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料的化学性质培训教案1.二甲基亚砜:外观:本品为无色透明液体或晶体,无味或微有气味。
化学性质:二甲亚砜还原生成甲硫醚。
受强氧化剂作用氧化成二甲砜;2.二甲基亚砜与酰氯类物质如氰尿酰氯、苯酰氯、乙酰氯、苯碘酰氯、亚硫酰氯、硫酰氯、三氯化磷等接触时,发生激烈的放热分解反应。
与硝酸结合,生成(CH3)2SO·NHO3。
与碳酸钡作用可使二甲基亚砜再生。
与浓氢碘酸作用,生成二甲硫磺化合物。
3.二甲基亚砜有吸水性,用前需要进行干燥处理。
2.S,S酒石酸性状本品为无色结晶或白色颗粒。
酒石酸(tartaric acid),即,2,3-二羟基丁二酸,是一种羧酸﹐存在于多种植物中﹐如葡萄和罗望子﹐也是葡萄酒中主要的有机酸之一。
作为食品中添加的抗氧化剂﹐可以使食物具有酸味。
酒石酸最大的用途是饮料添加剂。
也是药物工业原料。
在制镜工业中,酒石酸是一个重要的助剂和还原剂,可以控制银镜的形成速度,获得非常均一的镀层。
DL型酒石酸为无色透明细粒晶体,无臭味,极酸,相对密度1.697。
熔点204~206℃,210℃分解。
溶于水和乙醇,微溶于乙醚,不溶于甲苯。
酒石酸在空气中稳定。
低毒,其酸性较强,对牙齿有腐蚀性3. 氨氯地平性状本品为白色粉末。
氨氯地平的别名络活喜;苯磺酸氨氯地平;安洛地平;阿洛地平;二氢吡啶磺酸盐;4.工业二氯甲烷基本化学性质甲烷分子中两个氢原子被氯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
二氯甲烷是无色、透明、比水重、易挥发的液体,有类似醚的气味和甜味,不燃烧,但与高浓度氧混合后形成爆炸的混合物。
二氯甲烷微溶于水,与绝大多数常用的有机溶剂互溶,与其他含氯溶剂、乙醚、乙醇也可以任意比例混溶。
二氯甲烷能很快溶解在酚、醛、酮、冰醋酸、磷酸三乙酯、甲酰胺、环己胺、乙酰乙酸乙酯中。
纯二氯甲烷无闪点,含等体积的二氯甲烷和汽油、溶剂石脑油或甲苯的溶剂混合物是不易燃的,然而当二氯甲烷与丙酮或甲醇液体以 10 :1 比例混合时,其混合液具有闪点,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6.2%~15.0%(体积)。
二氯甲烷是甲烷氯化物中毒性最小的,其毒性仅为四氯化碳毒性的 0.11%。
如果二氯甲烷直接溅入眼中,有疼痛感并有腐蚀作用。
二氯甲烷的蒸汽有麻醉作用。
当发生严重的中毒危险时应立即脱离接触并移至新鲜空气处,一些中毒症状就会得到缓解或消失,不会引起持久性的损害。
[2]毒理学资料毒性:经口属中等毒性。
急性毒性:LD50:1.25 g/kg(大鼠经口);LC50:24929 ppm(小鼠,30分钟)[3] 。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4.69克每立方米,8小时/天,75天,无病理改变。
暴露时间增加,有轻度肝萎缩、脂肪变性和细胞浸润。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5700ppm。
DNA 抑制:人成纤维细胞5000ppm/小时(连续)。
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1250ppm(7小时,孕6~15天),引起肌肉骨骼发育异常,泌尿生殖系统发育异常。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阳性,人类不明确。
关于病人是否应把二氯甲烷视为动物和人的致癌物,动物实验数据和人类流行病学数据尚不充分。
然而,鉴于时下在对大鼠和小鼠的吸入研究中的发现,且这些数据在任务组会议之后已可加以应用,故应将二氯甲烷视为一种对人类潜在的致癌物。
[2]环境行为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受热分解能发出剧毒的光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环境影响:1.人为污染源二氯甲烷可由下列方式放入大气中:喷雾器之推进剂、油漆清除剂、金属去油剂。
2.空气流布:二氯甲烷进入大气中会和氢氧自由基反应而发生分解,其半衰期为数个月。
3.生物分解性:二氯甲烷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和污泥种 (Sewage seed)或活化淤泥反应,在6小时到7天之间会完全的生物分解。
4.生物浓缩虽然缺乏实验数据,但是由於二氯甲烷的辛醇与水分配系数低,因此可推断其不会有生物浓缩的现象。
5.自水/土壤挥发性二氯甲烷的亨利定律常数很高,很迅速而稳定的由水中蒸发,其由水中蒸发的半生期为 3-5.6 小时。
[2]稳定性1.毒性很小,且中毒后苏醒较快,故可用作麻醉剂。
对皮肤及黏膜有刺激性。
年轻成年大鼠经口LD50:1.25 mL/kg。
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500×10-6。
操作时应戴防毒面具,发现中毒后立即脱离现场,对症治疗。
在甲烷的氯化物中最小。
蒸气的麻醉性强,大量吸入会引起急性中毒,出现鼻腔疼痛、头痛、呕吐等症状。
慢性中毒时会引起眼花、疲倦、食欲不振、造血功能受损、红血球减少。
液体二氯甲烷与皮肤接触引起皮炎。
大鼠吸入浓度90.5 g/m3蒸气90分钟死亡。
