招标文件将作为订货合同的附件。

本技术规范书未尽事宜,由合同双方在合同技术谈判时双方协商确定。

1.1.8 本技术规范书中涉及的有关商务方面的内容,如与招标文件的《商务部分》有矛盾时,以《商务部分》为准。

1.1.9 本技术规范书中的规定如与技术规范专用部分有矛盾时,以专用部分为准。

1.1.10 本技术规范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投标人应提供符合GB和IEC最新版本的标准和本技术规范书的优质产品。

1.2 工作范围和进度要求1.2.1 本技术规范书适用技术规范专用部分所有采购的电力电缆。

具体为:提供符合本标书技术要求的电力电缆、相应的试验、工厂检验、试运行中的技术服务。

1.2.2 卖方在提供的电缆数量较大或买方认为重要的线路时,应在合同签订后不超过两周的时间内尽快向买方提交一份详细的生产进度表。

这份生产进度表应以图表形式说明设计、试验、材料采购、制造、工厂检验、抽样检验、包装及运输,包括对每项工作及其过程足够详细的全部细节。

1.2.3 投标人应满足招标文件内交货时间要求。

投标人对于因某种特殊原因造成的交货时间延误情况,应在投标文件中提供相应的采取补救措施的应急预案。

1.3 对设计图纸、说明书和试验报告的要求1.3.1 技术资料和图纸的要求1.3.1.1 如有必要,工作开始之前,卖方应提供6份图纸、设计资料和文件经买方批准。

对于买方为满足技术规范书的要求直接做出的修改,卖方应重新提供修改的文件。

1.3.1.2 卖方应在生产前1个月(特殊情况除外)将生产计划通知买方,如果卖方在没有得到批准文件的情况下着手进行工作,卖方应对必要修改发生的费用承担全部的责任,文件的批准应不会降低产品的质量,并且不因此减轻卖方为提供合格产品而承担的责任。

1.3.1.3 应在试验开始前1个月提交详细试验安排表。

1.3.1.4 所有经批准的文件都应有对修改内容加标注的专栏,经修改的文件应用红色箭头或其他清楚的形式指出修改的地方,应该在文件的适当地方写上买方的名称、标题、卖方的专责工程师的签名、准备日期和相应的文件编号。

图纸和文件的尺寸一般应为210mm×297mm(A4纸型),同时应将修改的图纸和文件提交给买方。

1.3.2 产品说明书1.3.2.1 提供电缆的结构型式的简要概述及照片;1.3.2.2 说明书应包括下列各项:型号、结构尺寸(附结构图)、技术参数、适用范围、使用环境、安装、维护、运输、保管及其他需注意的事项等。

1.3.3 试验报告1.3.3.1 提供电缆的出厂试验报告;1.3.3.2 提供与所招标型号相同/相近的电力电缆的型式试验报告;1.3.3.3 需要时提供特殊试验报告,如阻燃试验、防白蚁试验等。

1.4 标准和规范1.4.1 除本技术规范书特别规定外,卖方所提供的设备均应按下列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制造、检验和安装。

所用的标准必须是其最新版本。

如果这些标准内容矛盾时,应按最高标准的条款执行或按双方商定的标准执行。

如果卖方选用标书规定以外的标准时,需提交与这种替换标准相当的或优于标书规定标准的证明,同时提供与标书规定标准的差异说明。

1.4.2 本条件中标明的参数数值是作为特殊强调的条款。

1.4.3 引用标准这些标准应是现行的有效版本,同时在与下述标准各方达成协议的基础上鼓励研究采用下述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1.5 投标人应提交的技术参数和信息1.5.1 投标者应按技术规范专用部分列举的项目逐项提供技术参数,投标者提供的技术参数应为产品的性能保证参数,这些参数将作为合同的一部分。

如与招标人所要求的技术参数有差异,还应写入技术规范专用部分的技术偏差表中。

1.5.2 每个投标者应提供技术规范专用部分中要求的全部技术资料。

1.5.3 卖方提供的电力电缆的特性参数和其他需要提供的信息。

1.6 备品备件1.6.1 投标人应提供安装时必需的备品备件,价款应包括在投标总价中。

1.6.2 招标人提出运行维修时必需的备品备件,见技术规范专用部分表5。

1.6.3 投标人推荐的备品备件,见技术规范专用部分表12。

1.6.4 所有备品备件应为全新产品,与已经安装设备的相应部件能够互换,具有相同的技术规范和相同的规格、材质、制造工艺。

1.6.5 所有备品备件应采取防尘、防潮、防止损坏等措施,并应与主设备一并发运,同时标注“备品备件”,以区别于本体。

1.6.6 投标人在产品质保期内实行免费保修,且对产品实行终身维修。

并根据需要在15日内提供技术规范专用部分表5所列备品备件以外的部件和材料,以便维修更换。

1.7 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1.7.1 投标人应提供安装时必需的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价款应包括在投标总价中。

