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挑战教皇的权威》PPT课件

《挑战教皇的权威》PPT课件


2020/3/19
英国国教派
让我告诉你……
“原罪”——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违背上帝命令所犯 的 罪行,传给后世子孙,是人类一切罪恶和灾祸的源 泉。
“救赎”——上帝派他的儿子耶稣来到世间,被钉死 在十字架上,在上帝面前替人类赎了罪。《圣经》主 张“义人必因信得生”,凡是信仰上帝的人都能得救。
想一想:人为什么需要救赎?应当怎样实现救赎?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标内容:
掌握宗教改革的概念,结合马丁·路德思想, 分析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历史上的回眸:关于宗教 世界上三大宗教指的是什么?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基督教的演变
基督教
一世纪诞生
1054年第一次分裂
天主教(西派)
东正教(东派)
16世纪第二次分裂
路德派
天主教
新 教 加尔文派
地白雪的卡诺莎城堡的院子里。根据
惯例,年轻的德皇赤足披毡站在寒冷
的雪地里苦苦恳请教皇接见,并原谅
他这个认了罪的人。而格里高利七世
这位出身低微的手工匠的儿子,硬是
政治:教权高于王权让高贵的德皇在室外整整等了三天,
直到使其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后才出
来恩赐给这位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
2、教皇的权威
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 主,占据了各国土地的1/3。向 民众兜售“赎罪券”以搜括钱 财。
市民:提倡信仰自由、 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路德的觉醒——影响
1、宗教改革在德
信徒比例
国拉开序幕。
天主教:50%
2对【、天思性主考质教】:会新这的教是社中反会废、除教阶、简化仪新东式正的教教改::4100%% 思革想反改映革了运当动时。资产阶级什么样的要求?
路德的改革在德国引起不同反响。教皇宣布要开 除他的教籍。德意志的萨克森、普鲁士等地诸侯保护 路德免受教皇迫害,并相继改信路德派基督教。路德 前往沃姆斯市参加他与教皇代表的辩论会,受到市民 的热烈欢迎。
分析讨论引起不同反响的原因?
教皇:冲击了罗马教皇的权威,动摇了他的神权统治。
诸侯:迎合了一些诸侯加强王权、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治要求。
兜售“赎罪券”
经济: 最大的封建主,经济特权
2、教皇的权威
中世纪的天主教会完全垄断了西欧的文化 和教育。教会控制和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和行 动,任何不符合宗教教义的行为都被认为是 异端,随时会被宗教裁判所送上火刑架。
15世纪以后,西班牙的宗教裁判所最为残暴, 仅仅在1480-1488年间,被火刑处死的达8800人, 受惩处者有96494人。
样可以被赦罪或免罪。 第86条 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何不用自己的钱
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贫穷信徒的钱呢?
请回答: 《九十五条论纲》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抨击教会的腐朽、贪婪,反对出售赎罪券
莱比锡神学辩论 Year1519
1519年6月,路德来到大城市莱比锡,他的对手是 罗马天主教大神学家艾克。只见路德手捧《圣经》, 目光坚定,直截了当地指出:“人的得救不在于参不参 加宗教仪式,买不买‘赎罪券’,而决定于对上帝的 信仰!” “真理的根据,不是教会或者教皇的意思, 而是《圣经》。”
第一幕 中世纪的黑暗
1、天主教会的主张 “因行称义”
中世纪时,以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通过攫取对圣 经的解释权,把自己变成了上帝的代言人。他们鼓吹 “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即依靠以教皇为首的教阶
制度、复杂的圣礼和善功才能得救。 上帝
罗马教皇
(1)与圣经相比,天主教会认为人应当 怎样实现救赎?
(2)教会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思想: 垄断意识形态
在中世纪,适应自然经济的需要,神学家所
材料1 提倡的是禁欲主义,认为自甘奉行赤贫的生
活才是获得上帝之爱的基本条件,追求财富 必然陷入贪婪的罪恶。……但商品经济不声 不响的创造出了一个新的上帝——金钱。这 个新上帝将以其自身的力量迅速改变旧的道 德秩序,它逐渐代替了封建特权和以地产为 衡量人们社会地位高低和拥有财富多少这一 唯一尺度。
随着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教会
的阻碍作用日益明显,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冲 破教会的垄断和束缚。
宗教改革的背景:
第14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1、经济: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2、政治:天主教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阻碍资 本主义的发展。
3、思想:文艺复兴运动和近代科学的推动。
4、宗教:天主教会腐败,基督徒要求振兴基督教。
第二幕 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马丁路德的和《九十五条论纲》
灵魂的挣扎 Year 1500—1510
1500年路德进入爱尔福特大学,深受人文主 义思潮的影响。毕业后进入奥古斯丁修道院,他 按照神学家宣扬的天主教信条潜心修道,遵守禁 欲主义,以斋戒、自我鞭笞等各种苦行进行修炼, 以求取灵魂得救。
华丽的祭坛
红衣主教 大主教 主教
神父
信徒
2、以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有怎样的权威?
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
太阳借来的。
——教皇英诺森三世
“卡诺莎之辱”
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罗马教皇的斗 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
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年仅26岁
的亨利四世带着他的妻子和孩子,前
往意大利北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卡诺莎城堡,站在满
路德实在忍无可忍了。他挥笔写下 《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即九十五条论 纲),并把它贴到了维登堡教堂的门前。论 纲迅速传遍德国及整个西欧,像一团炽热 的火种点燃了宗教改革的熊熊烈焰。
《九十五条论纲》
请回答 : 路德为什么张贴《九十五条论纲》?
序幕
让我们一起聆听……
《九十五条论纲》 第36条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
请回答 :
马丁·路德提出怎样的救赎思想? 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马丁·路德的核心主张 ——因信称义
实质:
否定教皇的权威
新兴资产阶级
因因信行称称义义
信善徒功都可 成圣圣为 经礼教 具士 有 最教高阶权威
为什么说路德的思想具有鲜明的的人文主义 色彩?
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 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1510年,路德带着朝圣者的热情首次赴罗马。 那里的世风恶浊及教廷的腐败使他大失所望。 他开始对教会的救赎制度发生怀疑。 路德在灵 魂的挣扎中坚定了改革宗教的决心。
请回答 : (1) 路德是如何求取灵魂得救的? (2)是什么让路德坚定了改革宗教的决心?
开始 《九十五条论纲》
1517年,一个名叫特策尔的传教士来 德意志出售赎罪券。特策尔此次是作为教 皇钦差而来的,集资目的是修缮罗马的圣 彼得大教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