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数字规律(1)【教学内容】教材第86页例2【教材分析】例2的难度不大,学生观察图形及对应图形下面的数字,找出其中的规律,并填数字。
让学生直接观察思考,并找出规律,在设计教学时也要充分体现这一理解,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体现出思维层次的过渡。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精力容易分散,因此提高教学趣味性尤为重要,一定要把课堂气氛调整到最佳状态,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其中去探求规律。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根据图与图、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概括出规律,并能按规律写数。
2.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找出图形的变化规律,并迁移到数字规律的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数字的变化规律,并通过计算来找规律。
难点:数形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若干。
第3课时数字规律(2)【教学内容】教材第87页例3【教材分析】教材例3第(1)题是在前面学过的图形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教学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有什么样的图形变化规律,就有什么样的数字变化规律。
例3第(2)题不再给出图形,而是直接通过计算相邻两项数量的差找出规律。
例4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和数字,发现数字间的规律,培养学生探究发现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学情分析】经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有找规律的意识,并学会了从图中直观地感受并发现规律。
本节课引导学生进一步从图形转向数字排列的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能运用计算相邻两项差的方法,找出图形和数字的规律。
2.能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数字的变化规律;通过观察、计算找出数字的排列规律。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找规律填数。
难点:掌握数字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小黑板、多媒体课件、小棒若干。
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88页例5【教材分析】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年龄特点,教材选择了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简单周期现象作为学生探索规律的素材。
教材精选了生活中按规律穿手链的情景,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对不同物体摆放规律的观察上,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
【学情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上能完成本节课的练习,通过练习,学生找规律的思维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已经学过的各种规律和找规律的方法。
2.学会运用各种找规律的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所学的各种找规律的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难点:根据物体的摆放规律,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情境导入】1.猜一猜。
(1)课件出示□□□……这是一排还没有画完的有规律的图形,想一想,猜一猜,你认为接着是怎样的?(2)学生思考、动手画,教师巡视,发现其中典型的规律,请学生上台板演。
预计学生会出现的有以下几种:①□□□□□□□□□□……②□□□□□□□□□……2.引出课题。
师:像这样按一定顺序的排列也是一种规律。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规律。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找规律问题。
【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例5,观察、理解题意。
小红按规律穿了一串手链,但掉了2颗珠子,掉的是哪两颗珠子?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生1:这串手链上有黄色和蓝色两种珠子。
生2:这串手链是用2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再2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重复穿起来的。
生3:这串手链掉了2颗珠子。
师:题目问的问题是什么呢?生:掉的是哪2颗珠子。
2.引导探究解答方法。
师:想一想,怎样才能知道这串手链掉的是哪2颗珠子呢?小组讨论一下。
交流、汇报。
生1:先要知道这串手链一共有多少颗珠子。
生2:先要找出这串手链珠子的排列规律,再确定掉的是哪两颗珠子。
师:有道理!下面请小组合作学习,找出这串手链中珠子的排列规律。
学生分组讨论一下,交流、汇报。
小结:小红穿珠子的规律是2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2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重复排列的。
师:请大家按照这个规律排一排,看看掉的2颗珠子是什么珠子。
学生交流、汇报。
生1:掉的第1颗是黄珠子,因为现在手链的右边最后一颗蓝珠子后面只有一颗黄珠子,应该有2颗黄珠子,所以掉的第1颗是黄珠子。
生2:掉的第2颗是蓝珠子。
因为两颗黄珠子后面就是蓝珠子。
师:有道理!小红穿手链掉的是1颗黄珠子和1颗蓝珠子。
3.引导检验。
师:刚才我们通过讨论,找出了掉的两颗珠子是1颗黄珠子和1颗蓝珠子。
这个答案正不正确呢?可以怎样检查一下?生:把掉的两颗珠子补上去,看符不符合小红穿的规律。
师:这个办法很好!下面请大家在手链上画出掉的2颗珠子,再找规律试试看。
学生动手画珠子,找规律。
师:谁来说说,补上掉的1颗黄珠子和1颗蓝珠子后符合小红穿的规律吗?师:好,我们一起来验证。
板书:学生齐读:2黄1蓝、2黄1蓝、2黄1蓝……【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88页“做一做”。
(让学生找出手链珠子的排列规律,再按规律找出掉的是哪3颗珠子。
)2.完成教材第89页“练习二十”的第4、9、10题。
【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解决问题了解信息→找规律解答→检验八总复习第1课时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内容】教材第92~93页第1题,“练习二十一”的第1~8题。
