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学植物的抗逆生理

植物学植物的抗逆生理


冷害的机理
• 膜脂发生相变
膜脂成分与植物抗冷性的关系
• 膜不饱和脂肪酸指数(unsaturated fatty acid index, UFAI),即不饱和脂肪酸在总脂肪酸中的相对比值, 可作为衡量植物抗冷性的重要生理指标。
• 同一种植物,抗寒性强的品种其不饱和脂肪酸的 含量也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经过抗冷锻炼后, 植物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能明显提高,随之膜相 变温度降低,抗冷性加强。
1、抗逆生理概论
(一)逆境和植物的抗逆性
• 逆境(stress)指对植物生存与发育不利的各种 环境因素的总称。
• 抗性(hardiness)植物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和抵 抗力。
• 植物的抗性生理(hardiness physiology)就是研 究不良环境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以及植物对 不良环境的抗御能力。
植物对冻害的生理适应
• 植株含水量下降 • 呼吸减弱 • 脱落酸含量增多 • 生长停止进入休眠 • 保护物质的增多
冻害的机理
• 结冰伤害(胞间结冰和胞内结冰 )
胞间结冰引起植物受害的主要原因是:原生质 过度脱水、冰晶体对细胞的机械损伤、解冻过 快对细胞的损伤
• 巯基假说
• 膜的伤害
提高植物抗冻性的措施
逆境的种类
植物的抗性方式:
• 避逆性 • 御逆性 • 耐逆性
(二)植物在逆境下的形态变化与 代谢特点
• 形态结构变化 • 生理生化变化
胁迫与胁变
• 胁迫(stress) 指(不良)环境因素对植物的作 用力(影响)。
• 胁变(strain)是指植物体受到胁迫后产生相 应的变化。(弹性胁变、塑性胁变)
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 (catalase,CAT)等。
害活 机性 制氧
与 植 物 膜 伤
(六)逆境蛋白
• 逆境蛋白(stress protein):由高温、低温、干旱、 病原菌、化学物质、缺氧、紫外线等逆境诱导形 成新的蛋白质(或酶)。
• 逆境蛋白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产生的,通常使 植物增强对相应逆境的适应性。
(七)植物的交叉适应
• 植物经历了某种逆境后,能提高对另一些逆境的 抵抗能力,这种对不良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作用, 称为交叉适应(cross adaptation)。
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细胞对不良环境的生理适应
• 生物膜 • 胁迫蛋白 • 活性氧 • 渗透调节 • 脱落酸
(八)提高作物抗性的生理措施
• 逆境锻炼 • 栽培措施 • 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四)植物激素在抗逆性中的作用
• 胁迫激素 ABA • 乙烯
(五)膜保护物质与活性氧平衡
• 逆境下膜的变化
生物膜的透性对逆境的反应是很敏感,在逆境 胁迫下,质膜透性都增大,内膜系统出现膨胀、 收缩或破损。
膜脂和膜蛋白与抗性能力有关。
低温
高温
晶态
膜脂液晶态
液化
• 活性氧平衡
• 活性氧的生成酶有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等 • 细胞的保护酶主要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
• 涝害指地面积水,淹没了作物的全部或一 部分。
• 抗冻锻炼 • 化学调控 • 农业措施
抗热性
• 由高温引起植物伤害的现象称为热害(heat injury)。
• 植物对高温胁迫(high temperature stress ) 的适应则称为抗热性(heat resistance)。
高温对植物的危害
• 直接伤害(脂类液化 、蛋白质变形) • 间接伤害(饥饿、毒性 、缺乏某些代谢物质 、蛋
白质合成下降 )
植物耐热性的机理
• 内部因素 • 外部条件
植物的抗旱性
• 干旱(drought):植物体内水分过度亏缺 的现象。
• 旱害(drought injury):指土壤水分缺乏或大 气相对湿度过低对植物的危害。
• 抗旱性(drought resistance):植物抵抗旱害 的能力。
• 干旱类型
植物的抗冷性
• 冷害(chilling injury):在零上低温时,虽 无结冰现象,但能引起喜温植物的生理障 碍,使植物受伤甚至死亡的现象。
• 抗冷性(chilling resistance) :植物对冰点以 上低温的适应能力
冷害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
• 膜透性增加 • 胞质环流减慢或停止 • 呼吸速率大起大落 • 光合速率减弱 • 水分平衡失调 • 有机物分解占优势
大气干旱 土壤干旱 生理干旱
• 旱生植物的类型
避旱型植物 耐旱型植物
干旱对植物的伤害
• 各部位间水分重新分配 • 膜受损伤 • 渗透调节 • 光合作用减弱
干旱引起的伤害
抗旱性的机理
• 作物抗旱性的形态特征 根系发达而深扎,根/
冠比大等
• 作物抗旱性的生理特征 保持细胞有很高的亲
水能力,防止细胞严重脱水,维持原生质结构稳 定
提高作物抗旱性的途径
• 抗旱锻炼 • 化学诱导 • 矿质营养 • 生长延缓剂与抗蒸腾剂的使用
抗涝性
• 水分过多对植物的危害称涝害(flood injury)。 • 植物对积水或土壤过湿的适应力和抵抗力
称植物的抗涝性(flood resistance)。
(一) 湿害和涝害
• 湿害(waterlogging) 指土壤过湿、水分处于 饱和状态,土壤含水量超过了田间最大持 水量,根系生长在沼泽化的泥浆中。
• 原初间接伤害 次生胁迫伤害
(三)渗透调节与抗逆性
• 渗透调节(osmotic adjustment)指胁迫条件下细胞 主动形成渗透调节物质,提高溶质浓度,从外界 吸水,适应逆境胁迫的现象。
• 渗透调节物质主要为无机离子、脯氨酸、甜菜碱、 可溶性糖。
• 渗透调节物的共性及作用:
分子量小、易溶解;有机调节物在生理pH范围内 不带静电荷;能被细胞膜保持住;引起酶结构变 化的作用极小;在酶结构稍有变化时,能使酶构 象稳定,而不至溶解;生成迅速,并能累积到足 以引起渗透势调节的量。
• 膜的结构改变 • 代谢紊乱
冷害的可能机制
提高植物抗冷性的措施
• 低温锻炼 • 化学诱导 • 合理施肥
植物的抗冻性
• 冻害(freezing injury):当温度下降到0℃ 以下,植物体内发生冰冻,因而受伤甚至 死亡的现象。
• 抗冻性(freezing resistance):植物对冰点 以下低温的适应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