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七一班韩志华
一、试卷及命题评
1、指导思想:
整份试卷以新课标为指导,试题注重于引导学生积累、感受与思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突出试题内容的人文特性,给学生以人文薰陶;依然注重于能力这个核心点,重视运用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考查,尤其重视学生整体把握文意、在具体语言环境与实际生活中语言的理解分析、概括运用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2、命题范围、目标要求
整份试卷以七年级上册百分之六十为出题范围,内容涉及学生的语言积累、语段理解与阅读,写作与综合探究,试题内容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
3、试卷结构:试卷结构延续了上一年的期末考试试卷的形式,共有三个大题,分别是语言的积累与运用,现代文语段阅读、写作。
能比较全面的考察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能较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语文素养。
试题卷上的提示语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4、难度系数:本次抽样的得分率是81.64,基本符合0.8的难度,易于检查学生的整体情况。
5、题型、题量:题量适中,便于学生在两小时内完成。
6、命题自创或使用成题:在试题的命制上,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基本含盖了学习范围,现代文阅读能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来命制,这种考察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语句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能从最基本阅读能力的建构上出题,这一点无疑是命题者的良苦用心,写作能从学生熟悉的课文内容入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身边的点滴,便于学生动笔,利于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
7评分标准是否科学:主观题的参考答案大都有“意思相符合即可”,体现了答案与思维的多样化,易于学生表达个性化的答案。
1、整份试卷的得分率为81.64,基本符合难度系数0.75—0.8左右的要求。
2、得分率较低的是5,11,18小题,说明初一学生在阅读能力特别是整体把握能力及对文中有效信息的筛选能力欠佳。
二定性分析(答题情况分析)
(一)答题错误及其原因分析
第一大题
题1:根据加点字选择注音正确的一项,考察学生舌前音与舌后音,题4:考察学生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含义的理解。
学生答题错误的关键在于对书中出现过的词语的含义理解不到位而造成了选错答案的现象。
题6:考查学生修辞手法的运用。
题7:考查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掌握
第二大题:现代文阅读
包括科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科内阅读由于老师讲过,大部分做的不错,针对课外阅读题由于贴近生活实际和文本,学生便于回答,而且评分尺度较宽,因此得分率较高题17:考察学生对文中侧面衬托儿子孝心的句子的理解。
典型错误是学生把本句中的描述对象只放在自己身上,而未提及其他人。
答案不完整。
从而导致学生在解题时解答不全面。
好在评分尺度较松,否则本题失分会较多。
第三大题
题以“那件事,——”作为题目,要求学生作文。
可以说选材范围是比较广泛的,易于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便于考察学生的真实的写作能力。
现将本次作文解析如下:
错误及原因分析:
一、审题上:①从本题的引言中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命题者想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人、事、景、物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与情感,②不会“以小见大”,决不会想到以自己的切身体验来表达中心,但这些同学的作文却只是为了凑满字数。
二、结构上:
①作为考场作文,许多学生的作文切入正题太慢,往往用上200字左右来谈那一件事,然后再转入正题,似乎是可以经营的开头结果让文章的主体部分显得头重脚轻。
②形式单一,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三段式,采用第一段开头,中间一段叙事,结尾一段。
③部分学生的作文还是出现了一段到底的现象,却少必要的过度。
④不会拟题,或者题目有逻辑错误。
⑤许多学生事情叙述完毕,自然也就结束文章的内容,缺少必要的点题,以深化文章的中心。
三、选材上:
①题材陈旧,不会去挖掘日常生活中感人的细节,缺乏创意,②写作内容大同小异,缺少真情实感:
部分学生采取叙述性的语言,缺少具体、生动、传神的描写,文才不够,甚至有病句连篇;同时有些同学的文章中,标点一逗到底,字迹潦草,书写不规范。
对今后教学与命题的建议:
(一)学科教学方面:
关于基础和习惯
1、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培养。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答题时主要集中在写错别字、古诗词默写错误、学生的概括能力等方面,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落实字词的教学,采用多种方法去强化学生字词积累的语境运用意识,把字词教学真正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教学,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根据语境理积累词语的能力,又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字词的兴趣。
2、加强学生概括、理解、分析、阐释等语言运用能力与解题技能的训练。
在平时的课文时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有意地注重一下这方面的训练,只有把工夫放在平时,考试时才不会出现很多的失分。
3、教师要关注综合性活动的开展,落实好教材的教学要求,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关于阅读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考察的是“整体阅读能力、直指语言表达中心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概括能力、词句的含义与作用的理解、评价和赏析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思想感情的能力”等。
在阅读教学时应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出发点。
个人以为现代文教学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注重朗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不管是哪种形式的读,都是以建构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为基础的。
2、注重筛选与概括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筛选与概括的方法。
不管是平时的教学或者是阅读指导课,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原文意识,即所有阅读题的答案都来源语段中。
在平时的对话教学中,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是以问题或话题为媒介实现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的是:①要求学生在原文中捕捉到与题目或话题切合的中心语句或语句的中心部分。
②要求学生概括出语句中的表述对象,动作行为、结果是什么。
3、关注文章的思路教学。
注意与不同的文体相结合,注意蛛蛛文中的关键句子和关键词语来沥青行文的思路。
4、加强课内的阅读量,每片课文确定一个方面作为训练的点,不要求面面俱到,并以此为出发点,加大课内阅读的量,因为在现实中我们只能从课堂上去想办法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如果指望于课外基本上就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关于写作
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社会人生,关注自身周围的事,扩大阅读面,多读报刊杂志,为作文提供源头活水。
1、教师必须帮助学生确立一个观念:即平时阅读优秀作文选等刊物时,要求借鉴的是文章的写作思路,而非文章的内容。
因为在平时许多学生手中的的读物只是起到了应急之用。
2、加大作文指导课、讲评课的次数,提高作文指导课、讲评课的质量。
在平时的调研中我们发现,极少有教师认真准备平时作文的讲评内容,随意性太大。
3、加强学生的审题、立意训练,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去选材的习惯。
4、关注细节描写,培养学生叙事能力,以表达真情实感。
(二)命题与阅卷方面
1、命题方面:①增加原创题目的分量,提高命题教师的命题水平,最好能体现试卷的风格与主题,提高试卷的质量。
②试题命制时尽量避免从同一层面上去考察学生,可以适当参考每年的中考说明。
2、阅卷方面:在阅读的主观题的评分上,阅卷教师应该以参考答案为依据按照“能给分则给分”的原则,尽量做到客观公正,不能死板地以参考答案去评定学生的答题。
在作文的批阅上应该统一尺度,而不是以个人的想法为中心去评判学生的作文,以避免人为化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