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2 阅读组合练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后一课(节选)都德忽然,教堂的钟打了十二点,紧接着响起了午祷的钟声。
这时,普鲁士军队操练回来的军号声在我们窗前响了起来……哈墨尔先生面色惨白,在讲台上站了起来。
他在我眼里,从来没有显得这样高大。
“我的朋友们”,他说,“我的朋友们,我,我……”他的嗓子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他无法说完他那句话。
于是,他转身对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了全身的力气按着粉笔,用最大的字母写出:法兰西万岁!写完,他仍站那里,头靠着墙壁,不说话,用手向我们表示:“课上完了……去吧。
”1.选文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是哪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哈墨尔先生在“我”眼里从来没有显得这么高大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哈墨尔先生面色惨白,在讲台上站了起来。
他在我眼里,从来没有显得这样高大。
”这两句话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登上月球养蚕、种土豆秋凡①继2016年美国在NASA空间站中培育出第一株在外太空开放的百日菊之后,中国的土豆和拟南芥的种子将作为“嫦娥四号”的“乘客”,于2018年登上月球,届时将在月球上开出第一朵土豆花或拟南芥花。
②月球上面没有气压,重力只有地球的1/6,它的1个白天的时间大约相当于地球上的14天,而接着就是大约相当于地球上两周的黑夜。
那里没有碳,而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或缺的元素。
寻求在月球上种植植物的方法,比将人类送上月球更具挑战性。
③根据已知的动植物生长原理,中国科学家创造了一个能在月球上面适应动植物生长、实现生态循环的小空间——月面微型生态圈。
该项目经过两年多的实验,终于在2017年9月完成。
④“月面微型生态圈”是模拟动植物在地球上的生存环境,由特殊铝合金材料制成的一个圆柱形“罐子”,高18厘米,直径16厘米,净容积约0.8升,总重量3千克。
罐子虽然不大,内部却大有乾坤,里面的零部件有几十个,集聚了机械、控制、环境、生物、光学、能源等多学科交叉的研发团队的智慧。
⑤为了让“罐子”里的温度恒定,研究人员给“月面微型生态圈”穿上了保温服,并安装了根据建筑温控上的优势研制出的新型空调。
此外,研究人员还利用太阳能电池控制温度,保证了微型生态圈和照相机等一些耗电器材的运行。
⑥因为“罐子”里的资源有限,动植物占用的空间不能过多,加上月球上没有大气传递热量,昼夜温差大,因此,所选的种子必须满足体积小、耐高温、耐冻、抗辐射和抗干扰等条件。
经过上千次的筛选,土豆、拟南芥和蚕卵脱颖而出,成功获得任务榜上的指定名额。
除了土豆、拟南芥两种植物的种子和蚕卵之外,“罐子”里面还有土壤、养分、空气等动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以及记录动植物生长的微型摄像机和照相机、调节温度的空调以及提供能源的电池等。
⑦有了恒温技术的保障,“罐子”里的温度会保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土豆和拟南芥通过吸收月球表面的自然光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供养生态圈里的“消费者”——蚕卵,然后蚕卵排出二氧化碳和排泄物给植物种子,循环往复。
如此一来,一个小生态圈就初现形态了。
预计在近3个月后,植物们有望在月球上顺利开出第一朵花。
⑧从发射准备到飞行登月这两个月里,为了让动植物在指定的时空中生长,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实验,以保证动植物在旅途中沉睡,到达月球后再被唤醒。
该项目的总指挥谢更新教授介绍,通过“月面微型生态圈”,观察在低重力、强辐射条件下植物生长的全过程,能验证月球环境下种子的呼吸作用和植物的光合作用。
⑨当两种植物在月球表面开出第一朵花,并结出新的种子;当土豆真的成长起来,或许就意味着能够解决未来人类进入太空生存的食物来源问题,这次实验的价值将更加重大。
(有删改) 4.“寻求在月球上种植植物的方法,比将人类送上月球更具挑战性”,阅读全文,说说科学家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第②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为了让动植物在指定的时空中生长,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实验,以保证动植物在旅途中沉睡,到达月球后再被唤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说说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留守乡村的爷爷蒋曼①孩子的爷爷在乡下,八十多岁了,嗓门洪亮,身体硬朗,还能参加各种劳动。
他似乎从未有退休打算,每天都很忙碌,忙着照顾他的鸡、鸭、蔬菜和庄稼。
②前不久,接他到城里住过几天,可他老是记挂着乡下:菜该灌肥,该撒点草木灰,寄养在邻居家的看门狗还是天天回来睡,水沟要刨刨,不然树苗的根要烂了,母鸡们都在山上下蛋,便宜了黄鼠狼。
在他的土地上,有太多需要他的物和事,从未有被生活丢弃的感觉。
③从孩子的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
④平常日子,他会仔细地安排家里地里的活计。
菜长出来了,鸡长大了,就在它们之间编一道竹篱笆;赶集时,买点不常见的菜苗,种出来,看着都感觉稀奇。
天燥地旱,他不着急:“没啥,油菜今年长得好,天干油分足。
”如有阴雨,他也会安慰家里人:“稻子灌浆的时候,雨水多,不空壳。
”某年洪水来犯,他也如此淡定:“这土肥沃啊,明年又种嘛。
”⑤乡村老人对死亡有一种独特的豁达,生死本是自然轮回,荣衰不只是庄稼和草木。
爷爷能在一岁一枯荣的山野田间洞悉生命秘密。
在乡村,死亡从来不是禁忌,到了高龄岁数,他们会早早地选好墓地,准备好寿木,放在堂屋里,每年会亲自刷一遍漆,红色的或者黑色的,平时用来储存需要干燥的粮食,最后,存放自己。
⑥孩子的爷爷喜欢种树。
老公考上大学,他高兴地在村里小学种下一排香樟树,现在还都郁郁葱葱,生长在已被废弃的小学校里。
我们结婚时,他建议我们种一棵树,然而在水泥森林的城里,连人都难以安顿,我们在哪里可以种下属于自己的树呢?⑦有了小孙女,爷爷说:“我在乡下给孙女种了棵香樟树,以后她大了,树也大了。
”爷爷说不来动听的话,小孙女却记住了爷爷的礼物。
这个城市出生的孩子,从此与遥远的乡村老家有了心灵相通的所在:一棵树,一棵和她一起成长的树。
⑧有一次,我们回老家时,女儿终于见到了这世界上属于她的树。
爷爷领着孙女,骄傲地走在自家的土地上,满怀一个勤劳庄稼人的自豪感,大声地告诉孙女:“这地是我的,也是你的,小池塘是你的,大公鸡是你的,坡上的柏树全是你的,那只叫团团的狗也是你的……”⑨不由得凝神驻足,聆听又感动,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豁然开朗,哀而不伤。
8.文章第④~⑦段叙述了老人做的四件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1)从孩子的爷爷身上,我看到这样一个老人,面目黝黑,衣衫褴褛,在与土地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大自然慷慨地把尊严和自豪传给他,二十四节气镌刻进他的血脉,知道什么时候劳作,什么时候休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们给了孩子生命,留守乡村的爷爷则给了她广袤而丰盈的故乡,豁然开朗,哀而不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文中的“我”既是“留守乡村的爷爷”的儿媳,又是“孙女”的母亲,二者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