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龋病:牙齿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其硬组织出现无机物脱矿有机物破坏的一种疾病牙内吸收:是由于牙髓受到不良刺激后,牙髓组织发生肉芽性变,其内产生破骨细胞而引起
髓腔内牙本质吸收。
颌骨放射性骨坏死:是由放射线照射导致的、不能愈合的、细胞缺氧性损伤,而非受照射骨的真性骨髓炎
含牙囊肿:又名滤泡囊肿,属于颌骨发育性牙源性囊肿,是牙胚胎期在釉上皮和牙冠之间或
缩余釉上皮之间出现液体积聚所致,包围着一个未萌出的牙冠且附着于该牙颈部
面裂囊肿:面裂囊肿是由胚胎期面突融合线内残余上皮发展而来,包括鼻腭管、正中囊肿、球上颌囊肿
Albright综合征:多骨性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合并皮肤淡咖啡样色素沉着及内分泌疾病(特别是女孩性早熟)。
关节强直:指由于疾病、损伤或外科手术导致的关节固定和运动丧失
椒盐症:颈动脉体瘤MRI检查,因病变内丰富的血管留空所致特征性的椒盐症
二、问答题
1皮样和表皮样囊肿区别:
答:皮样囊肿囊壁较厚,内含皮肤及其附件,好发于口底与颏下中线区,内容物为液态脂类,T1WI及T2WI高信号;表皮样囊肿不含皮肤附件,好发于眼脸、鼻和耳下区,内容物为胆固醇结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2、成釉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
答:临床表现:最常见的牙源性肿瘤,多见于20~39岁,下颌磨牙和升支区。
生长缓慢,早
期无症状,病变发展可使颌骨向唇颊侧膨隆,面部不对称;可致密质骨受压变薄,扪之有乒乓感;侵犯牙槽骨可致牙松动、移位和脱落。
X线:①颌骨膨胀,以向唇颊侧为主;②牙根可呈锯齿状吸收;③肿瘤侵入牙槽侧可致两牙根之间牙槽骨浸润及硬骨板消失;④肿瘤边缘可有部分增生硬化;⑤肿瘤区牙可被推移位或
脱落消失;⑥瘤内罕见钙化;⑦瘤内可含牙
1)多房型:多见。
分房大小不等成群排列相互重叠,房隔密度较高,可以是锐利光滑的高密度骨嵴,也可以是密度略淡的纤维条隔;整个病变边缘清晰,多为密度增高的白线包绕,
继发感染时白线可模糊;可向唇颊侧膨胀使颌骨不对称,密质骨受压表现为薄纸样白线;瘤内可含牙,牙根可呈锯齿状或截断状吸收;肿瘤可向两牙根间的牙槽骨内生长致牙槽骨吸收,
牙根推压移位。
2)单房型:少见。
X线示一个单房低密度影,多呈分叶状,有切迹,可含牙,牙根锯齿状吸收。
3)蜂窝型:分房大小相近,房隔厚而粗糙不规则,肿瘤边缘清晰,常与单房多房型同时存在。
4)局部恶性征型:颌骨无膨胀,骨小梁和密质骨溶解消失,颌骨外形轮廓也消失,以肿瘤内或边缘残留的不全房隔与恶性肿瘤鉴别。
2、成牙骨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
答:临床表现:病变常见于25岁以下的男性青年,大多数发病部位在下颌第一磨牙区,生
长缓慢,一般无自觉症状,肿瘤增大时可引起颌骨膨胀和疼痛
3、骨瘤、巨细胞瘤和颌骨中心性血管瘤影像学特点
答:①骨瘤松质型骨瘤的X线以圆形或半圆形骨性突起为特征,基底较宽,边缘光滑,密
质型骨瘤多表现为团高密度,可突出于骨表面,边缘光滑,呈分叶状改变
②巨细胞瘤颌内多呈蜂窝或皂泡状低密度骨破坏表现,瘤内骨隔粗细不一,密质骨可膨胀变薄,并可穿破密质骨突入软组织
③颌骨中心性血管瘤X平片上骨小梁减少或消失,表现为不规则的单房或多房低密度区。
