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学导论

护理学导论

第一章绪论1.影响和决定护理实践的四个基本概念:人human being 环境environment 健康health 护理2.护理学的概念: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存在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3.护理学的目标:促进健康,恢复健康,预防疾病,减轻痛苦4.1860年,南丁格尔在英国圣托马斯医院创办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所正式的护理学校,为现代护理教育奠定了基础。

5.1888年,美籍护理人士约翰逊女士在福州医院创办了我国第一所护士学校。

\第二章护理学的基本概念1.人的统一整体性:生理上的统一,生理与心理上的统一,人与环境的统一2.自我概念的组成:体态形象,社会自我,精神自我,尊重自我3.护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人是一个整体,人是一个开放系统4.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道德健康。

5.亚健康:当人的机体处于健康与疾病的边缘状态,无临床症状与体征,或者有病症感觉而无临床检查证据,但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活力降低,表现为身心疲劳,生产力与创造力下降,并伴有自感不适症状,这种生理状态称为亚健康。

6.疾病:是机体身心在一定内外环境作用下所引起的一定部位机能、形态结构的变化,表现为机体内部和机体与外环境平衡的破坏和正常状况的偏离或终结。

7.护理概念演变三个阶段:1.“以疾病为中心”的阶段,(护理创始人南丁格尔1859年曾提出“护理是让患者处于接受自然作用的最佳环境”)2.“以患者为中心”的阶段 3.“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阶段,(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将服务对象看成一个具有生理及社会,心理需要的整体,而不是只重视患者的生理或病理反应的局部。

)8.护理的基本内涵:1.照顾2.人道3.帮助性关系9.四个基本概念的核心是人,人是护理的服务对象,人的健康是护理实践的核心。

健康是机会处于内环境平衡,多层次需要得到满足的状态。

人的健康与环境息息相关,它们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对立统一的整体。

良好的环境促进人类的健康;不良的环境则给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所以人通过自身的应对机制在不断的适应环境,通过征服自然与改造自然来不断的改善和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

护理人员作用于人和环境之间,其任务是努力创造良好环境并帮助护理对象适应环境,从而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

第三章专业的特征和护理专业1.护理专业的特征:全力的投入工作、重视人际关系、专门的知识与技能、伦理准则、注重自律、自己的团队、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护理专业的影响:护理人员思想的转变、护理实践模式的转变、护理教育模式转变、对护理人员的要钱转变、护理理念工作内涵专业技术与服务领域发展第四章卫生保健体系与护理人员的角色及素质1.医院的功能:1.医疗(医院的主要功能)2.教学3.开展科学研究4.预防和社区卫生保健。

2.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1.护理者2.决策者3.计划者4.沟通者5.管理者及协调者6.促进康复者7.教育者及咨询者8.代言人及保护着9.研究者第七章系统思维与整体护理1.1926年,贝塔朗菲提出把机体当做一个整体或系统来考虑的观点。

2.系统(system):是由若干相互联系,互相作用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要素所组成的,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机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最后达到一个共同目标。

3.整体护理(holistic nursing care):指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服务对象为中心,是服务对象为生理,心理,社会等多因素构成的开放性有机整体,以满足服务对象身心需要,恢复健康为目标,实时系统,全面,优质护理的护理思想和护理实践活动。

第八章逻辑思维与护理程序1.护理程序(nursing process):是一种有计划的为护理对象提供系统而全面的整体护理的科学方法,它提供拉一种逻辑有序的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指导护理人员以满足护理对象身心需要,恢复或增进健康为目标,科学的确认和解决回力对象的健康问题。

2.护理程序实施步骤: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实施和评价资料的来源:1.护理对象(最可靠的来源)2.护理对象的亲属及有关人员3.其他医务人员4.护理对象的病历和记录收集资料的方法:交谈、观察、护理体格检查、查阅资料的类型:1.主管资料2.客观资料3.护理程序的理论框架:系统论:一般系统论4.护理诊断(nursing diagnosis):关于个人,家庭或社区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生命过程问题所产生的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护理诊断为选择护理措施以达到预期结果提供了基础,这些预期结果应是由护理人员负责。

5.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的区别:6.NANDA护理诊断的组成部分:1.名称2.定义3.诊断依据4.相关因素。

7.护理诊断的陈述:健康问题(P),症状或者体征(S),原因(E)。

三段式陈述PES 。

两段式陈述PE。

一段是陈述P。

8.PIO格式是较为常用的方式,其中 P(problem)代表问题,I(intervention)代表措施,O (outcome)代表结果。

9.护理计划:为达到护理目标而设计的护理方案,同时也是以护理诊断为依据,制定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已解决护理对象存在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具体决策过程。

