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红楼春趣》精品课件(共64张PPT)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红楼春趣》精品课件(共64张PPT)
8
红楼春趣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新课导入
你读过这本书吗?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部名著。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作者简介
曹雪芹(约1715—1763),名沾,字梦阮,号 雪芹,清代小说家。他出生于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 后因家庭的衰败而饱尝了人生的心酸。在人生的最 后阶段,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 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 楼梦》。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起因:大家听到声响,原来是一个风筝挂在 竹捎上。
经过:大家拿出各式各样的风筝放起来。
结果:风筝断线飞走,大家也都回去了。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方法: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 容。
主要内容:大家听到声响,原来是一个风筝挂在竹捎上。大 家拿出各式各样的风筝放起来,风筝断线飞走,大家也都回 去了。
七手八脚——有条不紊
对对碰
【窗屉子】 窗户上糊冷布或铁纱等用的木框子。 【丫鬟】婢女,也作丫环。 【小器】 即小气,吝啬。 【忌讳】 因风俗习惯或个人原因而形成的禁忌。 【晦气】 不吉利,倒霉。 【籰子】 绕丝、纱、线等的工具。
【横竖】 反正。
放风筝的一种附加物,俗呼为“送饭的”。风筝放到空中以后,将
我会认
qià
tì
yān huì huì dūn
恰屉嫣讳晦墩
chāi chǎng wén
xí lā
钗 敞 雯 袭喇
多音字
横
héng 横幅 hèng 蛮横
例:他蛮横(hèng)地一把 扯下墙上的横(héng)幅。
对对碰
近义词
恰似——好似 齐整——漂亮 小器——小气 晦气——倒霉
忌讳——顾忌
反义词
齐整——丑陋 精致——粗糙 晦气——喜气 小器——大方
众人仰面说道:“有趣,有趣!”
与题目《红楼春趣》呼应,点 明主题。
文中的春趣表现在哪里?
(1)黛玉提议放风筝,小丫头们急忙七手八脚地去拿风 筝,准备放风筝的工具。
美人风筝
一连七个大雁风筝
看到这么多风筝,你想到了哪些四字词语? 各式各样 形形色色 眼花缭乱 五花八门
文中的春趣表现在哪里?
“恰似窗屉子倒了一般”写出了 风筝撞在竹子上发出的巨大响声。
一语未了,只听窗外竹子上一声响,恰似窗屉子倒了一
般,众人吓了一跳。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既是比喻,又是夸张,风筝触竹发出巨大声响, 必将引出丫鬟出门观看,引出下文放风筝。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讲述的 是宝玉、黛玉等 在大观园里放风 筝的故事。
妙解课文
这个故事人物很多,请快速浏览课 文,把故事中的人物用红笔圈起来。 文中还出现了很多风筝,请根据人 物圈出他们各放的什么风筝?
大凤凰风筝 大红蝙蝠风筝 宝玉 黛玉 紫鹃 探春 宝钗 宝琴 翠墨 李执 雪雁
【送饭的】它挂在线上,随风鼓起,沿线而上,有的上面系有爆竹在空中鸣响,
有的则附有各种绚丽的彩饰。
【促狭】爱捉弄人;刁钻。
【荒郊野外】没有人类居住的荒山野岭,很少有人去的地方。比
喻在无人居住的野外。
【睃眼】 睁大眼睛注视。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 是否通顺。
整体感知
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按什么顺 序写的?了解事情的经过、起因、结果。
拓展:
文中各种风筝的寓意: 蝴蝶风筝:美丽和爱情的象征 螃蟹风筝:财富和权势的象征 蝙蝠风筝:寓意遍福 七雁风筝:寓意弃雁 凤凰风筝:寓意高贵吉祥
黛玉笑道:“那是顶线不好。拿去叫人换好了,就好放了。再 取一个来放罢。”
这句话说明黛玉是个放风筝的高手, 知道问题出在顶线不好。与下文“那 一年不放几个子”相照应。
“心中欢喜”写出了高兴的心情。
宝玉道:“再把大螃蟹拿来罢。 ”丫头去了,同了几个人,扛 了一个美人并籰子来,回道:“袭姑娘说:昨儿把螃蟹给了三爷了, 这一个是林大娘才送来的,放这一个罢。”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 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叫:“放起来!”。
从宝玉的言行上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个“也有”写出了众人放风筝前的准备工作。
小丫头们听见放风筝,巴不得一声儿,七手八脚,都忙 着拿出来:也有美人儿的,也有沙雁儿的。丫头们搬高墩, 捆剪子股儿,一面拨起籰子来。
你从众人忙乱地准备放风筝的工具,体会到了什么?
小丫头们兴高采烈地准备着放风筝的工具。从中体会到她 们听说要放风筝时的快乐心情。
那风筝都飘飘飖飖随风而去。一 时只有鸡蛋大,一展眼只剩下一 点黑星儿,一会儿就不见了。
“飘飘飖飖”写出了风筝在天空随风风飘荡的样子;“一 时”“展眼”突出了风筝随风而去后,在天空飞行的速度很快。风 筝被铰断了线,随风而去,越飞越高。开始,他们看到的风筝只有 鸡蛋大小;后来,风筝迅速飞去,人们只能看到一个小黑点;最后, 风筝在天空中消失。这个句子写出了风筝在天空中迅速飞去直到消 失的过程,作者抓住了风筝的姿态和形状,写得十分生动具体,表 达了贾宝玉等放风筝时异常欢快的心情。
紫鹃笑道:“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单他有这个不成!
反问句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反问句表达了肯定的意思,且 语气更为强烈,表现了人物直爽的 性格特点。
探春笑道:“紫鹃也太小器了。你们一般有的,这会子拾 人走了的,也不嫌个忌讳。”黛玉笑道:“可是呢,把咱们的 拿出来,咱们也放晦气。”
从探春、黛玉的话,我们知道放风筝 可以放晦气,捡拾掉落的风筝是忌讳。
一时风紧,众丫鬟都用绢子垫着手放。黛玉见风力随 风去了。
从这一系列动作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绢子垫着手”是怕线割伤了手,“将籰子一松” 动作娴熟。“风紧力大”之时放风筝是最困难的,这时 候黛玉却动作娴熟,说明黛玉是一个放风筝的高手,与 上文“那是顶线不好。拿去叫人换好了,就好放了。” 呼应。
可以看出宝玉是一个性格随和,待人宽厚,易与相处的人。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宝玉说丫头们不会放, 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下
来,急的头上的汗都出来了。众人都笑他,他便恨的摔在地上,
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人,我一顿脚跺个稀烂!”
从这里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
语言描写
通过对宝玉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突出了宝玉天真、 顽皮、率直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