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_池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池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池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中理解诗意,想象中感悟诗境,体会童真和童趣。

2.能正确、流利地吟诵古诗,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及全诗中充盈的快乐。

教学重点:感悟诗境,体味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偷采白莲回”中“偷”字的理解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把握基调。

导入:童年是一支快乐的歌,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童年是韵律无穷的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走进古诗中,去寻找童年的快乐。

春天万物复苏,赶快在这美好的季节,放飞风筝。

出示ppt1《村居》指名读。

夏天,小娃娃想捉鸣叫捉蝉儿,又怎么做的呢?出示ppt2《所见》,指名读。

你瞧,古代小朋友虽然没有变形金刚、芭比娃娃,也没玩过溜溜球、过山车,但他们却能从大自然中获得属于他们的乐趣,真叫人羡慕呀!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一个小娃娃,他和你们一样淘气,一样可爱呢!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

(ppt3出示白居易像)简介白居易二、读准字音,读出韵味一千多年前的一天,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池塘边散步,无意中看到了塘里发生的一件趣事,就把它写了下来。

题为:池上。

就是池塘之上。

这首诗语言朴实,却写得鲜活有趣,怎么读呢?南宋的朱熹爷爷告诉我们一个方法(出示ppt4):“要读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对,就是要我们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流利。

出示ppt5《池上》师:下面,就请大家按照这样的要求,放开声音读一读《池上》。

读好以后,再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指名读,正音。

过渡:很好,同学们都注意到了节奏。

但我们不仅要读出节奏,而且还要读出古诗的味儿。

怎么读呢?出示ppt6看,古诗上多了些什么?咱们试着把第一声、第二声的字读得上扬一些,长一些,用向上的箭头来表示;把第三声、第四声的字音调读得低一些,短一些,用向下的箭头表示。

池上唐白居易↘↗↗↗↘小娃 / 撑小艇,↗↘↗↗↗偷采 / 白莲回。

↘↘↗↗↘不解 / 藏踪迹,↗↗↗↘↗浮萍 / 一道开。

古诗上多了些什么?咱们试着把第一声、第二声的字读得上扬一些,长一些,用向上的箭头来表示;把第三声、第四声的字音调读得低一些,短一些,用向下的箭头表示。

师带手势范读。

同桌练习,也可以加上手势读。

指名读。

齐读。

我们还可以读得更有古诗味儿,你们信不信?看!出示ppt7(这个小波浪记号可以怎么读呢?读出起伏。

你们试试。

)池上唐白居易↘~↗↗↘小娃 / 撑小艇,↗↘↗↗↗偷采 / 白莲回。

↘~↗↗↘不解 / 藏踪迹,↗↗↗↘~浮萍 / 一道开。

指名读。

方法——在出现波浪记号的地方摇着头读。

指名读,齐读。

三、读懂诗意,读出诗情。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诗中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我们一句一句,诵读着来理解。

2.学习第一句诗: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ppt出示配图和诗句)1)白居易的诗浅显易懂,理解字面意思并不难,谁能说说这句诗句的意思。

指名说。

2)谁能加上你的动作,读一下这一句。

师指导:这么小的孩子你就能撑着长篙,划动小艇了,真能干。

(再读)“偷采”我能理解你为什么读得又低又短,因为没有经过大人的允许,摘了原本可以接莲子的莲花。

白莲-------为什么要拖这么长呢?(白莲花很美丽,小孩想要炫耀一下。

)3)再读读这一句,“回”为什么要拖那么长呢?划着小艇都偷采白莲花回来,还没被大人发现,觉得很得意)4)自己诵读这一句,看谁最像这个美滋滋的小孩。

3.学习第二句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浮萍”是什么?(出示图片)“浮萍”它是没有根的,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种水草。

当小孩的小艇划过,就会把浮萍分到两边去,留下一道水路。

2)出示注释:“解和踪迹”的意思,谁能连起来说说字面的意思?这个小孩不懂得隐藏自己偷采白莲的行踪,小艇划过的时候,水面上的浮萍分出一道水路来。

别人一看就知道他到池子里去过。

3)谁来读一下这句诗?指名读A你觉得这句是像谁在说话?为什么?(诗人)白居易说话会是什么样子呢?(看到小孩手拿白莲花,还以为没人发现他,高兴得直转圈。

这时,白居易从池塘边的柳树底下走出来,他抚着长须,笑盈盈的指着孩子说:“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孩子呀,你在得意什么呢?你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吗?你看浮萍被你的小船分开了,那就是你进入池塘的证据呀!你家大人要是回来得早也能发现,因为分开的浮萍要等好长时间才能恢复原样,你的屁股就等着挨巴掌吧.学着白居易的样子,再来读读这句诗。

B也可能是小孩自己小孩说话什么样子?他正在得意的时候,转过头来,忽然发现水面被分开的浮萍,后悔地直跺脚,无可奈何的吟诵到;“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学着小孩的样子再来读读这句诗。

