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明朝那些事》有感
我是一个爱好历史的人,喜欢一切有历史感的东西,例如中医,汉服等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年代感的东西。
但唯独对史书没有兴趣,对于我来说史书未免都是大篇枯燥的文言文没有吸引力;外国史书有太过数据化和理论化。
曾经心血来潮买了斯塔夫理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来看但也最终半途而废束之高阁了。
我知道喜欢历史就必须了解历史,没有了解自己的那份喜欢就永远存在于自己的想象之中不算是真正的喜欢。
我一直在寻寻觅觅一本有趣味性叙述历史的书籍,直到那天我和它相遇了······
和《明朝那些事》的相遇不是偶然,因为在上大学之前就听老师推荐过这本书说老师告诉我这本书值得一看但一直没有机会看到。
直到那天不经意的在图书馆看到它,它就安安静静的躺在哪里等待和有心的人相遇。
那天相遇过后我的生活中就少不了它的影子每天有空的时候就会阅读它,为作者笔下的历史人物高兴悲伤,这本书的作者仿佛使那些历史人物活过来了一样,他们那么鲜活的出现我又怎么不为他们的遭遇命运悲伤唏嘘呢?作者笔下的历史是激情的,豪迈的,悲伤的,我好像成了作者笔下的那些人过着他们的生活,体会着他们的人生。
这本书叙述的历史是活的,那些历史对于我来说不再是那么遥远,那么的充满着距离感。
我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读懂了历史长河那一段明朝的人儿们。
我最先参与的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起义之旅,看着他是如何一步一步打败他的敌人变得日益强大;看到他是如何一步一步的成长为明朝
的开国皇帝;如何一步步被权力迷惑杀害陪伴自己打下天下的生死兄弟;以及他那越来越多疑猜忌的心如何一步步让自己变得孤独。
他不幸福,纵使拥有那至高的权力也填补不了的内心,他的梦里总是出现哪些死了的人们,总是会想起年轻时和兄弟们一起拼搏的日子,一个人孤零零的守着这诺大的江山终究是孤独的。
在告别自己的老朋友徐达时,他知道他仅剩的朋友又少了一个,但权力容不得自己有朋友,自己已经没有拥有朋友的资格了。
徐达死后的那句话最能表达我看到这一切的感受“与皇帝做朋友,只能同患难不能同富贵”这就是封建王权的悲哀。
我第二次参与了明成祖朱棣的夺权之旅,看到一个不在其位却想谋其事的朱棣,朱棣的执政能力,办事能力都是当时数一数二的。
他不甘心自己的才能就那样埋没,自己的父亲在一场起义战争中曾许诺自己会给予皇位却只是空谈。
第一次他忍让了毕竟那是自己的父亲以及那个太子自己的兄弟,当太子生病死去时,他以为父亲会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努力和才能,会完成之前的许诺。
他又一次失望了,因为自己的父亲按照嫡长子继承制传位给软弱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
自己的侄子又想削去自己的藩位权力已经到了快不保的地步了,于是他爆发了。
正应了鲁迅的那句话“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的灭亡”于是京城便掀起了一片血雨腥风,朱棣得到了他想的皇位建文帝的结局成了谜。
但从此朱允炆成了朱棣到死都不能释怀的一个结,即使他的功绩很大也摆脱不了那篡位的名声。
皇权就像一条不归路,一旦踏上就回不去了。
我知道朱棣的一生一定会有那么一瞬间后悔自己做的选
择,但如果让他再选一次他还是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一条路,因为权力的诱惑太大,他怎么舍得放弃那唾手可得的皇位。
这就是生在皇家的悲哀。
《明朝这些事》我参与了整个明朝发生的事情,也看到了很多历史长河中苏醒过来的人。
皇帝的至高无上和悲哀一览无遗;奸臣宦官的跳梁之举遗臭万年;大将的热血才智谋略保卫了几百年不倒的明朝皇权,保卫中华民族不受侵犯;名臣们各献其智为大明朝的政治做出卓越贡献。
但如果有谁问我我最喜欢明朝什么年间,我会毫不犹豫的说是嘉靖年间。
不是因为这个爱炼丹妄想长生不老的嘉靖皇帝。
而是嘉靖这长达45年间实在是涌现了太多的伟人英雄。
有心怀天下的内阁首辅杨廷和、夏言、徐阶;他们有的被奸人所害也有的人忍辱负重申张正义。
也有坏到极致的严氏父子;搞得百姓民不聊生,官员不敢吭声,种种罪行罄竹难书;也有在人世沉浮终究找到真理的王守仁,他为官时百姓爱戴,行军打仗时鬼斧神工经常让敌人不明所以;还有敢勇于维护正义的杨继盛和不怎么聪明但极力尽自己本分做事从自己做起还带点偏激的明朝第一清官海瑞,还有一生莫名其妙但武艺高强一直抗倭的俞大猷和一生致力于抗倭最终赶出侵虐者发明让敌人闻风丧胆的鸳鸯阵五行阵法建立戚家军的戚继光;还有明朝三大才子中的两人杨慎和徐渭;以及舍弃荣华富贵功名利禄,只为挽救更多人生命的医生,《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
这些人就这样长眠于历史长河中……但他们的事迹和他们心中所怀的那份热血以及对待生活的态
度是那么的鲜活,让我觉得历史不只是汉服,传统文化还有这些可爱的人。
可能对于传统历史学者来说这本书会有不严谨的地方,但对于我来说正是我想邂逅的历史书籍,它不是那么冰冷,不是那么枯燥。
让我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有了深入的理解。
他们有的人不应被遗忘。
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历史总是发展的,那些人已经逝去了,我们也只能在书本中看到他们的身影。
让后世去评说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