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资源经济学考试大纲附答案

资源经济学考试大纲附答案

考试题型:一、单项选择题(10个,每个2分,共20分)二、判断正误(10个,每个1分,共10分)三、名词解释(4个,每个5分,共20分)四、简答题(4个,每个6分,共24分)五、论述题(2个,每个13分,共26分)导论:1.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 理解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也成为“非耗竭性资源”,指可以再一定程度上循环利用且可以更新的水体、气候、生物等资源;包括:太阳辐射能、风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质能资源(木材、秸秆等)、森林资源、渔业资源……不可再生资源也称为“耗竭性资源”,是指储量有限且在人类时间尺度上不可更新的矿产资源。

包括:化石燃料(煤、天然气、石油)、金属矿产资源(可循环利用)……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区分主要是是否存在一个“注入流”。

3.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及自然、环境的全新的综合概念?首先,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增长。

其次,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最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第1章自然资源市场1.替代资源和互补性资源的价格变化对该自然资源需求的影响替代资源价格的高低:两种资源x和y高度相关,成为互相替代的资源时,一种资源价格的变化会影响另一种资源的需求量。

X价格升高,会引起X需求量的减少,从而会增加Y的需求量。

互补性资源价格的高低:当一种资源价格下降时,同时也增加了另一种资源的需求,这两种资源就成为互补性资源。

2.理解引起自然资源需求曲线的移动变化的因素;(沿着需求曲线移动和需求曲线的位移分别由什么因素引起)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价格变化引起)需求曲线的位移(价格以外的因素引起的变动,包括相关资源的价格变化、价格预期等)3.外部性对于资源市场均衡的影响。

外部性是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了其他生产单位(或消费者)的生产过程(或生活标准),如按照传统福利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外部性是一种经济力量对于另一种经济力量的“非市场性”的附带影响,是经济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所谓非市场性,是指这种影响并没有通过市场价格机制反映出来)。

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分析,外部性是表示当一个行动的某些效益或费用不在决策者的考虑范围内的时候所产生的一种低效率的现象,它将导致市场失灵。

外部性的存在导致资源配置中边际私人成本与边际社会成本、边际私人收益与边际社会收益出现差异。

外部性分为两类: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

负的外部性的例子如工厂所施放的污染正的外部性的普通例子是研究和发明(R&D)负的外部性所导致的资源配置低效率MR 为为边际收益;MSC 为社会边际成本;MPC 为私人边际成本。

4.影响自然资源供给的因素包括哪些?其他用途的竞争 ;科学技术的发展 ;大自然的变化 ;交通条件 ;政府政策 ;资源发现或资源枯竭第2章 自然资源经济评价1. 贴现率的含义贴现率就是将未来的资金贴现为现在资金的比率2. 贴现率大小的决定因素人们的时间偏好率和资本的边际生产率3. 掌握对于同类自然资源和不同类自然资源的评价方法有哪些对于同类自然资源,可以通过一定的折算系数进行综合定量分析评价。

比较常用的折算系数有:草场载畜量折算系数;能源折算系数;农产品折算系数;经济价值折算系数。

对于不同类自然资源,可以用自然资源总体评价参数进行评价。

比较常用的参数有:综合参数;综合优势度参数;区域组合参数。

第3章 自然资源经济开发1. 掌握自然资源开发中的成本,理解各种成本的内涵;直接成本:资源开发而发生的实质支出时间成本:在资源开发中从投入到产出这一时间段所引起的成本机会成本:以失去的可供选择的东西计量的成本社会成本:主要是由于负的外部性所引起的2. 成本收益评价法中,投资决策如何制定;如果预期的利润率越大于利息率,则纯利润越大,投资越多;反之,如果预期的利润率越小于利息率,则纯利润越小,投资越少。

3. 经济净现值(ENPV )的含义及利用经济净现值法判断项目是否可行的方法;反映开发项目对国民经济所作贡献的绝对指标PQ P sP pMSCMPCE E’ Q s Q pMR经济净现值(ENPV)是反映开发项目对国民经济所作贡献的绝对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式中,BTi为发生在第i年的总收益;CTi为发生在第i年的成本;n为计算期;r为社会贴现率。

❖一般来说,经济净现值大于或者等于0的项目是可以考虑的项目;反之,则不可行。

4. 贴现的概念将不同年份的总成本和收益转换为同一测度,使得相互之间的比较可以适当进行5. 理解并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分析为什么要规制“规制者”(P94)规制“规制者”是对规制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规制,规制“规制者”的目标是监督和规范规制者制定和执行规制政策的行为、促进和保证规制者行为符合社会公共利益。

第4章资源资产化与资源产业1. 资源资产的概念资源资产指受人类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实际或潜在的自然资源存量,其中包括一部分在经济活动参与下形成的资源存量。

2. 资源资产的表现形式有哪些?资源资产可以表现为实物形态,各种自然资源的实物存在形式如土地、水、森林、矿山等;资源资产也可以表现为价值形态,即体现一定数量的货币;资源资产还可以表现为一定的权利,即“财产权”,这意味着资源资产可以在不同的经济主体之间进行流的。

