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VIII)

七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VIII)

2019-2020年七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VIII)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读经纬网示意图,回答1~2题.1.甲地的经纬度是()A.东经20°,北纬40°B.东经40°,北纬20°C.西经20°,南纬40°D.西经40°,南纬20°2.国际上习惯用西经20°和东经160°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属于西半球B.乙、丙属于西半球C.甲、丙属于东半球D.甲、乙属于东半球3.地球上产生昼夜更替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地球公转B.地球自转C.地轴倾斜D.地球是个球体读“大洲的分布图”,回答4~6题.4.赤道横穿哪两个洲的大陆()A.南美洲、非洲 B.亚洲、欧洲C.亚洲、非洲D.大洋洲、亚洲5.面积最大的大洲是()A.南极洲B.北美洲C.大洋洲D.亚洲6.纬度最高的大洋是()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读“六大板块分布图”,回答7~8题.7.几乎由大洋组成的板块是()A.南极洲板块B.美洲板块 C.太平洋板块D.印度洋板块8.不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是()A.喜马拉雅山脉还在抬升B.板块内部比较稳定C.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D.红海是板块碰撞形成的9.下面词语中描述气候的是()A.风和日丽 B.暴风骤雨 C.四季如春 D.阴转多云10.在某日卫星云图上,如皋地区呈现为绿色.这说明我们这里的天气是()A.阴天 B.晴天 C.多云转阴 D.阴转小雨11.中央气象台预报南通市12月20日气温为﹣2~8℃,8℃是指一天中什么时候的气温()A.正午 B.午后2时前后 C.日出前后 D.早晨8时12.在山区,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在江西的庐山中,海拔1700米的地方比海拔200米的地方气温()A.高9℃B.低9℃C.高11.4℃ D.低11.4℃13.以下关于世界气温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A.冬季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相比,陆地气温高B.夏季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相比,海洋气温高C.同纬度地带内,高山、高原比平原气温高D.气温一般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14.有关降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B.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C.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D.中纬度内陆地区降水多,沿海地区降水少15.在赤道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16.造成海南岛终年如夏,而黑龙江北部冬季漫长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纬度位置 C.人类活动 D.海陆位置17.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而同纬度的北京气候相对比较湿润,导致差异出现的因素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地势18.形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 B.海陆位置 C.洋流 D.纬度位置19.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下列什么因素造成的()A.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B.二氧化氮的含量增多C.大气中的尘埃增多 D.大气中的水汽增多20.有利于保护大气环境的行为是()A.大量燃烧煤炭 B.植树造林 C.焚烧秸秆 D.砍伐森林二、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空2分,共10分.21.读“三地气温曲线及降水量柱状图”,回答问题.(1)气候的两大要素是.A.湿度、风力B.气温、降水C.气压、风力D.风力、降水(2)这三个地方都属于五带中的(选择填写北温带、热带、南温带).(3)甲、乙、丙三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地.(4)甲、乙、丙三地中,地冬季多雨.(5)甲、乙、丙三地中,地的气候具有全年温和湿润的特征.xx学年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实验中学七年级(上)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读经纬网示意图,回答1~2题.1.甲地的经纬度是()A.东经20°,北纬40°B.东经40°,北纬20°C.西经20°,南纬40°D.西经40°,南纬20°【考点】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解答】解: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甲地的经纬度是东经20°,北纬40°.故选:A.2.国际上习惯用西经20°和东经160°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属于西半球 B.乙、丙属于西半球C.甲、丙属于东半球 D.甲、乙属于东半球【考点】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解答】解:依据经纬度的判读,图中甲点的经度是20°E,乙点的经度是40°W,丙点的经度是40°E.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可判定,甲、丙位于东半球,乙位于西半球.故选:C.3.地球上产生昼夜更替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地轴倾斜 D.地球是个球体【考点】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解答】解:由于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一半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半是黑夜.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就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根据题意.故选:B.读“大洲的分布图”,回答4~6题.4.赤道横穿哪两个洲的大陆()A.南美洲、非洲 B.亚洲、欧洲C.亚洲、非洲D.大洋洲、亚洲【考点】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分析】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解答】解:全球共有七大洲,赤道穿过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其中,赤道穿过非洲、南美洲的大陆部分.故选:A.5.面积最大的大洲是()A.南极洲B.北美洲C.大洋洲D.亚洲【考点】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分析】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解答】解: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其中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根据题意.