3、颌骨骨肉瘤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
临床表现:多见于10~30岁成年男性,下颌多见。
影像学表现:
1)骨质结构改变:成骨区骨小梁增生变粗,骨髓腔变窄、阻塞,溶骨区骨小梁破坏吸收、
排列紊乱,骨髓腔扩大。
可有牙周膜间隙增宽,牙槽骨破坏吸收,甚至出现“牙浮立”征象。
随病变发展,骨质破坏加重,颌骨内出现虫蚀状边缘的低密度区,在较大的溶骨破坏区可见
部分稀疏不规则的骨小梁残留,与正常骨质分界不清;肿瘤进一步生长可沿密质骨内外面侵
蚀破坏,密质骨呈凹凸不平改变,重者呈隧道样改变,直至完全中断或消失。
2)瘤骨形成:可呈斑片状或日光放射状高密度影。
3)骨膜反应:常为层状或袖口状,后者指增长特别迅速的骨膜反应,被肿瘤突破并遭到破
坏,残端投影呈袖口状,又称Codman三角或骨膜三角。
4)软组织肿块形成:X线示软组织弥漫性肿大,内部细节和范围不能显示。
CT示软组织呈
实质性肿块表现,可见不规则瘤骨和液化坏死灶。
注入造影剂后,肿瘤的实性部分可有增强。
MRI,肿瘤的实质部分在T1加权像呈低等信号,T2加权像为混合高信号,病变内可有极低信号的瘤骨。
4、慢性复发性腮腺炎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
答:临床表现:多儿童期发病,男性多,表现为腮腺反复肿胀不适。
影像学表现:主导管一般无明显异常或可轻度扩张不等;分支导管尚未发育成熟,显示稀少;
末梢导管扩张呈点状、球状,少数甚至呈腔状。
舍格伦综合征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多无幼年发病史,常有口、眼干燥或其他自身免疫病表现
可与慢性复发性腮腺炎鉴别
5、舍格伦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
答:临床表现: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口干眼干唾液腺肿大。
唾液腺造影:
1)腺体形态正常,排空功能迟缓。
2)唾液腺末梢导管扩张,依次为点状、球状、腔状扩张,晚期周围导管及腺泡被破坏,不能显示;主导管可呈腊肠样改变,或边缘不整齐,局部增宽呈羽毛状、花边状、葱皮状。
3)向心性萎缩:仅有某些主导管或叶间导管显影,周围腺体不显示。
4)肿瘤样改变:腺泡充盈缺损,周围分支导管可有移位。
6、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影像学表现
答:
1)关节间隙改变
2)髁突运动度的变化
3)两侧关节形态发育不对称
4)骨质改变:髁突硬化,可表现为髁状突前斜面骨质不规则增厚、密度增高,亦可表现为
髁状突松质骨内散在的、斑点状致密、硬化;髁突前斜面模糊不清,表现为密质骨致密影像
消失,边缘模糊、粗糙;髁突小凹陷缺损,多发生于前斜面,但亦可发生于髁状突横嵴处及后斜面,表现为骨质小的凹陷缺损,周围骨质密度往往减低;髁突前斜面广泛破坏,表现为
前斜面密质骨边缘消失,表面不整齐,有较广泛的骨质侵蚀及破坏;髁突囊性变,多表现为
髁状突密质骨板下有较大的低密度影像,周围有硬化边缘;髁突骨质增生,可表现为髁状突
边缘唇样增生,多发生于前斜面,亦可形成较大的骨赘;髁突磨平、变短小,表现为髁状突横嵴及前斜面磨平、成角,有的患者髁状突明显变短小;关节结节关节窝硬化,可表现为关
节结节及关节窝密质骨板增厚、松质骨密度增高。
有的患者关节窝可变浅平宽大。
5)关节盘及其他软组织的改变7、良恶性肿瘤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