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闭症治疗心得

自闭症治疗心得

一个家长中医治疗自闭症的心得下面是一位上海自闭症孩子的妈妈发表于以琳自闭症网上的治疗心得。

全文如下:“有关孤独症的成因,医生、专家包括很多家长,都希望在人脑或身体中发现某一种缺陷,来解释那么多的孤独症状况,一边找到某种特效药。

我觉得,这种简单的线性思维和因果求证,有可能将我们引入误区。

在美国,孤独症已归为广泛性发育障碍这个大类,既然是广泛性,成因因该不止一个。

我每天仔细观察女儿的行为,发现她所有的异常,都存在某种内在的逻辑关系,并且是可以解释清楚的。

我认为孤独症的病因不在脑部,而在于内脏器官失调。

这种失调导致脑缺氧,即缺乏脑发育和脑活动所需的营养。

就像能量不足,机器不能正常运转那样,人脑也是如此。

从中医上讲,我女儿是先天不足,她的肾脉非常弱(至今也是),而肾是主脑的,这就影响到脑的正常发育;同时,她业属于后天失调,脾胃功能极差,而脾为中枢(中医讲的脾,与西医的脾脏是两个不同概念),从而影响到肝、胆、心、肺,并导致肠胃吸收功能低下,输送到大脑的血液中所含营养不够,造成脑神经普遍受损,脑活动受阻。

脑发育本身需要营养,供养不足还导致脑发育迟缓,同时又抢走一部分脑活动所需的营养。

、因此,那么多的孤独症症状,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一类是脑发育迟缓引起的,如无语言或开口晚、智力低下等;一类是脑活动受阻(脑神经受损)引起的,如无目光对视、对声音没反应或过度反应、学习困难、偏食等;还有一类是内在内脏器官失调直接引起的,如多动症、颠脚走路、旋转晃头、睡眠足等。

在人脑发育完成之前(7岁之前),这三类因素还会相互影响。

其中,脑活动受阻可能是导致孤独症的最大因素。

我女儿最早的模仿,总是要迟五到十秒发生,似乎脑神经指挥动作慢半拍。

举例来说,为什么孤独症孩子没有眼光对视?为什么怕看人脸(我女儿严重时对视不超过一秒,扳她的脸也不行,好像看脸很害怕)?我认为,脑营养不足会导致看人脸(目光对视)和看物品这两种脑活动同样受阻,但结果却不同,看人脸的脑活动损伤更厉害。

因为物品只有大小、形状、颜色和位置,而一般说只有位置会变化,对思维的要求很低,人脑比较容易控制和掌握。

这就是为什么孤独症孩子喜欢搬东西,即蔡逸周教授所说的长大能胜任“有差工作”,我女儿每天的重复动作中,翻抽屉、翻包、般纯水桶、发扑克牌等就属此类,我们从小经常带她上翻斗乐玩,在一群小朋友中间,她不看其他小孩子,不和他们玩,只是不停地搬动彩色海绵块,可以玩一小时,乐此不疲。

相比较,人脸就复杂的多,而脸上最多变化的就是眼睛,不能目光对视,说明孤独症孩子对复杂事物的把握和理解有困难,进而害怕,进而退缩,最后造成某种退化。

回避目光对视,不看人脸,会造成很多问题。

不能从大人的喜怒哀乐中了解情绪是什么,无从学习“对”与“错”,无法掌握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互动,所以才会不听指令。

不会在模仿中学习,而只专注于自己的世界。

孤独症孩子与父母也有交流,但却是单向的。

我女儿就是如此,她“要”的时候,或疾苦,或拉你的手。

孤独症孩子不是没有思维,而是简单的思维活动受到异常强化。

为什么孤独症孩子无目光对视却会迷恋某几种物品或物品的某些部位。

比如说,我女儿一岁半前,给她拍照,她会对镜头摆姿势微笑,发病后我们用相机对着她,她非要抢过去玩,每次都是反过来拿相机,鼻子贴着镜头,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我明白了,原来她眼睛里只有(对着她的)镜头,而看不见镜头后的脸!见物不见人,所以她不能按照人与物的关系、位置来正确模仿。

就是在看物品时,也有复杂和简单之分。

物品的整体复杂,其中的部件相对简单,有一阵我女儿玩玩具就和正常儿童不一样,若是电动玩具,每次她总是摆弄开关,要不久是拧玩具,无论我们怎么示范,大多不能按玩具本来的设计来玩耍,两三次就没兴趣了。