故选:D.6.纬度最高的大洋是()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考点】四大洋的的地理分布和概况.【分析】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划分为四大部分,分别命名为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解答】解:太平洋跨南北半球,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一半,在四大洋中最大、最深,岛屿也最多.大西洋也跨南北半球,形状略呈“S”形,是世界第二大洋.印度洋大部分位于南半球,是世界第三大洋.北冰洋大致以北极为中心,介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大陆北岸之间,被海冰广泛覆盖,是四大洋中纬度最高、面积最小、最浅的大洋.故选:D.读“六大板块分布图”,回答7~8题.7.几乎由大洋组成的板块是()A.南极洲板块B.美洲板块 C.太平洋板块D.印度洋板块【考点】六大板块及其示意图.【分析】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解答】解:读图可知,全球主要由六大板块组成,六大板块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为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根据题意.故选:C.8.不符合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是()A.喜马拉雅山脉还在抬升B.板块内部比较稳定C.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D.红海是板块碰撞形成的【考点】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解答】解: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处,该山脉还在抬升,故A叙述正确;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故B叙述正确;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故C叙述正确;红海是板块张裂拉伸形成的,故D叙述错误.故选:D.9.下面词语中描述气候的是()A.风和日丽 B.暴风骤雨 C.四季如春 D.阴转多云【考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分析】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解答】解:暴风骤雨、风和日丽、阴转多云都是某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雨雪等状况,属于天气;四季如春表示的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属于气候.故选:C.10.在某日卫星云图上,如皋地区呈现为绿色.这说明我们这里的天气是()A.阴天 B.晴天 C.多云转阴 D.阴转小雨【考点】卫星云图与天气预报.【分析】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在卫星云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含义.【解答】解: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如皋地区呈现为绿色,说明此日该地区是晴朗天气.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11.中央气象台预报南通市12月20日气温为﹣2~8℃,8℃是指一天中什么时候的气温()A.正午 B.午后2时前后 C.日出前后 D.早晨8时【考点】气温及其测定方法.【分析】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为: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北京时间的2时、8时、14时、20时,这4次气温的平均值即为日平均气温.【解答】解: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午后2时前后),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题干中的8℃是指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即午后2时前后的温度.故选:B.12.在山区,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在江西的庐山中,海拔1700米的地方比海拔200米的地方气温()A.高9℃B.低9℃C.高11.4℃ D.低11.4℃【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分析】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简单地说,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解答】解: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在江西的庐山中,海拔1700米的地方比海拔200米的地方气温低:÷100m×0.6℃=9℃.故选:B.13.以下关于世界气温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A.冬季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相比,陆地气温高B.夏季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相比,海洋气温高C.同纬度地带内,高山、高原比平原气温高D.气温一般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考点】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分析】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有三条:①从纬度位置看:从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③从海拔高度看: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解答】解: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同纬度的高山高原比平原气温低.故选:D.14.有关降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B.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C.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D.中纬度内陆地区降水多,沿海地区降水少【考点】年降水量的分布状况.【分析】世界各地的降水分布很不均衡.多雨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可超过10000毫米.少雨的区域,有时多年滴雨不下.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上,可了解到世界降水的地理分布.【解答】解: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为:①受纬度因素影响,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在xxmm以上;两极地区降水少,年降水量不足200mm.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降水少,东岸降水多.