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案及反思

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案及反思

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页例1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两步乘法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2.让学生从多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

3.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数量关系,灵活解决有关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家可以叫我梁老师,大家知道我是教什么的吗(数学)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我们拿的是数学书)你真会观察生活,在数学的学习中也需要会观察的眼光。

2.学了三年的数学认为数学有什么用处(可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我们就要发现有用的数学信息,再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我这里就有一个数学问题,第一组有几名同学请思考你是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怎样用你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的(我发现的数学信息是每行有2人,一组有6行,用乘法2×6=12人解决问题)【板书:发现信息:每行2人,一组6行,算式2×6=12(人)】
3.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步乘法计算能解决的问题,大家掌握得不错。

你能解决一、二、三组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板书:3个组】【引导学生说2×6是先求第一组有几多少人然后再求3个组一共有多少人列式12×3=36就可以知道一、二、三组一共有36人了。

】(你会思考,表达清楚,老师很欣赏你)
4.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分几步(两步)第一步是先求什么第二步再求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谁能结合以前学的知识,把这分步乘法计算的算式,列成综合算式2×6是先求什么再×3就求出了(你很会学习,能够举一反三,用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

学习数学就是要有这样的能力,你真棒)
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是先找有用的数学信息,然后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列综合算式再答)用这个方法,你能不能解决下面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1.白露小学正在举行运动会,开场是广播操表演,同学们很整齐的排列成了3个方阵。

这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呢试着用刚才解决问题的方法,填一填这张答题卡,解决这个问题。

2.填完的举手,谁能把你的作品给大家欣赏欣赏。

你发现的数学信息是(每行10人,每个方阵有8行,有3个方阵)你先求(我先求一个方阵有多少人算式:10×8=80(人),再求3个方阵一共多少人算式80×3=240(人)综合算式:10×8×3=80×3=240(人))(你学习能力很强,能够举一反三,同学们请把掌声送给他)
3.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想一想我们还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老师给你们2分钟时间,4人小组交流想法,看谁能找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4.老师也解决了这个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这是老师列的综合算式(3×10×8),你知道老师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吗同学们真聪明,老师先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列再求一共有多少人行吗(行)
5.同一个问题,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只要能够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你想用那个方法都可以。

三、课堂练习
1.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卖鸡蛋的阿姨就想请我们帮她解决一个问题,打开书99页,请你帮她解决这个问题吧。

谁解决了这个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引导学生说,我发现一行有5个鸡蛋,每盒有6行,有8盒。

我先求每盒有几个鸡蛋再求8盒共有几个鸡蛋再
在黑板上写出综合算式)(你的发言简直让人刮目相看,太精彩了)还有其它的方法吗(让学生先写综合算式,再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你真像个小老师,说得头头是道。


2.这么多的鸡蛋,要很多钱才能买到,我们生活中要用到钱的地方很多,只有工作才能赚到钱,老师就是我的工作,你们想知道我的工作能赚到多少钱吗这是我半天赚的钱,(拿钱在手上)我一天能赚多少钱呢(出示课件)请大家算一算。

我一天能赚多少钱啊(80元)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我先求老师半天赚了多少钱再求老师一天赚多少钱5×8×2=80元)还有其他的方法吗(我先算老师一天能赚多少张钱再算老师能赚多少钱8×2×5=80元)你们的爸爸妈妈,每天也很辛苦的出去赚钱,供你们吃穿、读书,所以你们要勤俭节约,不能养成乱花钱的坏习惯,做个懂事的孩子。

3.我的工资除了用在衣食住行,我买来一些书送给山区里的贫困孩子,因为他们的生活条件太艰苦了,除了课本外,很难看到课外书,所以我呼吁大家能为他们捐献一些自己不看的书籍,让他们能在书的海洋里认识外面的世界,丰富自己的校园生活。

我的表妹知道后,给我发来了一条信息,我们一起读一读。

读完这条信息,你想知道什么(一共有多少本书)(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会提问问题的同学就是爱动脑子同学。

)我们试着解决这个问题吧。

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关键是要发现信息,再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列出综合算式解决。

希望大家能够把今天学习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去,用数学知识服务我们的生活。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是思维训练较强的课型,平时练习和考试时学生对于这类型的题目一直得分率较低,成绩好的学生一读题就能解题,而对于落后生无论如何都是讲解不清。

在备课过程中我一直思索如何能让学生去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扎实、有效的学习中提高各种能力。

一、以下是我上完这节课后的几点思考:
1.学生的起点在哪
学生在前几册中已学过的解决问题类型和已有的数量关系
其中第四册:解决问题(专题):已经学习了加减混合两步计算和综合列式、连减或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添小括号)、乘加乘减。

学生基本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突破口在哪
通过充分的题意理解,让学生理清先求哪部分,再求什么。

二、根据这些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两步乘法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2.让学生从多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

3.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三、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培养学生收集有用信息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根据信息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突出信息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

如在导入新课时,我让学生解决第一组有几人是让学生回顾怎样去收集数学信息,解决问题,同时又复习了乘法的意义。

接着让学生解决一、二、三组共有多少人是复习解决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过程和解题思路,为教学新课做好铺垫。

有了铺垫,在例题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收集数学信息,然后再用文字形式呈现出来,这样从形象到抽象,便于学生理解、解决问题。

在反馈练习时,则注重练习层次的设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学习方法,主动寻找图中的
信息自己解决问题。

2.体现差异、注重学习过程的扎实、有效。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课上,当学生提出“三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时,我没有急于让那些水平比较高的同学发表高见,而是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填写答题卡,通过自己思考,最少得出一个解题思路,就是先求一个方阵有多少人再求三个方阵有多少人让中差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接着再让四人小组讨论不同的解决思路,还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让优等生带动中差生一起思考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在解决问题时,我充分让不同的学生展示各自的解决办法,体现解决同一问题有多种不同的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丰富题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一的解决问题课教师不仅仅是把它上成练习堆积课,我认为精心的设计练习时很有必要的,这不仅让学生巩固了所学内容,更让学生理解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思想,更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在新授完成后安排了三个不同类型的相关练习。

1、鸡蛋问题。

(看图找数学信息解决问题)是例题的模仿练习,是对学生探究知识的适当巩固。

2、老师工资问题(隐藏数学信息解决问题)需要学生能够理解隐藏的数学信息,一天=2个半天才能解决问题,是学生对连乘问题的深入理解。

并加入了要节约、不乱花钱的思想教育。

3、捐书问题(纯文字解决问题)这是在图中找出数学信息的一个升级,让学生脱离形象、面对抽象解决问题,在文字描述中找出数学信息解决问题,这是训练学生思维的一种方式,为今后更有难度的解决问题做准备的同时也渗透了德育思想。

四、教后反思
这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在本节课教学中基本能够做到达成了教学目标,同时也存在很多遗憾的地方,如教学语言不够精练、规范,在教学中还没有真正扮演好“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的角色,课中师生、生生的交流形式比较单一。

每题几乎都是学生练习、教师指名、师生交流的形式得以展开,容易造成课堂的单调乏味。

这些都将是我今后教学中还有待努力加强和改进的地方,也希望老师们有什么建议也能够提出,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谢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