嗅觉阈浓度522 mg/m3,工作场所最高容许浓度为1740mg/m3。
2.稳定性:稳定。
3.禁配物:碱金属、铝。
4.避免接触的条件:光照、潮湿空气。
5.聚合危害:不聚合。
6.分解产物:氯化氢、光气。
[2]热解后产生HCl和痕量的光气,与水长期加热,生成甲醛和HCl。
进一步氯化,可得CHCl3和CCl4。
无色易挥发液体,可燃烧。
二氯甲烷与氢氧化钠在高温下反应部分水解生成甲醛。
工业中,二氯甲烷由天然气与氯气反应制得,经过精馏得到纯品,是优良的有机溶剂,常用来代替易燃的石油醚、乙醚等,并可用作牙科局部麻醉剂、制冷剂和灭火剂等。
对皮肤和粘膜的刺激性比氯仿稍强,使用高浓度二氯甲烷时应注意。
安定性:在一般温度(常温)下没有湿气时,二氯甲烷比其同类物质(氯仿及四氯化碳)稳定。
危害分解性:长期与水接触会缓慢分解产生氯化氢。
危害之聚合:不会发生。
反应性及不相容性:1.一般金属:於室温下使其少许的分解。
碱土金属,锌与其在低温下不形成格氏试剂类的化合物,但高温下易生成卡宾试剂。
2.当受相当于或少于25 克黄色炸药的震荡时,二氯甲烷与四氧化二氮的混合物具有爆炸性。
3.与锂的碎片混合,对震荡很敏感且会爆炸,有时爆炸程度相当剧烈。
4.如果空气中含有高浓度的氧气,或在液态氧中,以及在四氧化氮中有钾、钠、钾-钠合金,种种状况下都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5.硝酸:形成爆炸性产物。
6.强氧化剂:可能起爆炸性反应。
7.强酸:可能起爆炸性反应。
8.铁、某些不锈钢、铜及镍:高温及水存在下会腐蚀此类金属。
9.铝粉:於适当压力,95 ℃下会产生无法控制的放热反应。
10.胺类:放热反应。
11.会与下列化合物激烈反应:胺类、锂、硝酸、钾化钠。
12.塑胶、橡皮、和一些涂料表层会被分解。
13.有可能聚集静电荷而引发蒸汽爆炸。
[2]5苯磺酸苯磺酸,无色针状或片状晶体,易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微溶于苯,不溶于乙醚、二硫化碳。
以苯为原料,用浓硫酸或发烟硫酸进行磺化反应制得。
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
本品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吸入后,可引起喉与支气管的痉挛、炎症及水肿,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中毒的症状可有烧灼感,咳嗽、喘息、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有毒,具强刺激性。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定期体检。
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LD50:400~3200 mg/kg(小鼠经口);890 mg/kg(大鼠经口)生态学资料【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有机酸易在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变化中形成酸雨。
因而当PH值降到 5以下时,会给动、植物造成严重危害,鱼的繁殖和发育会受到严重影响,流域土壤和水体底泥中的金属可被溶解进入水中毒害鱼类。
水体酸化还会导致水生生物的组成结构发生变化,耐酸的藻类、真菌增多,而有根植物、细菌和脊椎动物减少,有机物的分解率降低。
酸化后会严重导致湖泊、河流中鱼类减少或死亡。
废弃处置【废弃处置方法】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
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
苯磺酸储运特性【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6.工业水合肼水合肼(肼:拼音:jǐng)又称水合联氨。
纯品为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有淡氨味,在湿空气中冒烟,具有强碱性和吸湿性。
常压下,肼可以和水形成共沸(共沸物中肼含量约为69%)。
工业上一般应用含量为40%--80%的水合肼水溶液或肼的盐。
水合肼液体以二聚物形式存在,与水和乙醇混溶,不溶于乙醚和氯仿;它能侵蚀玻璃、橡胶、皮革、软木等,在高温下分解成N2、NH3和H2;水合肼还原性极强,与卤素、HNO3、KMnO4等激烈反应,在空气中可吸收CO2,产生烟雾。
水合肼及其衍生物产品在许多工业应用中得到广泛的使用,用作还原剂、抗氧剂,用于制取医药、发泡剂等。
避免接触氧化物,氧,金属粉末,有机材料,工作人员应作好全面防护,皮肤和眼睛接触肼之后,应直接用大量清水冲洗,并请医生检查治疗。
工作区域必须充分通风,并经常使用适当的仪器检测生产区域环境中的肼浓度。
能与水、醇任意混合,不溶于三氯甲烷和醚。
具有强碱性与还原性,是一种强还原剂。
与氧化剂接触,会自燃自爆。
具有强腐蚀性、渗透性。
在空气中能吸收二氧化碳。
有毒。
折光能力很强液体。
在空气中发烟,相当难流动,有特异的不像氨的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