护理目标是针对护理诊断提出的护理措施所要达到的目标,是指期望护理对象在接受护理照顾后的健康状态、行为、认知及情感等的改变。

预期目标不是护理措施,但可以指导护理行为,并是护理效果评价的标准。

10.护理计划确立的原则:以护理对象为中心、针对性和单一性、可测量性和可观察性、切实可行性、互动协调性、关于合作问题的目标11.护理措施的类型:独立性护理措施、依赖性护理措施、合作性护理措施制定护理措施的要求:科学性、针对性、切实可行、个体化、具体明确、与医疗工作一致性、鼓励护理对象参与12.评价是将实施护理计划后的护理对象的健康状况与预定护理目标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比较过程,也是对护理程序的效果、质量做出评定的过程。

第十二章护理理论与模式1.护理理论是对护理现象及其本质的系统或整体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1).护理理念:指应用逻辑分析、推理等抽象方法阐述各种护理现象之间的联系,偏重于研究有关护理工作的价值观与信念。

护理理念为护理理论的发展奠定了概念。

2).护理理论的基本特征:理论具有联系性、有逻辑性、相对简单又可以推广、可作为假设的基础而经受检验、可通过验证性研究来丰富学科的知识体系、能被实践者加以指导和改进实践、必须与其他已证实的理论、定律和原理相一致,但留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

2.罗伊的适应模式:有刺激,适应水平,应对机转,效应器,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相互依赖功能,适应反应。

(1)刺激(stimuli):罗伊认为刺激是来自外界环境或人体内部的可以引起反应的一个信息,物质或能量单位。

有三种:主要刺激,相关刺激,固有刺激。

(2)效应器(effectors):人的调解结果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相互依赖。

(3)调节机制:生理调节、认知调节(4)概念间的关系:罗伊的理论为适应性的理论,视人为一个适应性的系统。

此系统包括四个部分:输入、控制过程、效应器及输出。

输出包括刺激和适应水平;控制过程包括应对机制、生理调节器和认知调节器;效应器包括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和相互依赖;输出包括适应性反应和无效反应。

(5)行为评估为一级评估,是指收集效应者的四个方面(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和相互依赖)有关的输出性行为的资料。

刺激评估为二级评估,是对影响人的适应行为的主要刺激、相关刺激及固有刺激的评估。

3.纽曼的系统模式:一级预防(弹性防御线),二级预防(正常防御线),三级防御(抵抗线)。

4.奥瑞姆的自理模式:(1)自我照顾理论;自我照顾缺失理论(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内,个人有特定的自我照顾能力和自我照顾需要,当个体的这种自我照顾需要大于自我照顾能力时就出现了自理缺陷,即当个人不能或不能完全进行连续有效的自我照顾时,就需要护理照顾和帮助。

);护理系统理论(完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支持-教育性系统)5.莱宁格的跨文化护理理论:(1)文化休克:特指生活在某一种文化环境中的人初次进入另一种文化环境,因丧失自己熟悉的社会交流符号的手段所产生的思想混乱与心理上的精神紧张综合症。

(2)“日出模式”:世界观和社会结构层,文化照护和健康层,健康系统层,护理照护决策和行为层。

第十三章护理学相关理论1.人的基本需要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从低到高、彼此依赖重叠、受成长、经济、社会影响)2.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对护理实践的意义:(1)有助于护理人员评估护理对象(系统收集护理对象有关健康资料;识别护理对象未满足的需要以及对护理对象所造成的影响;领悟和理解护理对象的行为和情感;预测护理对象即将出现或尚未明确表达的需要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预防性措施)(2)有助于护理人员科学安排工作。

3.应激:(压力)是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作出认知后引起的一系列的生理及心里紧张性反应状态的过程。

应激源:又称压力源或紧张源,凡是可以是个体产生应激反应,干扰人体恒定状态的内外环境的因素。

4.应激的生理模式:(1)局部适应综合征(2)全身适应综合症(警觉期;抵抗期;耗竭期)5.适应的层次:生理的、心理的、社会文化的、技术的6.成长发展理论:(1)基本概念:成长、发展、成熟(2)基本规律:规律性和可预测性、顺序性、连续性和阶段性、不均衡性、个体差异性、敏感时期性7.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学说:(1)意识层次理论(意识;潜意识;前意识)。

(2)人格结构理论(本我是潜意识;自我;超我是良心和道德范畴内)(3)性心理发展理论。

(口欲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生殖期)第十四章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1.护患关系(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是护患双方在相互尊重并接受彼此名族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在相互学习和促进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2.护患关系的特征:专业性与帮助性,工作性(护患关系双方应避免过度的感情卷入),以患者为中心,多边形,互动性,治疗性,短暂性。

3.护患关系的基本类型:主动-被动型;指导-合作型;共同参与型。

4.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创造良好地护患关系的气氛和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工作情绪、语言谨慎文明、丰富与护理有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真诚相待、运用沟通技巧第十五章护理工作中的人际沟通1.沟通的层次:一般性沟通、事务性沟通、分享性沟通、情感性沟通、共鸣性沟通2.非语言沟通:表情,眼神,体语,空间距离,书面语第十六章患者常见的心理社会反应护理1.患者常见的负面情绪:焦虑与恐惧;抑郁与孤独感;愤怒与敌意;猜疑;依赖心理;羞愧和罪恶感;习惯性心理;心理性休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