③中纬度地区,受海陆因素影响,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④受地形因素影响,山区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故选:D.15.在赤道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考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概况.【分析】习惯上,人们按照地球上的“五带”来称呼气候,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科学家则主要依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划分出一系列的“气候类型”.【解答】解: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由于常年在赤道低压控制下,年均温26℃左右,年降水量xx毫米以上,各月降水量比较均匀.根据题意.故选:D.16.造成海南岛终年如夏,而黑龙江北部冬季漫长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纬度位置 C.人类活动 D.海陆位置【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分析】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简单地说,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解答】解:我国位于北半球,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在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对北半球来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低.我国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南方低,白昼短,得到太阳的光热少.所以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这就是造成海南岛终年如夏,而黑龙江北部冬季漫长的主要原因.故选:B.17.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而同纬度的北京气候相对比较湿润,导致差异出现的因素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地势【考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析】新疆地处内陆,气温冷热变化剧烈,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新疆的东部和南部降水甚少,吐鲁番盆地西部的托克逊年降水量仅5.9毫米,是全国降水最少的地方.新疆西北部因受西风气流的影响,降水略多一些.由于海拔较高和云量较少,本区成为太阳辐射高值区.本区河流稀少,且大多数是内流河.总的来说,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解答】解:新疆地处内陆,气温冷热变化剧烈,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富含水汽的夏季风到达河西走廊后已属强弩之末,难以再向西北前行.广大的西北属于典型的非季风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这也是当地荒漠面积广大的主要原因;而北京位于我国东部地区,离海洋较近,受海洋的影响相对比较湿润.故选:B.18.形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 B.海陆位置 C.洋流 D.纬度位置【考点】天气、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降水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解答】解:“人间四月芳菲尽”指的是山脚下或平原地区,由于温度较高,花开较早,而“山寺”之中由于海拔较高,温度较低,花开较晚.因此形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因素.故选:A.19.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下列什么因素造成的()A.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B.二氧化氮的含量增多C.大气中的尘埃增多 D.大气中的水汽增多【考点】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分析】依据人类活动对气候造成的影响,来解答此题.【解答】解: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相当于给地球盖上了一层棉被,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所以我们判断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增多.故选:A.20.有利于保护大气环境的行为是()A.大量燃烧煤炭 B.植树造林 C.焚烧秸秆 D.砍伐森林【考点】爱护环境与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分析】大量燃烧煤炭会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会污染空气,根据秸秆的组成元素和燃烧的产物分析.秸秆在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烟尘和一氧化碳等会污染大气,使用小汽车,尾气排放会污染空气.【解答】解:植树造林会放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等,该行为有利于保护大气环境.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空2分,共10分.21.读“三地气温曲线及降水量柱状图”,回答问题.(1)气候的两大要素是B.A.湿度、风力B.气温、降水C.气压、风力D.风力、降水(2)这三个地方都属于五带中的北温带(选择填写北温带、热带、南温带).(3)甲、乙、丙三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丙地.(4)甲、乙、丙三地中,甲地冬季多雨.(5)甲、乙、丙三地中,乙地的气候具有全年温和湿润的特征.【考点】气温的变化及其变化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及其应用;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分析】观察气候资料图时,可以先看横坐标轴,它表示月份,再看左侧纵坐标轴表示气温,最后根据气温曲线上的点估出各月气温值.降水柱状图的判读和气温曲线图的判读一样,只不过降水是估算各月长方形柱状的数值.【解答】解:读图可知,(1)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故选项B正确.(2)这三个地方最低气温在﹣5°C和15°C之间,都位于北温带.(3)甲、乙、丙三地中,丙图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弯曲程度最大,气温年较差最大.(4)甲、乙、丙三地中,甲地冬季多雨,夏季少雨.(5)甲、乙、丙三地中,乙地的气候特点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具有全年温和湿润的特征,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故答案为:(1)B;(2)北温带;(3)丙;(4)甲;(5)乙.xx年12月7日c27037 699D 榝Y 25336 62F8 拸2|37753 9379 鍹33288 8208 興25698 6462 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