可见,避繁就简,是脑活动受阻而引起的主动选择!依思维活动的复杂程度,来对儿童正常发育的各个方面进行分级,其顺序是大小肌肉(活动)、认知、智能、语言、情感、交往。

外界信息刺激的简单优先型,使得脑功能不平衡发展,而人的思维是综合处理各种感觉器官接受的信息后的反应,这就造成孤独症孩子学习非常困难,不能举一反三;孤独症孩子的不行,还在于同时存在的外界信息刺激的复杂退化型。

比如说视觉与听觉的发展分化,视觉比听觉接受更多的外界信息,而且是具体的,但听觉是抽象的,孤独症孩子对声音没反应却能接受视觉指令,就是因为视觉优先发展,而听觉有可能在退化,我女儿严重时,电视机声音放大到大人都难以忍受的程度,她却无动于衷地在一旁玩耍。

情感、交往是高级思维活动,当然也就越来越处于弱势。

为什么有的孤独症孩子智商不低(高功能),却不懂交往;为什么长大以后,有些孩子身上表层的孤独症症状如目光回避等会渐渐消失,而情感始终处于懵懂状况?用避繁就简来理解,似乎更解释得通。

为什么孤独症孩子喜欢旋转的物品(电扇、车轮),因为旋转是一种最简单的运动,位置和形状不会变化。

孤独症孩子身上有进有退的现象,是因为在7岁之前,人脑尚未发育完成,外界信息刺激的不同结果,导致大脑皮层的某些部位或相关脑神经衰退。

两三岁钱会背的唐诗,突然忘记了,一些早期的简单语言,仿佛给人偷走了。

这种选择性退化,正式与智障儿得差别所在,它使得孤独症在成年之前变为一种发展性疾病,孩子对外面世界从不理解到拒绝,沉湎于自我天地,喜欢自我刺激,等等。

事实上,孤独症的成因要比我以上所说的复杂得多。

因为这些症状会相互影响,加重病情发展,若再加上环境及养育方法偏差等因素,更使得孤独症孩子积重难返。

比如说偏食,味觉也受到大脑神经指挥,脑活动受阻造成的偏差,可能会使孩子特别选择某些味道。

我女儿什么都往嘴里吃,但迟到嘴里必定将她不喜欢的吐出来,那时我们就用这种方法骗她一口一口喝下中药的。

偏食的结果不用说了,肯定进一步导致脑营养缺乏。

当然,以上的分析和猜测,基于我女儿的个案。

不过,用它来解释那么多无法理解的孤独症现象,我觉得比现有的理论更合乎逻辑。

为什么加大运动量会改善孤独症症状?有人说运动对开发智力有益,但运动员中并没有出几个科学家,相反,聪明的孩子往往小时体质虚弱。

我的猜测是,运动能改善脾胃功能,增进胃口,帮助消化,改善睡眠,从而增加脑活动所需的营养。

为什么大人也会脾胃失调却不会影响到脑活动?我的猜测是,7岁以后,大脑及脑神经发育完成,基本形成了一整思维模式,一方面,外界信息不断刺激大脑,另一方面,人的思维这时已能完全脱离外界信息刺激而独立存在(依靠回忆、联想、分析、归纳),使得大脑一直处于工作状态,越用越活,而不会受阻或退化。

为什么有的孤独症孩子到了青春期,一些症状会自然减轻?我的猜测是,身体在经历第二次发育阶段时,会改变脾胃功能的走向,如果变好了,当然症状会减轻。

为什么孤独症孩子,有一半以上智能低下,有不少患癫痫?我的猜测是,肾脏及脾胃功能不足,也回导致智障和癫痫,所以有伴生现象。

据我所知,上海儿童医院在治疗智障儿童时,也在用中医补脾方法。

我也曾听说用中医调理治好过成年人癫痫的案例。

为什么不少孤独症孩子终生默默无语?我的猜测是,听觉神经的选择性衰退等于失聪。

从而导致失语。

对孤独症孩子来说,补肾比补脾更难,如果7岁前不能通过补肾或训练来刺激听力神经改善的话,大脑就会永远丧失语言功能。

为什么成年后孤独症也回慢慢改善?我的猜测是,脑活动受阻虽可能使部分脑神经退化,但外界信息刺激总是存在的,只是神经不起作用或异常表现,从而为脑神经的恢复留下基础,这就是慢慢浇水花总是会开的道理。