1.7.2 招标人提出运行维修时必需的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列在技术规范专用部分表5中。

1.7.3 投标方应推荐可能使用的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列在技术规范专用部分表12中。

1.7.4 所有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应是全新的、先进的,且须附完整、详细的使用说明资料。

1.7.5 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应装于专用的包装箱内,注明“专用工具”“仪器”“仪表”,并标明防潮、防尘、易碎、向上、勿倒置等字样,同主设备一并发运。

1.8 安装、调试、试运行和验收1.8.1 合同设备的安装、调试,将由买方根据卖方提供的技术文件和安装使用说明书的规定,在卖方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

1.8.2 完成合同设备安装后,买方和卖方应检查和确认安装工作,并签署安装工作完成证明书,共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1.8.3 合同设备试运行和验收,根据本招标文件规定的标准、规程、规范进行。

1.8.4 验收时间为安装、调试和试运行完成后并稳定运行24 h。

在此期间,所有的合同设备都应达到各项运行性能指标要求。

买卖双方可签署合同设备的验收证明书。

该证明书共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2 通用技术要求2.1电缆结构电缆结构除符合GB/T 12706.2的规定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2.1.1 导体导体表面应光洁、无油污、无损伤屏蔽及绝缘的毛刺、锐边,无凸起或断裂的单线。

导体应为圆形并绞合紧压,紧压系数不小于0.9。

铜导体单线必须采用TR型软铜线;铝导体应采用电工铝(导电率≥61%IACS)。

2.1.2 挤出交联工艺导体屏蔽、绝缘、绝缘屏蔽应采用三层共挤工艺,全封闭化学交联。

绝缘料采用交联聚乙烯料,半导电屏蔽料采用交联型材料,绝缘料和半导电料从生产之日到使用不应超过半年。

生产厂家提供对产品工艺制造水平的描述,包括干式交联流水线方式,生产设备中的测偏装置、干式交联,冷却装置的描述等。

2.1.3 导体屏蔽导体屏蔽为挤包的交联半导电层,电阻率不大于100Ω.cm。

半导电层应均匀地包覆在导体上,并和绝缘紧密结合,表面光滑,无明显绞线凸纹,不应有尖角、颗粒、烧焦或擦伤的痕迹。

在剥离导体屏蔽时,半导电层不应有卡留在导体绞股之间的现象。

导体屏蔽标称厚度为0.8mm,最小厚度应不小于0.7mm。

2.1.4 绝缘绝缘标称厚度4.5mm,绝缘厚度平均值应不小于标称值,任一点最小测量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90% 。

任一断面的偏心率((最大测量厚度-最小测量厚度)/最大测量厚度)应不大于10% 。

8.7/15kV电缆的绝缘偏心度应符合下式规定:(t max - t min )/ t max ≤10%t max :绝缘最大厚度,mm ;t min :绝缘最小厚度,mm ; t n :绝缘标称厚度,mm ;t max 和t min 在绝缘同一断面上测得。

2.1.5 绝缘屏蔽绝缘屏蔽为挤包的交联半导电层,半导电层应均匀地包覆在绝缘表面,表面应光滑,不应有尖角,颗粒、烧焦或擦伤的痕迹。

绝缘屏蔽应为可剥离型。

绝缘屏蔽的标称厚度为0.8mm 。

三芯电缆绝缘屏蔽与金属屏蔽之间应有沿缆芯纵向的相色(黄绿红)标志带,其宽度不小于2mm 。

2.1.6 金属屏蔽金属屏蔽用重叠绕包的软铜带(或软铜丝)组成,电阻率不大于0.0180Ω.mm 2/m(20℃),绕包连续均匀,平整光滑,没有断裂,铜带间绕包平均搭盖率不小于20%(标称值)。

铜带标称厚度为0.10mm ,截面大于25mm 2(按管状计算),且三芯屏蔽应接触良好。

铜带的最小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 90%。

2.1.7 填充及隔离套缆芯采用与电缆运行温度相适应的非吸湿性聚丙烯撕裂薄膜填充,应紧密无空隙,并保证在成品电缆段附加老化试验后不粉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