【教材分析】着重复习100以内数的顺序、数位表、数的组成和数的大小比较,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
对于数位表应进行重点复习,它是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则的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对100以内数的顺序、数位表、数的组成和数的大小比较的知识已掌握。
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并熟练运用100以内数的相关内容即可。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在本学期进行了大量的练习,学生掌握的程度可能参差不齐,经过一定量的练习可以增加学生的熟练程度,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目标】1.复习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法和加减法。
2.通过自主分类与梳理,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知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口算卡。
【谈话导入】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复习归纳】一、复习数数和数的组成。
(课件出示相关复习题)1.填空。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
(2)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3,十位上的数是5,这个数是()。
(3)4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按要求数数。
(1)从27起,一个一个地数到43。
(2)从60起,十个十个地数到100。
(3)从35起,五个五个地数到85。
(4)从95起,往前一个一个地数到78。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并作肯定评价。
二、复习100以内数的读写法。
1.在计数器上拨数45、34、60、100,并读出来。
2.写数。
(1)听数写数。
(教师报数,学生迅速写出来)十二、二十五、五十、八十七、一百(2)看计数器写数。
(课件出示计数器)点名学生写数。
归纳数的读写法:读数时,从高位读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写数时,从高位写起,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就在个位上写几。
如果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个位上写0占位。
三、复习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课件出示相关复习题,指名学生回答)1.按顺序在空格里填数。
2.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
514759706886归纳100以内数的顺序:整十数的顺序是10、20、30、40、50、60、70、80、90、100;十位数字相同时,顺序是几十、几十一、几十二、几十三、几十四、几十五、几十六、几十七、几十八、几十九;当数到几十九时,下一个数应该是比它的十位上的数字多1的整十数。
归纳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从高位(十位)比起,十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字相同,再比较个位上的数字,个位上的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
也可以按数数的顺序进行比较,位置越往后的数越大。
四、复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①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②把两个数的十位数字加起来(或相减),再在结果后面添一个0。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两位数加一位数,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一位数加一位数(若相加满十,就向十位进一),结果再同整十数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整十数加整十数,结果再加上一位数。
3.两位数减一位数,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与一位数相减,若不够减,就从十位上借一当十,与个位数字合起来再减,结果作为差的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合起来(注意,若有借位,则差的十位要减1)。
两位数减整十数,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与整十数的十位数字相减,结果是差的十位数字,个位数字仍是原来被减数的个位数字。
4.小括号:一个算式里面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5.解决问题。
6.出示口算题卡,让学生比比谁做得又对又快,适时表扬。
50-8= 97-5= 23+60= 70+7= 77-70= 40+30= 80-50= 34+8= 56-5= 21-9= 63+4= 88-7= 【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93页第1题。
2.完成教材第95页“练习二十一”第1~8题。
【课堂小结】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对100以内的数熟悉了吗?对100以内的加减法有系统的认识了吗?【板书设计】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100以内数的读写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小括号解决问题第2课时 认识人民币【教学内容】教材第92页的内容,练习二十一的第9、10题。
【教材分析】教材中安排了元、角、分的换算及应用的练习,增强学生勤检节约的意识,形成良好的品质。
【学情分析】学生已对元、角、分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学习,结合练习和实际情景进行复习,可加深理解和掌握。
【教学目标】1.能准确无误地认识现行的人民币,熟练地进行简单的人民币的换算。
2.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运用人民币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培养学生用不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合理用钱。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及相互之间的进率。
难点: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准备】各种面值的模拟人民币、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谈话导入】每个国家的钱都有自己的名字,我们国家用的钱叫什么?(人民币)在第五单元,我们一起认识了人民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回忆和整理一下吧。