3. 产权的特征有哪些?排他性,可流动性,可分割性,存在产权边界,收益性4. 理解按照不同的标准对产业的分类;以同一商品市场为单位划分:所有生产同类商品或提供同种服务的企业称为某产业,如钢铁产业、汽车产业、电子产业等;以使用生产要素的特征划分:如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等;以生产部门划分:如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克拉克❖按距离自然资源的远近将全部经济活动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是指直接从自然界取得产品以满足人类最基本需要的产业部门,主要指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和狩猎业。

❖第二产业是指对从自然界取得的初级产品进行加工以满足需要的产业部门,主要指工业,包括制造业、采矿业、建筑业,以及煤气、电力、供水等工业部门。

❖第三产业是指一般不直接创造物质资料,而是为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满足需要的产业部门,通常指服务业,包括商业(贸易业)、金融及保险业、通信业、房地产业、运输业、服务行业(如医疗、教育业等)、旅游业、租赁业、军队、律师业等。

❖☞根据各个产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划分:成长产业、成熟产业、发展产业和衰退(夕阳)产业。

5. 理解一个国家中资源优势与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的关系;❖一个国家或区域的资源票赋可以影响甚至决定一个国家或区域的产业结构。

资源优势并不必然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需要资本的注入,技术创新和进步,人力资源以及相应的制度创新。

6. “荷兰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哪些?❖①制造业特别是科技含量较高的深加工、精加工产业不易发展起来。

❖②资源产业的繁荣以其他行业衰退为代价。

❖③出口剧增导致本国货币升值,削弱了本国经济的竞争力。

❖④国内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地区差距因资源条件的优劣而拉大。

7. 根治“荷兰病”的方法第一,将自然资源留在地底下。

为了避免“荷兰病”,必须对自然资源开采的速度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经济后果仔细权衡。

第二,多样化生产。

减少对资源部门的依赖,使产业多样化。

第三,设立资源基金,既可以用于海外投资,也可以用于稳定收入。

第5章环境资源价值评估1. 环境资源的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选择价值直接使用价值,能够直接为人类消费使用的产品或服务。

(食物、教育、娱乐、旅游、科研)间接使用价值,不直接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但却为生产和消费的正常进行提供了必要条件。

(生态功能、洪水防御、风暴防护)选择价值,环境资源目前未被直接和间接使用而将来可能被利用的某种服务的价值。

(生物多样性、生境保护)2. 支付意愿和受偿意愿的概念支付意愿是指人们为了得到诸如环境舒适度这样的环境资源而愿意支付的最大货币量受偿意愿是指人们自愿放弃本可以得到的改善后的环境资源时获得的最小货币量。

3. 进行环境资源价值评估的意义1、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2、促使人们转变商品价值观念;3、有利于制定合理的环境资源价格;4、提供环境损害赔偿的依据;5、为制定合理的环境政策提供信息支持;6、促进将环境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第6章循环经济1. 循环经济的概念及概念理解所谓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是对物质闭环流动(closing mater创s cycle)经济的简称。

循环经济是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流程,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地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把废物排放限于环境自净能力的阂值之内),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环境与经济的双赢。

2. 循环经济与线性经济的区别和联系发展循环经济不是要彻底否定过去的一切,而是对过去进行“扬弃”;不是要彻底抛弃线形经济,而是要在自然承载力允许的范围内,实现线形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叠加。

3. 循环经济的原则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无害化4. 实施循环经济的基础保障包括哪些?1、法律保障,健全的法律制度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保证。

2、经济政策,合适的经济政策,如奖励、收费、罚款等可以引导和促进法律的顺利实施。

3、运行机构,废物的分类、收集、利用、处置需有合适的机构,才能顺利运行。

4、公众参与,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活动的程度既标志该社会文明、成熟等程度,也是环境保护、循环经济成功的必要保证。

第7章能源的经济问题1. 能源的概念拥有某种形式的能量,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换成机械能,热能,电磁能,化学能等各种能源的物质。

2. 掌握并理解能源的分类(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包括哪些)1.按照初始来源划分①直接的太阳辐射能;②由太阳辐射能转化而来的能源,即通过对大气循环、光、热、水分蒸发等发生作用,包括风能、水能、生物能和矿物能源等能源;③引力能,是地球和其他天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能量,如月球和太阳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潮汐能等;④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如地热能以及由核裂变、核聚变所产生的核能等。

2.按照被利用的基本形态分类按照被利用的基本形态分类包括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①一次能源是指从自然界开发出来直接利用而不改变其基本形态的能源,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海流、地震、原油、天然气、煤炭、核燃料等;②二次能源是指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形成另一种形态的能源产品,如电能、氢能、蒸气、煤气、汽油、煤油、柴油、焦炭、火药、甲醇、丙烷、酒精、苯胺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