按照上述分析,孤独症治疗的思路,或许不是去寻找什么特效药。

而是通过中医调理和干预训练,让我们的孩子能和其他正常孩子那样,有正常的饮食和睡眠,吸收足够的营养。

脑发育是个自然过程,只要大脑营养到位,脑神经会慢慢复原,孩子天生有学习能力,孤独症症状应该能得以改善,从而逐步走上康复之路。

我女儿就是根据这种思路,边探索边用药。

中医治疗的理论很复杂,我只能按自己所理解的简而述之。

特别要指出的是,我女儿的孤独症症状,是属于兴奋型的,另一类退缩型的,用药应有不同,前者边补脾边泻火,后者补脾同时用温阳药。

先说说我女儿的症状。

今年3月底,我女儿2岁半时,经朋友点醒,上网差资料对照后发觉,她可能有孤独症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多动症,兴奋异常,莫名惊哭,喊她没反应,对各种声音及变化很漠然,当然也听不懂指令,不理人不看人,回避目光对视,颠脚走路,易摔跤,无端晃头转圈摆手(不经常),教会她一个动作非常难,不会举一反三,不会和小朋友玩,对父母出差没感觉,陌生人可以随便抱她,面无表情,会喊:“爸爸,妈妈,外婆”三个词但经常喊错,无其他正确语言(会自言自语),从早懂啊晚忙重复动作如翻抽屉、翻包、发卡片、搬篮子、掏米缸、打电话、玩影碟机卡座等,而且玩法无变化,偏食,睡觉无规律,观点是、关灯、脱穿衣服都会大哭大闹,等等。

脑CT、脑电波、诱发电位听力测试均与正常儿童无异,没做过染色体检查。

我女儿一岁半前尚属正常,但长牙、走路、收天门均比正常儿童慢6个月,两岁后开始有异常表现,愈演愈烈。

下面是大致的用药过程。

中医“药对服一滴,药不对服一缸”之说,对孩子来说,只要对症下药,起效是很快的。

我女儿自今年4月23日起用药,至今经历三个阶段。

期间因为感冒或发烧中断过四次。

第一个阶段时安神祛痰开窍,补脾和补肾药隔天交叉服用。

睡眠马上改善,重复动作减少,开始有模仿。

后来发现补肾和补脾药冲突,胃口不开,第二阶段将补肾药停掉,主攻脾胃。

这个阶段变化最大,偏食没有了,我女儿从小不碰鸡蛋,突然有一天大口大口吃起炒鸡蛋来,喜欢模仿,一遍就会,目光对视多了,而且会观察人,重复动作基本消失,开始对父母产生依恋,理解力有进步,情感也在觉醒,会生气假哭发嗲等。

然而,多动烦躁等症状依然存在。

因为我女儿好动,无法搭准脉息,所以一直是看手指(左右手的食指上半截)、舌苔和问症状后下药的。

后来请医生上门,等我女儿睡着后搭脉,才发现心火、肝火极旺,难怪急躁好动,登高而呼,哭闹不停。

尤其是搭出最要命的胆火。

胆火中医称贼火,会四处乱窜,伤及心、肝、肺、胃等。

第三个阶段一边去火,一边补脾开胃,果然心火退掉后不再狂躁。

到目前为止,除了听力反应和语言发展进步不大之外,其他孤独症症状一扫而空。

有些变化就这样发生了。

以前带她去商场、公园,她会一个人走掉,按固定路线找到她曾经玩过的地方,任凭你喊破嗓子,她也不睬你不回头;现在出门不允许父母离开身边,一会儿不见就要找爸爸妈妈。

以前她没有痛感,打针、摔跤没感觉也不哭,现在只要看到医院的打针间,马上挣扎哭闹要离开,一旦摔跤就扑到大人怀里哭泣好一会。

以前她面无表情,现在会扮鬼脸,皱眉生气,表情变化多端。

以前只有看电视(她喜欢看场景无变化的京戏或沪剧)能安静坐着,其余时间不停跑来跑去,现在能坐下来玩玩具一小时以上,玩法正常也有变化,手眼协调好多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