有感情的齐诵。

小娃娃偷采白莲偷到了乐趣,在一旁偷看的白居易也偷到了乐趣,让我们也和这一老一少一起偷着乐一乐吧!(配乐,男生读前两句,女生读后两句。

)四、且吟且唱,回归整体。

每一首诗,都是一曲美妙的歌,我们反复吟诵,就能唱出心里的歌。

师吟唱古诗。

路老师和你们一样喜欢这首诗,我为大家吟唱古诗。

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唱一唱,感受这份快乐吧!五布置作业一首好诗,不仅是一曲美妙的歌,还是一幅美丽的画,让我们拿出画笔,画出心中的《池上》吧五、板书:池上偷乐《池上》学情分析由于近几年时间在语文教学中我校注重培养学生三方面的语文学习能力即:一、自主学习能力,也就是重点留预习内容。

让他们通过长期的预习课文内容来并进行批注等的方法,使他们到课上学习时能得心应手,也能够由此形成一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合作探究能力。

课前的预习是浅层次上的读懂课文,上课再梳理文章必然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矛盾就会产生火花,而火花就必定会引发思考,所以就会深层理解文章,而合作探究正是为达到让他们交流彼此学习经验,体验自我学习的成功感和博采众家所长的目的而进行的。

三、不动笔墨不读书。

好记性不如乱笔头,天天说不如日日记来得更有效果。

对于艺术而言,很多时候灵感转瞬即逝,学生学习也是如此,在学习过程中思考的灵感与疑惑也是转眼间就不见,只有抓住这灵感与疑惑就能走近答案的边缘。

这也是自我学习成功感的体验。

三者紧密相联,可以顺向相生,行成良性循环,也可以逆向相克,造成恶性阻力。

平时由于学生进行了一定的训练,所以基本上可以做到以上三点。

本篇古诗,采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子撑船偷采白莲蓬的情景,学生真实的生活经历与此类似,所以更容易找到学习的切入点。

文章浅显易懂,又配以插图,所以极易被学生理解。

学生在此诗之前已经有了学习诗词的经验和方法,所以利用此诗吟唱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让学生轻松的感受到古诗并不是生涩难懂的,只要方法得当,完全可以领略到诗境我悠远与绵长。

聊城市实验中学附属小学课堂教学效果分析听课/分析人员:郑瑞霞、朱亚军、乔欣欣、基本情况: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 20《池上》主要经验和典型的教学策略:路老师执教的古诗《池上》。

《池上》的作者白居易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细腻传神地刻画出一个天真可爱的“偷采白莲”的乡村小娃,小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在诗人的笔下显得栩栩如生,仿佛呼之欲出。

1.巧抓古诗的诗眼。

教学中,路老师通过观察学生的眼睛,引入“诗眼”,首先通过复习《村居》和《所见》两首诗让学生巧妙地引入本课的诗,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最后学生能顺利地找到《池上》这首诗的诗眼,进而很容易把握住了全诗。

2.善用学生的慧眼。

通过指名读、听老师范读等形式,使学生头脑中浮现出相应的画面。

通过有感情的吟诵,进而理解句意。

此诗通俗易懂,学生理解上没什么大的困难,很顺利地说出了诗的意思。

路老师通过让学生反复朗读古诗,学生从中去发现问题,由此感受到小娃的天真可爱。

3.精在学生的想象。

路老师在引导学生想象上花了功夫,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感悟。

小娃去采白莲到底是天真还是“偷”?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

最后我们达成共识:如果小娃真的有心想“偷”,那都不会留下那么明显的踪迹了,所以这个“偷”字更能体现出小娃的天真可爱。

该课亮点就是古诗吟诵,反复吟诵,让孩子尝试练习吟诵,以诵代讲,以诵代读。

课堂上仄仄平平充满了韵律感,孩子们童真童趣的吟诵赢得当堂老师的鼓掌和认可。

这堂课让我了解了古诗的吟诵学习新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总能焕发出迷人的光彩,教师的语言简洁,充分体现精讲多练的原则,尽可能多的把课堂时间留给了学生,努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池上》教材分析《池上》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诗中描绘了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细腻传神,颇有趣味。

前两句写一个顽皮的小娃娃背着大人,独自撑着小船到池塘里采莲,然后兴高采烈地回来了。

“兴尽”“归舟”,却不懂得藏匿行踪,因为“一道”由远及近的荡开的“浮萍”水痕,暴露了小娃娃的秘密。

诗眼,一个“偷”字,更让采莲增添了童趣和冒险之乐。

诗歌平白如话,却富含意味,把小娃娃纯真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本篇古诗,采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子撑船偷采白莲蓬的情景,学生真实的生活经历与此类似,所以更容易找到学习的切入点。

文章浅显易懂,又配以插图,所以极易被学生理解。

《池上》评测练习一、小诗人在线《池上》_________撑_________,_________采_________回。

不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_________开。

二、填一填《池上》是一首_________言诗,描写的是_________的情景,展现了小娃_________的样子。

“艇”的音节_________,注释_________。

“偷”的音节_________,注释_________。

“解”的音节_________,注释_________。

《池上》教学反思《池上》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充满儿童情趣的小诗,读来朗朗上口。

课堂上老师通过这首小诗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呢?我想到了“童年”的话题。

因为这是表现古代儿童生活的古诗。

现在的孩子正处于无忧无虑的儿童时期,更易激起孩子情感的共鸣。

虽然这首古诗难度不大,学生初读便能理解大意,但对诗中的意境及一些关键词的正确理解还是有难度的。

如《池上》中“偷”学生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将会影响对诗主旨的把握。

尤其是如何通过这首诗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呢?于是,我把吟诵的方法巧妙地融于整堂课的教学之中。

《池上》就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